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铜山11:两军会师黄弄坑

分类: 铜山村资料 |
1935年8月,中共东阳中心县委副书记兼中共永康工委书记徐阿宝在金华岭下朱被捕,同年9月30日在永康县城牺牲。10月中共东阳中心县委书记黄文玉被捕牺牲。12月中央特派员胡岩岁被捕。至此,永康党的组织活动基本上被迫停止,只有浙西游击队仍在永缙边界山区孤军奋战,继续坚持斗争。
就在浙西游击队在永缙边界孤军奋战的时候,红军挺进师一支部队来到了这里,使这一带的革命斗争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奉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之命挺进浙西南创建革命根据地。东阳中心县委派出交通员到浙西南,找到挺进师联系共同开展斗争事宜。6月,挺进师派出第一纵队100余人挺进浙东,任务是与中共东阳中心县委联合开展游击战争。挺进师一纵队从松阳出发,转战丽水、缙云、仙居、新昌、东阳一带数月,由于人地生疏,得不到群众支持,而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较强,部队连受挫折,伤亡惨重。
1936年初,突围出来的刘达云、张文碧为保存力量,带领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10余人,转移到缙云白竹一带活动。自东阳中心县委、永康县工委遭敌人破坏,失去上级党组织领导后,身为独立团党务主管的程银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得知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来到缙云白竹一带的消息后,程银生马上召开大队以上干部会议,并在会上强调中共东阳中心县委主张,联合挺进师共同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统一了独立团领导层思想,在此关键时刻,程银生的党性原则、大局观念充分体现。会后,程银生马上安排黄弄坑村民陈长福,把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带到黄弄坑冷垭陈永和家,实现了两军历史性会师。为了恢复浙东地区党组织,根据中共闽浙临时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浙东特委,刘达云任书记。严峻的斗争环境和艰巨的斗争任务,需要红军进一步严格纪律,增强作战能力。为此,会师后不久,决定把队伍拉到金竹降进行集中整训,程银生协助张文碧对红军战士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并在红军队伍中建立起政治思想工作制度。
1936年4月,会师后的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浙西红军独立团,集中在缙云白竹、旸村的四百田整编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浙独立支队(对外仍称浙西红军),钱双全任支队长,刘达云任政委,程银生、陈龙虎任副支队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程义仁任政治部副主任。支队下设两个大队,钱双全、陈龙虎分别任第一、第二大队长,支队领导编入第一大队随队行动。还决定两个大队分片活动:第一大队活动于永康金竹降、铜山至渠口四十四坑段、棠溪、上马、尚黄桥以及缙云的黄弄坑、上朱、西施、白竹等永缙边境地区;等二大队活动于永康岩后、木坦、舟山、俞溪头、石柱、前仓以及缙云的胪膛、岱石、金竹、唐市、横塘岸等永缙边境地区。
在这期间,第一大队在钱双全的率领下,先后在壶镇、白节岭等地与省保安队、地主保卫团打遭遇战,将追剿之敌击溃。第二大队50余人在陈龙虎的指挥下,1936年五六月间,在古竹桥击退省保安队180余人的进攻;1936年6月12日,陈龙虎带领几名战士到台门村置办雨衣,被省省保安保安队发现包围。陈龙虎急中生智,吹起集合号,敌人以以为红军人多势众。陈龙虎抓住敌人一时惊慌,率部毙伤敌四五人,冲出包围。
1936年7月初,粟裕师长从国民党报刊上了解到,永缙边境地区有“共匪”活动的报道,估计是去年派出的挺进师第一纵队战友,于是率部从浙西南寻到浙东,7月7日途经缙云洪坑岭时,与“追剿”而至的省保安队发生战斗。得知消息后,刘达云马上派出黄弄坑红军陈文勤和农民陈庆元,前往洪坑桥迎接红军。7月9日,粟裕、谢文清率挺进师70余人来到永缙边境的黄弄坑,找到了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和浙西红军第一大队。粟裕谈了浙南的革命形势,谈了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胜利到达陕北等。程银生与战士们深受鼓舞,决心跟随挺进师革命到底。
两军会师,粟裕亲临,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斗争的浙西红军独立团的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谁又会想到,一场灭顶之灾竟然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要知后事如何,请见下集《红色铜山12:不该发生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