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机产业人才的调研报告(2013.2)
(2017-07-24 10:29:57)
标签:
农机产业人才培养 |
分类: 职教研究 |
关于培养农机产业人才的调研报告
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落户我们永康,并于去年9月正式开始建设。产值超千亿、利税逾百亿的农机产业园在展示诱人前景的同时,也向我们发出了“需要大量技术工人”的呼吁。作为永康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我们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有义务承担起为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为此我们进行专门的调研,分析了永康市农机产业发展情况与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培养培训技术人才的措施与对策。
一、永康农机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机市场快速扩张,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市的农机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机行业产业链不断拓展,从普通零部件到整机,从生产要素购置到产品销售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浙江重要的农机产业基地,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中小型农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11年,永康全市拥有农机工业企业160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70多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6.2%,完成农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4%,
永康市农机产业具有集中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发展前景良好等特点。永康的农机类企业主要分两种类别:一是以四方集团为主,生产拖拉机、柴油机、收割机及配件的企业;二是生产割草机、油锯等园林工具为主的企业。
二、永康农机代表性企业简况
目前,永康已培育形成了以四方集团为龙头,以中坚科技、超越集团、挺能胜机械为骨干,以华力机械、鸿运实业、尤奈特电机、求精热处理厂、三人机械、兄弟铝业和第一活塞厂等为配套的农机企业梯队。
浙江四方集团创建于1961年,是全国最早生产手扶拖拉机和单缸柴油机的企业之一。经过四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农业机械制造、外经外贸进出口、房地产开发于一身的大型综合企业。主要产品有 “四方”牌手扶拖拉机、单缸柴油机、收割机、管理机、喷雾机等。已连续23年蝉联全国手拖行业桂冠,产品出口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农林机械制造行业唯一获“国家进出口商品免验”殊荣的企业,2011年在中国农机工业50强排行榜排名第18位,浙江省第1位。当前该集团正积极对接世界500强的央企与四方集团谋求战略合作,力求在主导产品、目标市场、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坐落于永康经济开发区内,占地4.6万平方米,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涉足汽油链锯、数码发电机、割草车、割灌机、绿篱机等多个产品系列。2005年起至今连续保持中国内资企业汽油链锯出口第一位。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是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小汽油机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汽油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拥有成套进口专用设备和流水线,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工艺先进,检测设备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超越控股集团占地约3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500余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集团成长为了一家专业生产割草机、汽油链锯等农业设备、通用发动机、户外休闲用品、建筑、矿产等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控股集团。中国超越控股集团现有拥有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研发人员80余人、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是全国CAD应用工程示范企业。产品研发手段先进,拥有专利近30项,每年有1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并投放市场。该集团技术装备先进,先后引进了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现代化加工和检测实验设备,使工艺装备和检测控制手段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拥有各种主要生产设备150余台套,其中:各种生产线23余条,机电一体化设备15台,检测、试验设备13余台。
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年,位于永康市花街镇工业区。目前公司主导产品有TNS1410、1810系列的变型运输机、农用车、工农-12型、工农-15型手扶拖拉/船型拖拉机、TNS-4S-120割晒机、1GS9L-60旋耕机、农夫车和沙滩车。产品远销到非洲,欧美,澳洲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司经过了三十来年的奋斗拼搏,企业规模迅速壮大,成为浙江省变型运输机和手扶拖拉机及船型拖拉机大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连续获“中国科技五金博览会”金奖,公司连年被评为“浙江省创优跟踪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获“永康市百强企业”等荣誉称。
三、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强市”和“现代化国际五金名城”战略的实施,激发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永康市人民政府在城西新区,按照“一心八区三组团”的空间布局思路,规划建设22.8平方公里的我国南方最大的农机产业园。
“一心八区三组团”的含义。“一心”指的是农机研发检测试验中心;“八区”是指八个产业功能区,即动力机械产业区、收获机械产业区、种植施肥机械产业区、耕整地机械产业区、农机配件产业区、园林工具产业区、田间管理机械产业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产业区;“三组团”即三大生活组团。
一期规划面积10.98平方公里,首期用地1000亩、招商农机企业69家,加上基础设施,总投资近200亿元。2012年9月,包括浙江四方集团公司5万台轮拖、1万台联合收割机生产线及厂房在内,首批12家入园企业同时动工,标志着农机产业园已经正式开始建设。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利税达到100亿元,出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中小型农机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我市建设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有五大优势:一是具备农机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的优势,二是具备农机产业发展领军型企业的优势,三是具备农机产品配套功能的优势,四是具备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的优势,五是具备产业发展环保条件的优势。
产业园建设的思路是做到“五路”并举:发挥龙头企业骨干作用,加大投资成为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龙头,带动其他企业协同发展;引进央企,借助央企平台站在农业装备发展前列;引进外资,引进在现代农业装备发展中有示范性的现代农业装备企业,吸收他们的理念和技术;引进知识资本,要出台政策,打造平台,吸引现代农业装备工业设计、电子设计等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借助当地职业学校,为农机产业提供优秀的技术工人。
产业园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基地、研发检测试验基地、出口基地;先进制造的示范区;生态宜居区;配套齐全高效区;生态环保的开发区。
四、农业机械的分类情况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种类繁多,根据农业部在2008 年7 月发布农业机械分类标准,农业机械分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农用搬运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其他机械等14个大类,下分为近70个小类。而广义的农业机械还包括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至于农业机械的具体产品数量,则是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耕整地机械是用以对土壤进行翻耕、松碎或深松、碎土所用的机械,分为耕地机械与整地机械。例如桦式犁、圆盘犁、凿式犁和旋耕机圆盘耙、钉齿耙、水田耙、镇压器、中耕机、联合耕作机械、果园专用耕作机械等。
种植和施肥机械是指用于播种、育苗、栽植的机械。按照种植对象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播种机械、育苗机械、栽植机械、施肥机械、地膜机械等,例如播种机、插秧机、起苗机、移栽机、地膜覆盖机等。
田间管理机械是指用于中耕除草、修剪、治虫的机械,可分为中耕机械、修剪机械、植保机械等,例如中耕机、除草机、喷雾器、喷粉器、茶树修剪机等。
收获机械是指用于收取各种农作物或农产品的各种机械,分为谷物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棉麻收获机械、果实收获机械、蔬菜收获机械、花卉收获机械、籽粒收获机械、根茎收获机械、茎杆收集处理机械与饲料作物收获机械等。如谷物联合收获机、采棉机等。
收获后处理机械是指用于脱粒、剥壳、干燥等环节的机械,可分为脱粒机械、清选机械、剥壳(去皮)机械、干燥机械、仓储机械、种子加工机械等。如水稻脱粒机、玉米剥壳机等。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是指对收获后的农产品或采集的禽、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的机械设备,可分为碾米机械、磨粉(浆)机械、榨油机械、棉花加工机械、果蔬加工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等。如碾米机、磨浆机、制茶机等等。
农用搬运机械是指用于搬运的机械设备,可分为运输机械、装卸机械、农用航空器等,如拖拉机、农用叉车等。
农田排灌机械用于农田、果园和牧场等灌溉、排水作业的机械。包括水泵、水轮泵、喷灌设备和滴灌设备等。
畜牧水产养殖机械是在放牧和舍养禽、畜饲养业与水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草场维护和改良机械、放牧场管理设备、牧草和青饲料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饲养管理机械、水产机械等。
动力机械是为各种农业机械和农业设施提供动力的机械。农用动力机械主要有内燃机和装备内燃机的拖拉机,以及电动机和各种小型发电机组等。
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是指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生物质能设备等。
农田建筑设机械是用于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和台田、开挖沟渠、敷设管道和开凿水井等农田建设的施工机械。其中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凿岩机等土、石方机械,与道路和建筑工程用的同类机械基本相同,但大多数(凿岩机除外)与农用拖拉机配套使用,挂接方便,以提高动力的利用率。其他农田建设机械主要有开沟机、鼠道犁、铲抛机、水井钻机等。
设施农业设备是指日光温室设施设备、塑料大棚设施设备、连栋温室设施设备等。
其他机械是指废弃物处理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等。
五、农机行业的工种情况
要了解农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了解其工种情况。农机行业的工种可分为农机制造、农机使用与农机修理三个大类。
1、农机使用类工种。主要有拖拉机驾驶员(分为小四轮、手扶式与农用三轮)、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运输型拖拉机驾驶员、变型运输机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推土机驾驶员、铲运机驾驶员、装卸机械操作、农业机械操作工、插秧机操作工、园艺工等。
2、农机制造类工种。主要有金属喷涂工、涂装工、油漆工
3、农机修理类工种。主要有农机轮胎修理工、汽车维修工、摩托车维修工、轮胎修补工、农用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农机燃油系修理工、喷油泵调修工、农机液压系修理工、农机内燃机曲轴修磨工、农机散热器(水箱)修理工、磨工、农机修理工、制冷设备维修工、机修钳工(农机)、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工、电器设备修理工、维修电工等
4、有关农机的其他工种。主要有农业机械试验工、农机营销员、农机技术推广员、农机服务经纪人等。
六、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分析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培养五金机电工程技术和经贸管理应用人才为主的中等职校,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本校在培养培训农机人才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规模优势。本校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每年能够培养出1200多名具有职高学历且具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
2、专业优势。本校根据永康当地的产业情况,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会计、市场营销、商贸英语等专业。其中机电、电子电器、汽车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数控及会计专业为金华市重点专业。其专业设置与农机产业的需求基本相吻合。
3、教师优势。本校有教职工300余人,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证书专业教师98人,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人,考评员25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数的92.6%。
4、设备设施优势。本校建有钳工车间、车工车间、数控实训车间、数控生产车间、汽修车间、电工电子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24个种类的47个实验实训场所,设备设施达到浙江省的领先水平。实训设备总额超过2227万元,实训场所的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可供2000个学生或者学员同时上岗实训。
5、培训及技能鉴定的优势。本校有丰富的社会培训经验,每年能够培训各类工种的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同时建有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对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
6、理念优势。本校坚持“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实训为重点”的办学理念,坚持“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
七、为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提供人才支撑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机产业是我们永康五金产业中的一个部分,历来根据永康五金产业需求进行办学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总体上是符合农机产业的人才需求的。当然,农机产业能够成为五金产业中一个独立的类别,必定有其特殊性。我市要建设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并且在短期内要达到产值超千亿规模,对人才的需求必定有其紧迫性。本校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机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其特殊性与紧迫性,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措施。
1、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加强与农机企业的合作办学
所谓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是指中职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办学。今后,本校在与浙江尤奈特电机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四方集团、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超越控股集团等农机骨干企业的合作。一是建立调研小组,形成企业调研的长效机制。调查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调查产业园内主要企业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进步情况等。二是成立相应的组织,形成组织保障机制。例如聘请农机企业的厂长经理参加“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咨询委员会”,成立“永康市农机职业教育集团”等。三是签订合作协议,形成责权落实机制。根据自愿、慎重、灵活、择优的原则,与各农机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2、深化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模式也称“委培”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我校将根据农机企业的需求,积极举办类似“农机班”等面向农机企业的班级,为农机产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同时也将举办类似“四方班”、“超越班”、“中坚班”等企业冠名的班级,为特定的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3、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力开发农机类校本教材
我校将根据农机产业的需求,调整专业教学的内容,开发农机类的校本教材,增加农机类的课程。在模具专业的课程里,增加农机类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等内容;在汽车专业的课程里,增加农用车的制造、维修与与使用等内容;在机电专业里,增加农机车工、农机铣工、农机钳工等内容;在数控专业里,增加农用机械特殊部件的数控加工技术等内容。在经贸专业里,增加农机营销方面的内容。
4、深化教师培养改革,大力培养农机类师资队伍
培养农机类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为农机产业服务的关键。本校将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挂”就是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挂钩,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到我们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横联”就是与农机企业联合,聘请企业内的技术专家来校当兼职教师;“内提”就是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拜师,到高校深造,以提高在职教师的在农机制造、维修、使用、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外引”就是向全国招聘优秀人才。
5、深化德育工作改革,让农机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
学校将深化德育工作的改革,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农机文化,努力让学生做到了解农机、爱好农机、投身农机。把“我爱农机”作为学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带领学生定期参观农机企业,请农机企业有厂长或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请优秀农机人士来校上课。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校报、期刊与宣传橱窗广泛介绍农机企业的情况。在文化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农机方面的教育。
6、深化就业与社会培训改革,加强农机行业的培训与鉴定
在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方面,要加强“到农机企业去”的宣传与引导,在毕业生的就业安排中,要向农机企业倾斜,引导尽可能多的毕业生到农机产业去就业、去创业。
同时在社会培训与职业技术鉴定中,切实向农机产业倾斜,把有限的培训名额尽可能地安排到农机企业中,以提高农机企业在职员工的素质。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