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王台、藏兵万(沂水县高庄镇)

标签:
薛王台遗址薛王台藏兵湾演操顶沂水县高庄镇介绍照片旅游 |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
【薛王台、藏兵万】
薛王台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38公里高庄镇马兰村,自高庄镇驻地往北,至上薛村西拐,过梓河即到。薛王台遗址地处丘岭,东临河,西靠山,南、北为丘陵,东西93米、南北60米,总面积5580平方米。台下有泉曰“桑泉”。
遗址文化层1米,灰褐土中含灰渣。早年出土鹿角、陶鬲腿,伴有铜镞。标本有陶鬲足、鼎腿、盆、鬲口沿。石器尚未发现,应属一商周遗址。因为文化内涵丰富,保存也较好,又地处山区,对研究沂蒙山区腹地商周文化有一定的考古价值,1978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此台曾为薛刚的点将台。薛王台东南不远处建有薛王庙,原庙毁坏不存,现存庙宇为后人在原址附近重建,现仍存几块散落的残碑。薛王台西靠山的西北面有一东西向的狭长山峪,三面环山,面朝梓河开一缺口,这便是又名的“藏兵湾”,相传为薛刚反唐时的屯兵之处。藏兵湾南山名演操顶,山上有拦马石、演马场、烽火台等遗址。
薛王台、藏兵湾等所处的山系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九顶莲花山。莲花山南北连绵20余里,由九个山头连接而成,像九朵盛开的莲花,故此得名。该山系最高处建有姥母庙,即碧霞元君祠,香火旺盛,每逢春节、仲秋节前后上香、游玩之人,络绎不绝。梓河流经山右,山下河流环绕,景色优美。梓河发源于蒙阴杨峪村,流经九顶莲花山东侧,曲折汇入沂南岸堤水库,汇合汶河(沂河支流,俗名汶水),入沂南境内,至王家新兴村南汇入沂河。沂水县境内呈北—南流向,总长度8.5公里。薛王台东面村名下薛,明初建村,因传说唐朝薛刚曾驻此练过兵而得名。北面的上薛建村后,即改称今名。村中建有铜佛庙。近年下薛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蔬菜生产基地规模3000亩,以水萝卜、香菜为主。
此处与薛刚有关的地方挺多,参考部分资料整理的博文《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从戏文小说中的演绎和历史记载中的真实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薛王台古文化遗址,属商、周文化。
▲薛王台俯瞰(白色方框内)。
▲薛王台表面。
▲文化层。
▲南面土层。
▲西北面。
▲东面土层。
▲薛王庙全貌。
▲薛王庙。
▲砌在墙中的残碑。
▲残碑。
▲躺在东边平地上的残碑。由残存的文字可知此碑立于乾隆三十一年七月(1766年)。
▲薛王庙旧址残墙。
▲薛王庙东的水池,即《沂水县志》中记载的桑泉。
▲薛王台西山。
▲薛王台东南山。
▲薛王台东南山全貌。
▲薛王台西山岩石。
▲薛王台西山崖壁。
▲西山上的围墙。
▲西山围墙。
▲薛王台与梓河之间的麦田。
▲靠山临水的马兰村。
▲水流淙淙的梓河。
▲群山。
▲上薛村,原名下石井,后来为与下薛村对称改称今名。站在这个地方往正西方向可以清楚地望见薛王台。
藏兵湾、演操顶照片:
▲藏兵湾。
▲藏兵湾。
▲山嘴子近貌。
▲山嘴子岩石。
▲风化的岩石。
▲演操顶全貌。
▲演操顶近貌。
▲演操顶东面这座山的右前方便是薛王台遗址。
▲演操顶的西面。
▲演操顶遗迹。
▲演操顶遗迹。
▲栏马石?
▲栏马墙?
▲炮台。
▲山门。
▲旗杆窝。
▲九顶莲花山。
▲观音像。
▲崖底洞穴。
▲干涸的瀑布。
▲位于河津县的薛仁贵白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