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定位的几个问题(2005.1)
(2017-07-10 09:04:55)分类: 职教论坛杂谈 |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定位的几个问题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程宝山
五年前,我们校原来是一所陷于困境中的农村职业中学,然而短短五年间我们在困境中奋起,在改革中前进,取得了较大的办学成果。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快速成为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受到上级领导、新闻媒体与同行的关注。
项目 |
五年前 |
现在 |
项目 |
五年前 |
现在 |
校园面积(亩) |
100 |
260 |
教师学历合格率 |
48% |
90.8% |
在校生(人) |
1200 |
3819 |
双师型教师(人) |
0 |
29 |
省示范专业(个) |
0 |
1 |
高级教师(人) |
1 |
28 |
金华市重点专业(个) |
0 |
2 |
中级教师(人) |
18 |
80 |
实训设备(万元) |
40 |
586 |
年均收入(万元) |
300 |
1400 |
招生就业 |
两难 |
两旺 |
|
|
|
说实在,我校的地理位置并不佳,办学基础并不好,同样受到“普高热”的冲击,但是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发展?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归结到一点,就是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办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而我们坚定地面向当地先进五金制造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出中职的特色,借此与普高抗衡。
一、办学方向定位:办真正的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职校的办学方向存在着严重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等各种原因,许多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普高去读,一听说是职校,就不屑一顾,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想进去。于是一些职校就按普高模式办学,开办综合班,改办综合高中,标榜自已是按普高的课程上课的等等,借此以吸引生源;有的职校更想在高考中与普高抗衡,千方百计地提高升学率;有的职校按普高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按普高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就变味了,就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了。而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办好职校,方向问题必须搞清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真正办职业教育,办真正的职业教育。
我们必须坚信办职教是有前途的。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职教,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他们的职业教育,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办得红红火火。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们永康有20多万外来打工者,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提升。2004年各地不断出现“民工荒”、“技工荒”现象,特别是高级技工奇缺,其待遇已经超过了硕士生。这表明职业教育有十分旺盛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办职业教育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政府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种需求与前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职高与普高1:1的要求,这说明我们职业教育的宏观环境很好。
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管是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职业教育的定位,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切不可向普高看齐。如果我们职校一味与普高比升学率,盲目按普高的模式办学,那只能使职教走入死胡同。职校的升学率能超过普高吗?我们的生源、师资能与之抗衡吗?到头来什么也不是。如果为了追求升学率,那么职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干脆都办成普高好了。
二、培养目标定位:为当地培养优秀技术工人
职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当地培训优秀的技术工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道理很简单,社会人才的需求是有结构有层次的。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技术工人与之配套,一个机械设计量可能需要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与之配套,如果我们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学校将培养什么?我们学校是“中职”,而不是高职,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在培养优秀技术工人上。
从学生生存的角度出发,我们把这个目标说成“使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现在报纸上对这个提法正在进行争论。有争论是好事,可以引起人们深层次地思考。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我们办学校(不管是小学、中学或大学,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生存吗?学生要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多赚钱,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要生存就必须就业,提高就业率是我们职校的一个办学目标。然而在我们学校,就业已经不成问题了,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就业,那就是专业更对口,工资待遇更高。
我们的这个目标是动态的,不断提高的,今天使毕业生拿到月工资1000元,以后的目标可能是1200元、1400元、1500元……,有朝一日我们职校的毕业生拿到月工资2000元、3000元,职业教育的魅力就产生了,家长就会十分自愿地送自已的子女到职校来就读,职业教育才真正出现曙光。企业凭什么给出更高的工资?前提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真实过硬的本领,必须是“优秀的技术工人”。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企业与学生的需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我们提出了这个目标,就迫使自己始终面向企业,与企业接轨,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办学模式定位:校企合作
为了办真职业教育,实现中职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与企业的紧密接轨,建立校企双赢的联合办学模式。
我们永康市处在长三角的南翼,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全市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出口创汇产品100多种,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永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盗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小型拖拉机、柴油机的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不锈钢保温杯、电动车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球第一。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2.4亿元,2002年为301.9亿元,2003年达到381亿元。目前,永康的企业正在由传统家庭作坊向现代集团公司转换,由生产小五金向生产高科技产品转换。永康正在融入“长三角”,打造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永康市发达的五金产业,形成了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强大市场需求。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的资料显示:永康企业每年需新增科研、设计、生产、经贸、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达1万余名。
如果把职校比作是鱼,那么企业就是水,鱼有水则存,水有鱼则活。我校必须自觉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与企业紧密接轨,努力构建校企双赢的联合办学模式。要不断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用协议的方式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继续派教师下厂挂职,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了解企业的用人规格与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要大力进行企业培训;要充分发挥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要请企业界的老总、专家当老师进课堂,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上课,对教师进行培训;要请企业界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
四、教学改革定位:特色教学
现在许多职校面临着生存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职业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果职校要真正站稳脚跟,要真正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要真正与普高抗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要办成全国一流的职校,什么叫一流?有特色就是一流。说特色,一是与普高相比必须有我们职高的特色,二是与其他职校比,我们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校园建设、设备设施要有特色,然而只要有钱,这个特色容易实现,并且当职教发展到一定规模与阶段,这个特色就会不明显。我们职校最重要而且最难形成的特色是教学特色。我们教学改革的定位就应该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试想,如果按普高的模式教学,职校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动手能力不强,连螺丝向左转还是向右转都不知道,这样的学生哪能受企业的欢迎呢?不要说是拿到更高工资,就是就业也都成问题。
现行职业中学的课程是有问题的。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职校生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5年前我们永康市的高中普及率是30%,尽管当时我们职校招进来的学生比普高差,但还是在30%的范围内,相当于现在一般普高学生的水平。然而现在高中教育已经普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已经基本上进入职校,现行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已经根本不适应职校的学生了。其次,现行的教材与当地社会经济严重脱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新疆是养马的,而我们永康的生产电动工具的,职校的教材哪能一个样?
所以,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教学改革,形成具有职教特点与本校特点的教学特色。
1、教材建设要有职校的特色。我们的教材不完全是全国或全省统编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企业、来自当地社会的,而且是自编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改编教材、新编教材、编写辅助用书等方式,大力开发校本教材,逐步形成具有永康气息的职教教材系列。
2、教学内容要有职校的特色。我们职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就业需要的与学生想学、能学的。要求全体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内容,自选教学内容开展特色课教学,只要社会需要、学生爱学能学就行。我们要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专业课要强调技能的培养。我们职校毕业生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 人才,他们应该是技能型的,而不是知识型的,因此动手能力强应该成为职校学生的特色。理论教学的难度要适当降低,实际操作的时间要适当延长,技能要求要适当提高。
文化课同样要强调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为例,语文知识决不只是那几本语文课本,还应该包括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当地的文化(如我们永康的五金文化)和时代最新文化。语文能力最重要的表达,在交际中善于说话,另外就是写作,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至于什么文章的体裁、作者的生平,什么主语谓语排比句等语文知识,对于面向就业的职高生来说并不很重要。有的学生在招工时不会推销自已,到企业工作后,不会写借条、请假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与悲哀。
3、教学方法要有职校的特色。普高办了几百年,从科举制度算起办了上千年,形成了普高固有的教学方法。虽不能说这些方法都不好,然而确实存在着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问题。这些东西在普高里想改也并非易事,然而在我们职校里却非改不可,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的地点并不一定在教室里,教学的方式并非一定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安排并不一定以知识点为顺序,重要的是设置情景,激发兴趣,用问题(项目)、讨论与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4、教学管理要有职校的特色。我校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本校的鲜明特色。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对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开设更多更有质量的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要实行弹性学制与工学交替,允许学生改换专业、提前或延期毕业。
五、评价机制定位:能力+特长
1、对教师的评价问题。现在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用普高的标准来评价职校的教师。例如2002年永康市评比教坛新秀,语文教师第一名是永一中的,第二名是永二中的,第三名是我校的。说是取二名,我校的教师就评不上了,这种评价机制绝对有问题。什么是好教师?职校与普高完全不一样。那个被评为第一名的一中的语文老师,原来就是我校的。他在我校任教时,按普高的模式进行教学,结果不受学生的欢迎,80%的学生联名要求罢免。又例如本学期在我校举行了金华市职校校本教材开发研讨会,我校教师上了二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统编教材上没有的,教法是探究式、讨论式的,与会的职校领导与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如果用普高的标准进行评价,可能会把这二节课评得一无是处。
这说明对职校教师的评价必须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不同于普高标准。我们职校老师必须有强烈的改革创新观念,必须有一种了解学生、教育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殊能力,必须有专业技能或其他方面的特长。职校老师不在于他的学术造诣有多么广博与专深,而在于他能根据企业的需要,把最有用的知识传授学生,把就业谋生最需要的能力训练出来。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与特长,那他就是职校的好老师。
2、学生的评价机制问题。有些教师时常说:“我们职校的学生太差了。”他们十分羡慕永一中的老师,能教到那么好的学生。然而他们却没有想过,如果去永一中,要求所教的班级有80%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肯定也会说学生的基础不好。这是因为学生基础好坏是与我们所期望的目标相联系的。我们职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技术工人,怎么能说学生太差?如何评价学生?难道我们职校的学生就没有闪光点?不是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看我们如何评价。如果说缺点,重点普高的学生就没有缺点?一样有。
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她的数学与英语成绩很差,不想学,但是她却能歌善舞。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如果按照普高的评价标准,当然是个差生。然而她有一技之长,能谋生能就业,许多企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谁又能说她不是个人才呢?
2005年1月5日
注:本文发表于《永康职技校教科研》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