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赵州桥》评课记录
(2016-01-12 08:31:00)分类: 教学反思 |
19.《赵州桥》评课记录
笏石中心小学
秀屿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一、目标明确,设计新颖
二、
三、读写结合,渗透方法
四、就地取材,联系实际
为了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董老师能利用现有阶梯教室的长与宽来体会,就地取材,十分直观地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对于一些关联词的运用,学生能活学活用,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教师能运用画面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笏石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扎实语文基础知识。
1.董老师的深厚教学基本功让我们听课老师深刻感受到董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指导课文十分细致,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如:教学“这么长的桥……河面上”上段时,董老师的问题设置“37米有多宽”和后面的“桥长五十多米”有多长,都分别以实际所在的教室为例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
2.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3.学生习惯培养十分好。
二、建议
1.板书设计可否更加生动,上完本课,我校老师是这样设计板书的:(因电脑原因,板书出不来。)
2.指导不够到位,在出示长句后,可以让学生多读几次。
3.指导生字书写时,可否以直接粉笔板书来替换电脑课件,如生指出的生字,教师可以马上板书,毕竟电脑预设不到的字怎么办?
东峤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董老师上的这堂课,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强调生字词的读、写,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方面的作用,启发学生由赵州桥的雄伟、美观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也是很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另外,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所采用的打比方、课件等手段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语文常态课,正如董老师本人所说的,“简简单单、扎实有效地教语文”。长此以往,学生一定收获颇丰。这正是我们要回归的语文教学,把那些花架子统统去掉,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董老师不仅仅是给我们上了这么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悟到了语文教学的要领。
董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节扎实的常态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扎实和教学效果的落实,如
1.重视字词训练:在开火车读词读到“爪”时,执教者出示字典里“爪”字读音、字义、有关的词,并让学生读词,加强学生记忆。又如开始指导学文时,执教者让学生明确“赵州桥是一座――桥”,当学生给出“石拱桥”答案时,执教者要求学生从字面理解“石拱桥”,进而找出能说明石拱桥的语句,层层铺垫理解,再由此拓展初步感知基础上所做出的个性化理解(雄伟的桥、古老的桥、美观的桥、名扬中外的桥)。
2.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承上启下、运用关联词的表达方法等,执教者都注意在课堂上渗透或训练。
3.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的训练,布置了课后“写”的训练,如指导朗读“这么长的桥……”这个长句时,执教者除了抓住字词体会,还重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整节课上,执教者多次运用范读、齐读、互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4.给学生提供想象思考感悟空间进行扎实的训练:用阶梯教室的长、宽的倍数来想象赵州桥的雄伟。
5. 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语言朴素、自然,循循善诱,使课堂显得亲切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