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沂水陈永杰
沂水陈永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97
  • 关注人气:2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2011-06-20 21:50:25)
标签:

竹泉村

竹泉

竹泉村介绍

竹泉村照片

沂南县铜井镇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部,铜井镇西北,距县城 12公里。根据景点的介绍,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古村庄泉依山出,竹因泉生。自元明以来,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古村背靠玉皇山,中有石龙山,左有凤凰岭,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顷田,是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

2011619,父亲节,星期天,陪伴着女儿,慕名前往竹泉村,权作一次小小的自驾游。成人门票每人60元,通过同程网预定的票,仅花48元。

自景区入口,由西南至东北方向依次有凤仪桥、凤凰跌瀑、凤凰阁三个小景点,寓意凤凰迎宾。其命名皆与凤凰有关。传说有凤凰曾经在村前边的梧桐树上落过, 也因为皇姑曾经从此进村,所以有了这些文雅的名字。中国史籍《尚书•益稷》就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礼运》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所以凤凰是一种神灵之鸟。凤凰阁屹立凤岭之巅,登临凤凰阁,远眺群山,可望见层峦叠嶂的沂蒙山风光;俯瞰村落,会看到若隐若现的竹林茅舍;静下心来,还会听到潺潺流水声和鸣禽唱和声。三级瀑布自凤凰阁飞流跌落,寓意凤凰三点头笑迎宾客。登阁尽收眼底的美景、四望游目骋怀的愉悦、摆脱红尘羁绊的洒脱自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经过检票口,跨过一座小桥,迎面是一座古牌坊,上刻郑板桥所题“竹泉邨”三字。牌坊是一种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旧称“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后来牌坊的结构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竹泉村牌坊在形式上属于一间两柱、冲天式牌坊,两边配有装饰性立柱。走过牌坊,就标志着进入竹泉村了。

走过牌坊和朱雀潭,就到了福寿广场,广场东北是一座仿古建筑式戏台,三位上了年纪的男女演员正在和着音乐舞蹈。戏台是供演员表演戏剧之处,是演员登场的表演空间及建筑。我国古代上到皇家宫苑下到庶民村落中都会建有戏台。唐代之前,演戏场地只是一个露天的露台或是加有简易看棚的建筑。唐代时出现了专门供表演的“乐棚”。宋代的演出场所称为“瓦子”,瓦子中用来演戏的部分叫做“勾栏”,所以有“勾栏瓦舍”的名称。元时的戏剧演出场地有舞厅、武殿、乐楼、戏台等称呼,所以戏台的称呼始于元代。明清时期的演戏场所叫“茶园”。戏台是一个村落极好的娱乐设施,也是村落一个优美的景观。民间的古戏台大致有庙宇台、祠堂台、宅院台、会馆台、万年台几种。万年台又叫露天台。所以竹泉村的戏台基本属于万年台一类。

广场北面有三庙:中间是关帝庙,左右两边分别是财神庙、奶奶庙。关帝,本名关羽,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东汉末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壮缪”。因其忠义仁勇,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神灵。明末,竹泉村曾建有关帝庙,后毁于兵燹。现为旧址新庙。财神庙内供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比干是殷商著名忠臣,因为他心地纯正,率直无私,被后代世俗奉为文财神。赵朗,字公明,辅佐纣王的武将。死后,被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名字好长的一个封号),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而被尊为武财神。奶奶庙内供奉泰山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三女神俗称“三仙奶奶”,是中国民间妇女十分崇拜的神灵。泰山奶奶又称泰山老母、泰山娘娘,能“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眼光奶奶能指点迷津。送子娘娘能赐予子孙。沂蒙山区民间以三月三日为泰山老母生日,届时,祭祀仪式十分虔诚。

    庙后不远是秀水街和丽水街。秀水街是一条古老的水街,记载着竹泉村的昨天,今天,明天。每天,竹林中的泉水从这里潺潺流过。漫步水街,竹阴掩映下的流水拂过脚面,使人完全忘记了外面正是酷热的夏季。难怪女儿赤脚戏水,再也无法喊走。丽水街,则是一条临水而建的商业古街。旅游商品,民俗作坊,特色小吃,娱乐休闲,尽在其中,一派古村风情。

再往北,一溪泉水汩汩从竹林中流出,这就是“竹泉”。顺流寻找,那处泉池屹立在村子的中间,经人工建筑,修葺成泉眼。泉后筑有宸翰亭,亭中有一巨石屹立,上刻乾隆皇帝墨宝书写的“竹泉”两个大字,背面有丹书刻文曰:“竹泉村原名泉上庄,村落背依玉皇山及产子山,中有石龙岭,岭下有甘泉,历来有龙脉之说。明末高氏卜地析居于此。族人逐渐繁盛。清乾隆十六年,弘历南巡,驻跸沂地,慕泉水之名,微服至泉上,见竹林、泉水、民居完美和谐,山岭逶迤连绵,紫气升腾,既喜又惊,略思,遂索笔墨,于泉边巨石题书‘竹泉’二字,又吟黄山谷孟东野句,释曰‘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自此始泉与村皆易名竹泉。乾隆帝驾临泉上,未见正史记载,然村民祖辈口口相传,深信不疑,此亦即宸翰亭所本也。”竹泉下设一个存水的长方形水池,然后分成三跌流水,又叫“三生缘”,寓意为三生有缘。泉水分为三跌,第一跌流出的水用于村民饮用,第二跌水用于淘米做饭,第三跌水用于浣洗衣服。如今已成为景点,村民也不用在此淘米、洗衣了。“三生缘”下首是“生命源”,一大圆形水池的中间是鲤鱼戏水雕塑,四周圆池边立柱顶端端坐着可爱的十二生肖塑像,口吐水柱射向池中。竹泉的泉水四季恒温,富含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经鉴定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村人饮用此水多长寿、无恶疾。竹泉村隶属于铜井镇,因而有“铜井泉水冠沂蒙”之说,并有诗赞曰:“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秋波十八铜井水(据村民讲竹泉村有十八处泉水),荡漾一方赛锦绣。”

    竹泉村以前叫“泉上庄”。据老人们介绍,此地的地下水丰富,泉水四处喷涌,村子建立后就起名泉上庄。将“泉上庄”改名叫“竹泉村”的,也有人说是那个在当地大名鼎鼎的督堂大人高名衡。村民以高姓居多、赵姓次之。高氏族人明末兵部右侍郎高名衡、明末青州衡王府仪宾高炯都曾在此修建别墅,享受天趣,别墅屋基犹存。

    高名衡,字仲平。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记载:“高名衡,崇祯辛未进士,巡按河南,即升河南巡抚。辛巳(1641年)冬,闯寇八十万围汴城,攻二十夜,贼以火炮穴城下数百洞,东城十五里砖石俱飞。名衡夜缒人城下修城,天曙修完,贼骇而去。壬午(1652年)夏,闯贼复来,决黄河灌城,八日,波与楼橹平。名衡保周王北渡,寻病,以状上闻,加少司马衔,赐归。后以沂水城破,偕妻张氏同日殉节。”

    高名衡当了大官以后,曾经在泉上庄避过暑,竹泉的名字就与他有关。当时,村子里只有泉水,没有青竹,高名衡就从南方移植了青竹过来栽种,因为此处水源均是地下水的缘故,青竹移植过来之后愈发郁郁葱葱,遍地都是青竹繁衍,因此后来村落的名字改成了竹泉村。

    高名衡在泉眼的北面修建了“避暑山庄”,并且沿着泉水修建了水榭凉亭,效仿王羲之曲水流觞宴饮好友。那时的泉水水量较大,他在凉亭里喝酒吟诗,让厨子在泉口上游烧了菜、斟了酒,箪食壶浆顺水放流。酒菜来到凉亭之下,就会被亭下的竹篱笆拦住,听到竹篱上有铃声响起,喝酒的人一弯腰就可把酒菜端上桌来,生活非常的惬意。

    据史书记载,竹泉村在历史上曾经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驻足游玩。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竹泉村。第一次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时,途径竹泉村,因时间紧张不便逗留,但是这里的美景给郑板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十八(1753年)年,郑板桥辞官回扬州时又路过此地,亲笔题写了“竹泉村”三个大字,就是前面见到的该村古牌坊的题字。

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风雅乾隆皇帝也曾御驾亲临,赏玩了一把竹泉之乐。据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经沂州府,被此地竹林掩映茅舍的静谧环境所吸引,并欣然书写了“竹泉”两字,岁月变迁,当初的墨宝已经不见,后人就搜集了乾隆的字体摹刻了竹泉石碑。

竹泉北面是驸马府。明朝末年,竹泉村高姓始祖高熛的六弟高炯被青州衡王府招为仪宾后,曾在此修建别墅与郡主休闲居住,自名为“静庐”。后世高姓族人及民居皆尊称仪宾和郡主为驸马与公主,称其别墅建筑为驸马府。大门楹联曰:“梦里说梦笔端几度桃源梦,天内有天泉上一壶竹洞天。”根据高氏族谱记载和传说,新修建的驸马府再现了当年的建筑格局和风貌。

自竹泉往东,沿山道攀援,来到一个平旷开阔的山头上,这里就是丰收广场。以前这个地方是村民的观星台,旧时夏天晚饭过后,村民喜欢来这儿一边纳凉,一边闲言碎语评说天上的星宿,后来这儿便演绎成观星台。

村西有处仿明清建筑——梅缘。据高氏族谱记载,迁居竹泉村的高氏始祖名叫高名寔,是明末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堂兄弟。他迁居这里时,村名叫“泉上庄”。高名衡也曾在泉上庄建茅舍、植红梅暂避红尘;也曾在竹林内仿效王羲之曲水流觞、宴饮亲朋好友。这座仿明清建筑群“梅缘”,就是在高名衡茅舍旧址上新建的,内有亭、阁、榭、厅、堂等。万绿丛中,几株红梅,幽境更幽。茅舍群中,几间瓦舍,大俗大雅。远道而来,与梅相逢,正是缘分。“今世有缘梅做伴,他生无悔竹为邻。”在这里可商务会谈,也可友人聚餐。

竹泉村翠竹摇曳、泉水环流、民风古朴,富有诗情画意。如今这里已开发为竹泉村旅游度假区,景区以竹泉古村为依托,由山东青岛龙腾集团投资1.56亿元开发建设,由山东省旅游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按照AAAAA级标准打造。一期规划控制面积1000亩,设计开发面积800亩。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包括竹泉村景区、桃花峪溶洞景区、香山湖景区和三山沟原生态森林景区等,是一处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核心,集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会议、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景点被开发后,为了方便旅游,方便景点的建设,住在老村落里的人们便主动搬入竹泉新村,竹泉新村在原址之北,充满了新农村的一派生机。

目前开放的是一期竹泉村景区,荣膺AAAA级旅游区,获得“省逍遥游示范点”、“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好客山东2010金榜品牌”等称号。今年228日,在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座谈会上,竹泉村旧村改造工程获“2010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级工程,也是临沂市唯一一个获奖项目。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景区导游图。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景区停车场及入口处,图中小桥名凤仪桥,取“凤凰来仪”之意。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荷塘及凤凰跌瀑。三级瀑布自凤凰阁飞流跌落,寓意凤凰三点头笑迎宾客。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凤凰阁全景。自古以来,凤凰作为一种神灵之鸟,受到人们的崇拜。凤凰阁屹立于凤岭之巅,登阁四望,景色尽收眼底。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古牌坊:“竹泉邨”三字为郑板桥所题,走过牌坊,就标志着进入竹泉村了。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福寿广场。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福寿双全”。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台。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关帝庙:供奉“关圣帝君”。明末,竹泉村曾建有关帝庙,后毁于兵燹。现为旧址新庙。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财神庙:供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奶奶庙:供奉泰山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三女神俗称“三仙奶奶”,是中国民间妇女十分崇拜的神灵。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庙西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秀水街:古老的水街,记载着竹泉村的昨天,今天,明天。每天,竹林中的泉水从这里潺潺流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秀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秀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秀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秀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秀水街的西尽头就是景区西门。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丽水街:这是一条临水而建的商业古街。旅游商品,民俗作坊,特色小吃,娱乐休闲,尽在其中,一派古村风情。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丽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特色饭庄。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特色饭庄。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丽水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车。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村民的姜窖遗址。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吴汉古泉窑厂遗址。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车。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赛江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民居内的面塑坊。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民居:依竹听泉。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泉全景。竹泉位于村子中间的石龙岭西侧,历来有龙脉之说。明末高氏始卜地析居于此。清乾隆帝南巡微服至此,见竹林、泉水、民居完美和谐,山岭逶迤连绵,紫气升腾,遂于泉边巨石题书“竹泉”二字,自此始泉与村皆易名竹泉。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泉”二字为乾隆所题。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泉泉眼。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宸翰亭。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三生缘。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三生缘。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三生缘。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生命源。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女儿找到了自己的属相——猪。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鲤鱼戏荷。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驸马府:明朝末年,竹泉村高姓始祖高熛的六弟高炯被青州衡王府招为仪宾后,曾在此修建别墅与郡主休闲居住,自名为“静庐”。后世高姓族人及民居皆尊称仪宾和郡主为驸马与公主,称其别墅建筑为驸马府。根据高氏族谱记载和传说,新修建的驸马府再现了当年的建筑格局和风貌。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驸马府题匾。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院内影墙。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院内景色。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驸马府的东厢房。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驸马府的西厢房。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驸马府后的鹤和堂。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泉北的石龙庙。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泉背后的石龙岭西侧崖壁上的刻石。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丰收广场:沿山道攀援,来到一个平旷开阔的山头上,这里就是丰收广场。以前这个地方是村民的观星台,旧时夏天晚饭过后,村民喜欢来这儿一边纳凉,一边闲言碎语评说天上的星宿,后来这儿便演绎成观星台。你能看出广场边这块巨石上的“龙”字共由几个字组成?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广场边山花烂漫。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广场东的福池全景。池呈蝙蝠状,隐寓“福”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戏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流水。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钱池全景,池周全部用磨盘围砌,村中还有许多磨盘铺砌的台阶和小道,有条街道就命名为磨盘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池中的巨型方孔钱,如果你能投钱入孔,恭喜你,财运不错。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上栈道。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在自在亭上休息一下,女儿吃起了奶油雪糕。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凤岭北侧的山楂园。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凤岭西侧的板栗园。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凤岭山顶的凤凰阁。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漂流。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摸鱼池。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上挑战区。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上拓展区。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索桥。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休闲餐饮区远眺。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弓街。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梅缘:这座仿明清建筑群“梅缘”,是在高名衡茅舍旧址上新建的,内有亭、阁、榭、厅、堂等。“今世有缘梅做伴,他生无悔竹为邻。”在这里可商务会谈,也可友人聚餐。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水上梅缘。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竹弓街的仿古建筑群。

翠竹、清泉、古村——竹泉村(沂南县铜井镇)
▲泉水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