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的优势
(2020-09-25 14:08:02)
标签:
民办教育优势 |
分类: 永康崇德学校 |
民办教育的优势
1.灵活宽泛的用人机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民办学校的师资来源渠道一般有两条,一方面是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中选聘。另一方面是从退休的公办学校教师中选聘。而民办学校也可以优中选优,将优秀的人才予以引进,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优秀退休教师的加入,无疑也让民办学校师资力量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2.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直接与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实质性的内容相挂钩,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平公正”,教师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付出与经济收入成正相关,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
3.高度的办学自主有利于学校全身心投入教育。民办学校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的管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不受任何的干扰。这为学校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为教师“潜下心来教书、沉下心来育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学校自我突破与超越。因为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激发了民办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危机意识与质量意识,他们深知质量是民办教育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没有优质的教育作后盾,民办教育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就会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失去优势,从而消逝于公众的视野,退出区域教育的大舞台。民办学校不仅要与公办学校竞争,还要与其他同类民办学校竞争,生存的艰难促使民办教育管理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让他们深刻明白,要保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不断突破与超越,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在教学改革上求突破,在教育质量上求生存。正是因为这种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让民办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劲头,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民办教育的历史贡献
1、民办教育对整个社会教育大力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大家都知道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需要教育振兴和发展的大国,我们需要承担世界上最大一个规模教育问题,所以国家尽管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仍然从数量上还不能满足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民办教育形式的崛起就从数量上对整个公办教育、对整个社会教育做了非常有意的补充。不仅如此,由于历史原因,公办教育特别在优质教育上的结构资源上也存在着不均衡不合理的瓶颈问题。有了民办或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一些教育结构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育的有识之士有了民办教育的形式,可以使他们发挥更大的报复,为教育做更多的工作。为促进教育的优质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民办教育是我国农业化的社会向一个工业化的社会转型期间教育问题的生力军。我国正在大力由农业化的社会向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方面推进,而民办教育在这个推进过程中起到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农村孩子跟随父母大量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国家和社会非常关心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仅靠国家的教育投入和原先的学校结构都不能马上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民办学校这一教育形式极大地缓解和帮助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比如缓解对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压力,分流单一的教育形式,让他们接受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具有适应工作的一技之长,从而快速适应就业。在这一点上很多民办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中已经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民办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民办教育的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为民办教育是不依靠政府来投资的,是由社会力量来具体投资,但当这些投资具体投到一个地方以后,这个地方的经济立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为教育资金的投入,比如建设校园投资,所招生学生的吃饭生活问题,就业问题,事业发展居住问题。这些都需要解决,也势必会带动地方相关行业的极大发展。他必将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带动地方的税收的增加,从而带动地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它从直接的意义上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民办教育为整个国家多元化教育体系做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首先,民办教育对中国整个教育的改革给予了很多的经验,给予了很多的尝试。因为它最贴近市场,它最靠近市场,它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市场的信息,对教育进行改革,所以这些改革都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做出了贡献。其次,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育体系的形成,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化、可供选择性的教育条件和机会,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再次,民办教育在市场化运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减缓就业压力、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为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民办教育的发展和今天民办教育取得的成果,都为中国教育、中国社会、中国整个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