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两个原因
(2016-03-30 06:20:35)
标签:
经济学原理 |
分类: 经济原理 |
※《经济学原理》/{第0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03节·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专题05
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两个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说明了企业进入与退出使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我们分析的精髓(最重要的假设)是:存在大量的潜在进入者、且都有相同的成本。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处的一条水平线。当产品的需求增加时,长期的结果是企业数量增加和总供给量增加,但价格维持不变(上文的结论)。但是,有两个原因会使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一个原因:用于生产的某些资源的数量可能是有限的
如果生产所需的投入的供给是有限的,某一市场中新企业的进入将引起旧企业的成本随着供给量增加而上升,从而价格上升。
例如:考虑农产品市场。或许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耕地并从事农业,但耕地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农业,耕地的价格自然会急剧上升,这就增加了市场上所有从事农业的人的成本。因此,当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供给也增加,且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这就意味着价格上升。结果,即使在可以自由进入的情况下,长期市场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
第二个原因: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
如果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成本(不同的效率或不同的机会成本),为了吸引新的、效率不高的企业进入市场,价格就应该增加到能弥补效率不高企业的成本的水平。这种情况下,长期中,边际企业只赚到了零利润,而效率较高的企业赚到了正利润。
例如:考虑小时工市场。或许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小时工市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成本。成本之所以不同,部分原因是由于每个人工作的效率不同,部分原因是由于每个人时间的机会成本不同。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成本较低者比成本较高者更有可能进入市场。为了增加小时工的劳务供给量,就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励以使更多劳动者进入这个市场。由于新进入者的成本较高,要让他们有利可图,市场价格就必须升高。因此,即使在可以自由进入的情况下,长期市场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
注意:如果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那么有些企业即使在长期也能赚取正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代表了边际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此处的边际企业是指如果价格再降低一点(低于它的平均总成本)就离开市场的企业。这种企业赚到零利润,但成本更低的企业赚到正利润。新企业进入市场不会消除这种利润,因为想成为进入者的新企业比市场中的旧企业成本高。成本较高者只有当价格上升到能使它们赚取利润时才会进入。
【另见】《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从上述两个原因可知,为了使市场供给量增加,价格必须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非水平。但是,关于进入与退出的基本结论仍是正确的。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与退出市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通常比短期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