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
(2017-08-12 09:18:01)
标签:
中职师资队伍 |
分类: 职教总结案例 |
案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
[核心思想]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改革就无法深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等于空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无法达到,先进的办学理念就无法变为实践成果。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
职校教师应姓“职”。由于中职学校的性质、宗旨、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与普通高中相比都是不同的,因此中职学校对师资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应该具有职教的特点。如果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去模仿普高,那么就偏离了方向,走错了道路。
职校教师应有“能”。这是根据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关键问题而提出来的。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数量问题、结构问题、学历问题、知识问题等等,然而最关键的却是能力问题,中职学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接轨社会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与改革创新的能力。提高能力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提高能力”而展开。
中职学校最需要的是以下四类教师。
一是技能尖子。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他应该姓“职”,不但要会讲,更要会做,不仅能当“讲师”,更要能够做“师傅”。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能在各级技能比武中屡屡获得大奖。更进一步,如果我们的教师还具有技术研发能力,成为某个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就能够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就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建设“双师型”教师作为重点。
二是教学能手。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有很强教学能力与改革创新能力,他应该姓“职”,不但要会教,更要会改,不仅能执行教学,更要能够改革教学。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就能够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就能够有效地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就能够把睡觉的学生教醒,把基础很差的学生教会。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十分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教育行家。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有很强教育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他应该姓“职”,熟知中职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特点,不但要会管,更要会导,不仅仅是能够当“老师”,更要能够做“导师”。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就能够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够更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能够把“头上长角”的学生管得服服贴贴,能够把“心中有结”的学生导得开开心心。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观的更新与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是科研骨干。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有很强科研能力,他应该姓“职”,不仅要会干,更要会研,不仅会做“教者”,更要成为“学者”。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就能够写论文、做课题,并能够不断获得大奖,就能够通过科研有效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十分注重职教理论的提升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总的策略是“上挂、横联、外引、内提”。所谓“上挂”,就是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挂钩,使之成为教师的进修基地;所谓“横联”,主要是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并且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所谓“外引”,就是向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集天下精英为我所用。所谓“内提”,就是内部提高,就是强化校本培训,帮助在职教师提高素质。“内提”是四种策略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内提”提什么?主要是让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新观念,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最终形成一种中职教育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实践应用]
一、“上挂”――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挂钩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具有人才、学术方面的强大优势,对于人才相当匮乏、学历与学术水平都还不高的中职学校来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这种优势,实为明知之举。多年以来,我校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机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大连财经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挂上了钩,同时也与金华教科所、浙江教科院、华东师大职成教研究所、北京职成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挂上了钩,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采用以下各种形式,致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学历进修。10年前,我校教师中没有一个研究生,本科学历只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学校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这些挂钩院校进修学习。10年过去了,本科合格率从80%提高到95.4%,同时培养出34名硕士研究生。
2、短期培训。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经常有多种多样的短期培训,由于我校与这些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培训信息。在众多的短期培训中,学校总会选择其中一些适合职业学校的培训项目,选派老师前去参加。实践证明,让教师多参加一些“短平快”的培训,对于提高教师在某一方面的观念、技术、能力等等是非常有好处的。
3、结对拜师。结对拜师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制度。学校规定:新教师必须与校内老教师结对拜师,名师培养对象必须与校外专家教授结对拜师。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中的专家教授指点下,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
4、聘请顾问。我校不但经常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经,并且还下聘书、签协议,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办学顾问与专业指导师。例如从2003年开始,聘请华东师大钱景舫教授担任办学顾问(钱景舫教授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兼上海行知教育研究所所长)。又例如从2007年以来,先后聘请浙江大学的楼建勇、浙江机电学院的陈建军、浙江师范大学的张棉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章跃洪、金华交通技师学院的熊永森等多人担任学校的专业指导师(他们都是国家级的技术能手,在数控、机电、电子、汽车等专业技术领域里有着极高的独到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