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铜山3:地理环境促成

标签:
地理环境革命根据地 |
分类: 铜山村资料 |
红色铜山3:地理环境促成
位置特殊:地处永缙边境,南邻方山口、东接黄弄坑、西连金竹降。
地理特殊:山势宏伟,群峰林立,峡谷遍布,民居分散,物产丰富。
铜山村位于浙江省永康市东北部,距市区37公里。东部与缙云县上朱村、黄弄坑村接壤,北部与西溪镇楼山坑村相接,西部与方岩镇独松村相连,南部与舟山镇方山口村相邻。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铜山村山势宏伟。十三条山峦形成了“三屏拱卫、十龙探水”的态势。老公岩山峦、铜孔坪山峦、三仙山峦这三条山峦处在铜山的外围,成为与其他村的分界岭,组成“三屏拱卫”的山形。东坪山峦、冷垭山峦、白岩下山峦、桃方岩山峦、梅筻山峦、小岭山峦、长龙降山峦、奇龙降山峦、阳寮降山峦、铜园降山峦等十条山峦由老公岩、铜孔坪、三仙这三条山峦派生出来插入铜山腹地,组成“十龙探水”的山势。
铜山村群峰林立。大小山峰有49个之多,以海拔713米的铜孔坪为最高峰。其中最主要高峰有铜孔坪、四块山尖、老公岩尖、乌尖、葡萄坑尖、栗树园尖、上王寮尖等, 都有近七百米的高度,其他还有梅筻尖、桃方岩尖、寺门前尖、白岩下山尖、小岭尖等。登巅眺望,远看缙云、东阳、磐安苍山如画,俯瞰方岩、寿山、橙尖名山似碑。
铜山村峡谷遍布。这些峡谷主要有石锅潭峡谷、炉后溪峡谷、梅筻溪峡谷、乔公垭峡谷、山金庙峡谷、王家坑峡谷、葡萄坑峡谷、剥洪孔坑峡谷、葫芦胆尖峡谷等。
铜山村溪流众多。主要有十条溪流,分别是铜山溪、水坑溪、石锅潭溪、十八垅坑溪、下王寮溪、炉后溪、梅筻溪、寺里溪、葡萄坑溪、山垭溪。细数其支流可达十八条以上,号称“十溪十八涧”。 “十溪十八涧”从四周山地流出,最后汇集到水坑水库,成为四十四坑上游、杨溪水库源头。流域面积较大的溪流有水坑、十八垅坑、炉后溪、寺里溪、铜山溪等。
铜山村民居住分散。几十个自然村像珍珠般散落在群山之中,自然村落之多堪称永康之最,自古就有“铜山十八寮”的美称。全村共有程、陈、汤、应等16个宗族,千百年来共同生活、和谐相处。其祖先分别从永康本县及东阳、磐安、缙云等邻近各县迁徙而来,构成了独特的“移民村”。
铜山村土地肥厚,山地资源丰富。村民开垦出数百亩高山梯田梯地,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早豆、番薯等粮食作物,还有茶籽、茶叶、药材等经经济作物。6000多亩山林出产毛竹、松木、杉木等。
峰峦起伏,山高林密,民居分散,物产丰富。正是由于铜山有着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年代,自然而然地成为革命根据地。要知后事如何,请见下集《红色铜山之4:红三团举旗方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