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康市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2014.4)

(2017-07-24 10:53:47)
标签:

永康市

职业教育

发展

分类: 职教研究

助推转型搭平台  注重内涵构体系

——永康市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永康作为一座五金工业名城,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永康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号召,如何为工业转型提供更多的智力因素、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关键因素,而决定县域人才支撑的核心就在于当地的职业技术教育。

吹响新时期全面改革号角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而321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进行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专题演讲。显而易见,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潮即将来临。

由于鲜明的产业特色,我市多年前就开始了对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而根据新一届市委关于全市职业教育要上规模、上档次、上等级的要求,本次市政府牵头,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调研,并形成了初步的思路,供决策参考。

一、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瓶颈

从总体上看,职技校(国家示范校)和卫校(省示范校)是两面旗帜,在省内外拥有相当的知名度,但除此之外,面临的发展瓶颈也十分突出。(见表1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表

 

学生数

2013年招生数)

专任教师数

(专业教师)

主要设置专业

备注

职技校

36371085

223119

机电、电器、数控、汽修、财会

11个专业

卫校

1968490

5040

护理、药剂

本地生计239(去年61人)

荷园中学

38773

474

美术、动漫

 

蓓蕾学校

665167

2415

学前教育、财会

民办

求知职校

521159

177

模具、会计

民办

(一)总量不大。一是在校职高生总量不大,从全市范看,普高段在校生数为8648人,而职高段在校生数为5699人,三年普职比为10.66,离规定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二是优质职校培养量不大,卫校、职技校主要受限于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制约,目前招生规模都均以达到最大值;三是从事技术工作学生总量不大,尽管每年毕业的职教生源有两三千人,但多以拿文凭为主,真正走进工厂从事技术工作的本地生相对稀少。

(二)内涵不足。一是专业单一,除了职技校,其它四所学校都仅开设两个专业,而会计类专业其专业水平相对不高;二是师资薄弱,荷园中学和求知职校,专业教师数紧缺,作为国家级示范校的职技校,专业教师数仅为专任教师数的50%,卫校专业教师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基本来自本地医疗单位;三是特色不明,除了两所龙头学校,其它三所学校特色相对缺乏,部分学校甚至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初始发展阶段。

(三)层次不高。无论是省外的广东、江苏,还是省内的台州、湖州,制造业发达的省市,职业教育也就相对较为发达。因此,相对于永康的工业经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整体层次不高的问题十分明显。一是高级工缺乏,中职教育培养的初、中级工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业整体转型提升对高层次产业工人的需求;二是带头人缺乏,不占优势的自然条件和人才政策,尤其是中职学校相对狭窄的发展前景,引进并留住优秀学科带头人乏力;三是服务性缺乏,相对于台州职技院、湖州技师学院等成立的企业技术服务队,即使成为国家示范校,作为中职也难以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整体。许多职教发达省市走在了前列,如智造之都常州,其常州技师学院就拥有7个系48个专业13000余名学生,高级工班、技师班学生占80%,每年完成各类业余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5万人次以上。

对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2009年我市曾组织一轮此项课题的调研,但主要着眼于采用升级办学的方式谋求职技校单点突破,而本轮调研将立足点放在了谋求全市职教体系的整体提升。

(一)整合发展,做大做强中职教育是基础。

按照普职比要求和随迁子女入学职高的渐趋增多等因素,全市每年至少需要有3500名的中职招生规模,这也是今后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发展高职的基础所在。

1.         做强龙头。

2.         职技校和永康卫校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需将做强两校放在中职教育的首要位置。

基本设想:一是扩大规模,职技校规模应增加到4500名以上,尤其是永康卫校应增加到3000名左右与(同样是县级市的卫校,海宁卫校在校生4200余名,桐乡卫校3700余名);二是丰富内涵,一方面是增加专业,尤其是卫校非常迫切需要设置与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老年护理、营养保健等专业,另一方面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形成学校即车间(医院),车间(医院)即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提升师资,尤其是增加专业教师的比例,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师资层次。

建议措施:做强两所龙头学校主要面临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制约。因此建议,在硬件建设上,当前在原进修学校校舍内给予部分解决2014年卫校新生的住宿问题,同时应谋划卫校迁建计划,选址建议在现职技校区块、新中医院区块或其他三环线外区块,建设资金通过现有校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附属医院,总面积20178平方米,市场价超1.6亿元)置换筹集;职技校在现有校园西边给予一定的拓展空间;在引进人才上,在去年实施的教育和卫生系统人才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议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高端人才,在安家费、人才公寓及家属安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殊政策。

2.夯实梯队。中等职业是一个群体,在两所龙头学校的基础上,应不断夯实第二、第三梯队,承担1000-1500人的规模。

基本设想:谋求第二职校的布局规划,将其定位于年招生500以上的文科类规模职校,开设如美术、财会等传统专业以及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等专业,同时,大力扶持现有几所学校的整合发展。

建议措施:第二职校可在现永二中区块办学(也可将永康卫校纳入,两校共享一个校园;永二中另行选址),体制上可以选择公办,也可以依托与专业需求密切的五金城、报社、物流中心等集团以及铁牛、星月、宏伟等企业办学。

3.特色发展。相对于普高,一校一品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是职高学校的立身之本。

基本设想:通过3-5年努力,卫校坚持目前的办学方向,建成浙中最大全省前茅的中级护理人员的培养基地;职技校突出数控、模具、机电、汽修等与五金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第二职校突出文科类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蓓蕾学校突出学前教育培养特色。

建议措施:一方面从全市角度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在资金、师资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

(二)稳扎稳打,申报争创技师学院是重点

技师学院,是从中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提升的一个较好载体,也是当前我市职业教育谋求突破的重点所在。

1.基本设想。技师学院申办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就是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最近,浙人社发[2013]222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工作的通知》重新明确,“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学校或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办学水平评估的可以申请筹建技师学院”。以职技校为基础,我市申办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见表2

2:职技校与技师学院设置标准对比表

 

规模

实训

师资

专业

其他

技师学院

(设置标准)

1.占地100000,建筑80000

2.5000人以上。

1.实习、实训面积25000

2.设备4000万元。

专任教师占70%;技术理论课教师中级60%;指导老师技师职业资格50%

技师常设专业不少于4

年开展在职培训500

职技校

(现有条件)

1.占地173430,建筑86467

2.3637人。

1.实习、实训面积18000

2.设备3000多万元。

高级技师22人,技师98

11个优势专业,机电、电子、汽车三个省级示范专业

年培训农民和企业职工2000

对比分析

中职学制3年,技师2年,规模不成问题。

今年设备可超4000万元,实训面积可以包括企业培训车间。

中职与技师学院有一定差距,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国家级示范校着重突出了机电、数控、汽车、模具、会计五个专业。

依托校企合作不成问题。

2.实践模式。申办技师学院,可以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职技校的基础上,按程序进行申报,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水到渠成,需要的只是6年左右时间;第二种模式采用直接申报“技师学院(筹)”,通过1~3努力摘掉“筹”。

3.关键问题。一是申办时间如何缩短,假设能利用永康市拖拉机厂机械技工学校的牌子,同时利用现有职技校(国家级示范校)的品牌效应,申请先行设立永康市技师学院(筹),在1~3年内就能实现报批并招生;二是中高衔接如何把握,从中职到技师学院,就读年限拉长,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读意愿,通过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提高技师学院的就读附加值;同时后三年的教学模式应更多地偏重于企业实践;还有就是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职能要充分结合。

(三)赶超发展,定位瞄准高职院校是目标

在五金名城设立五金大学一直是100多万新老永康人的永康梦之一,也应成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目标。

1.基本设想。作为县级市,设立普通高校不切实际,技师学院又有学历缺陷(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确高级技工毕业证书等同于大专学历)。因此,定位于创办一所契合于产业特色的永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

2.实践模式。单纯依靠职技校升级成为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审批条件、师资、场地等各方面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从当前来看,先合作办学后独立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模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包括我市民营企业家陈志胜投资创办的华东交大理工学院都采用这种模式。

3.关键问题。一是合作方难觅,从省内范围来看,较为可行的合作对象是浙工大、浙师大以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职院层次不高,浙工大牌子响、专业契合度高,目前还未实质性接触,浙师大(工学院)2009年就进行了接触,具有较好的地域和专业对接优势,如何挑选合作方既需要仔细论证,也需要在寻求共赢发展上出台政策;二是投资额较大,按照《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创办初期规模不小于5000人(起点不少于2000人),占地不低于150亩,从周边来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5亿元,横店影视职业学院3.8亿元,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亿多元,一次性投入较大;三是投资模式难定,应用技术类院校采取多元办学较为可行,从实际来看,与广厦、横店相比,我市民企实力有所欠缺,因此,政府办校、行业办专业的方式值得探索,即在政府主办的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协会举办专业(院系),如模具协会对接模具专业,汽车协会对接汽车专业等等,硬件、设备、部分实训师资由协会提供,毕业生优先选择协会(企业)就业。

三、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路径

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协调推进,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建议如下:

(一)路线表。按照整体设想,力争用3年时间初步构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框架。(见下表)

3: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路线表

 

 

总体

卫校

技师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2013

主要工作

确定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思路,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确定卫校迁建方案

增挂技工学校牌子

确定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方案

目标

完成

完成

争取申报高级技工学校或设立技师学院(筹)

争取与合作方达成意向并着手前期工作

2014

主要工作

按照《规划》调整现有五所学校办学定位

启动迁建

完成高级技工学校申办或技师学院(筹)

实质性启动

目标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2015

主要工作

 

搬迁办学

具备招生条件

具备招生条件

目标

 

完成

完成

完成

(二)存在风险。推动全市职业教育的突围,尤其谋求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一是投入负担,依托职技校创办技师学院不需过多投入,但是卫校迁建和职业技术学院创办都需要数亿元资金;其二是内涵瓶颈,一方面是大量师资尤其是高水平师资的缺失,另一方面是专业拓展和提升途径,比起硬件,两者更是学校(学院)发展力所在;其三是招生前景,技师学院依托中职相对生源充足,职业技术学院将面向全国招生,开办之初能否有稳定生源将有一定的压力。

(三)决策着力点。一是转变决策出发点,除了教育层面,应更多地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决策职业教育,同时,创办面向全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将是永康最大的形象广告;二是树立决策科学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关键因素是创办之初聘请了原浙工大首任校长担任院长,从我市角度,陈加元(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浙江树人大学董事长),陈文韶(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教委主任)、奚建华(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浩(原浙江科技学院副书记、台州学院党委书记)、黄文秀(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浙平(原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秋华(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志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浙江总商会会长、华东交大理工学院董事长)等一批与永康关系密切的省内教育界领导值得借力;三是把握决策最底线,首先是坚持中职为基础,优先发展;其次是技师学院必须上,且与职业技术学院并不矛盾;还有开放办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很重要,鼓励企业办学,支持举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职业院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下,教育部提出了2000年以来新建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思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以创办高职院校为目标,着眼于永康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对永康的二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性意义。

201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