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童年的我住在庙后,前有青山后有溪流,每天盼望过年过节,新衣新帽从脚到头;
小的时候镇上街坊,午后阵雨结伴水战,一时贪玩被罚了一晚,雨声依稀在我耳旁……——凤飞飞《忆童年》
对于70后、80后甚至于90后来说,童年都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明明就在眼前却看不到,明明已随时间走得很远,但对童年的感觉却如同刚刚道别一般。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把这篇文字当作时光机,重回童年的曼妙时光。
滚铁环
http://s2/mw690/002bB9i5ty6FEmjp9OVa1那个时候的男孩子通常热衷于滚铁环,每每滚出去,谨慎拐弯上斜坡,飞跑紧跟下坡,耳听辚辚辚铁钩与铁环摩擦声感觉莫大乐趣,那仿佛就是莫大的童年欢乐。
吹肥皂泡
http://s7/mw690/002bB9i5ty6FEmTCa3Q16还记得小编儿时最喜欢吹肥皂泡,看着透明的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跳跃,光滑的表面隐约泛着七彩缤纷,就像泡泡星球的彩虹,偶尔一两个调皮的气泡会蹭到我的脸颊,简单而快乐。
打群仗
http://s2/mw690/002bB9i5ty6FEmUngFbc1孩童时代,男孩子都喜欢“打群仗”,或许那时大人谈得多的是“抗美援朝”,男孩子爱听的故事、爱看的电影是战斗故事,看的小人书也是三国、水浒、西游记,潜移默化,因此就爱“打群仗”吧。
放风筝
http://s16/mw690/002bB9i5ty6FEmVsBht3f小时候,大人们总会说“三月三,风筝飞上天。”说的是到了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总会晴朗,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日子,风筝总会放上天去的。
画丁老头
http://s16/mw690/002bB9i5ty6FEmVSgyj2f“一个丁老头,借我两个球。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虽然年代久远,但应该还有不少人能够背出画“丁老头”的完整版口诀吧,那么请问大家“丁老头借的东西还给你了吗”?
捏泥巴
http://s16/mw690/002bB9i5ty6FEmWhe114f泥娃娃有滚圆的脑袋和滚圆的身子,脖子是用一根火柴棍来代替,顺势连接了它的头和身子。眼睛和小嘴便要向外婆的簸箕里去寻找—黑豆儿做眼睛,红豆儿做小嘴儿。再撇两根柴禾棍儿来做它的细胳膊,向上向下的做着各样儿的舞蹈。将它轻轻地墩两下,泥娃娃就亮着黑眼睛、嘟着小红嘴儿,乖乖地坐下啦。
手指头游戏
http://s14/mw690/002bB9i5ty6FEmWBY975d还记得这个口诀歌谣么?——“两个老头在喝酒,两匹马儿往前走,两个小孩在打架,妈妈出来喊一喊,小狗躲在床底下……”
爬树摘果子
http://s15/mw690/002bB9i5ty6FEmWYNPwbe幼时的时候常站在树下,幻想着自己能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那样,暗运轻功,高高跃起,脚踏在树顶上,这样便能将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了。
纸飞机
http://s14/mw690/002bB9i5ty6FEmXSQb33d小时候,撕一张旧书本的纸页,折中、叠角、弯翅膀,三五下就折叠还一只飞机,再适当调整一下飞机翅膀,轻轻地捏起,不管院子、教室或者家中,举手挥臂使劲儿投出,就会一下子好开心。
看马戏
记得小时候,在家乡,我喜欢看马戏。没有宽敞的剧场,只有露天的场街市,马戏团在一块空地上支撑起一个帐篷,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着一切新鲜的玩意。
2014,国际大马戏来到郑州,如果你想追忆童年,请带上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和心爱他一起重温儿时的记忆吧!
温暖热线:0371-56010008、56010009
微信公众帐号:maxiyishujie2014
友情提示: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关注2014河南首届国际马戏艺术节或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邀请您的好友扫一扫,国际马戏艺术节更多精彩为您奉上
官方微博:@河南省商河文化传播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