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周期对于交易的重要性

(2014-09-02 06:13:22)
标签:

玫瑰

分类: 双塔奇谋

时间周期对于交易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做的是中长期趋势跟踪、还是中短线波段、甚至是日内超短线,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做到顺势?

 

其实,走势的演进是与时间周期息息相关的。应用“时间周期”去解决“顺势而为”的问题,其基理在于:通过时间周期,判定走势的方向和级别。只有在判定了走势的方向和级别后,进出场的时机在时间周期上的依据才存在,风险收益比也才能确定。

 

当然,我们经常会看到各个时间周期的走势是相反的:小周期中的走势,有时在大周期中是个调整;小周期中走势突破的失败,可能是大周期调整结束的进场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呢?

 

我们先把时间周期按照4~5倍的框架,做一个简单的规划。例如——

一个月约有4周(周线级别);

一周多为5个交易日(日线级别);

一个交易日约有4小时交易时段(小时级别);

一小时有415分钟(15分钟级别);

……

如果我们是以“小时”作为交易的时间周期,那么就把上一个级别(日线)称为大周期,把下一个级别(15分钟)称为小周期。

每个时间周期之间是依次连续的,我们在做交易的时候主要考虑上下两个时间周期的走势,切不可从周线直接越过日线而跳到小时中去。

时间周期是我们看待市场走势的一个模式,打个比喻:周线是望远镜,日线就是走近一点看,那么小时就是放大镜,15分钟就是显微镜。

 

当我们看大小周期在同一图表上有何关联时,我们会发现:如果交易图表是小时图,那么小时图20均线的方向就是小时图的核心走势,也就是小时级别的势,要顺势的话就不要和本周期20均线的方向相反。同样,小时图上的5均线代表15分钟图上的20均线,小时图上的20均线就是日线图上的5均线。

 

说到这里,大家貌似已经看出各个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叫顺势,顺哪个势。如果本周期和下一周期(小周期)的走势相同,走势就会相对流畅,并可按照这个方式找到价格在时间上的突破点,也就是价格变化的临界点。甚至还可以从时间框架上简单看出市场是否会引起震荡,从而做出规避。

 

下面简述一下在应用“时间周期”时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大周期管着小周期,大周期没有走完,则小周期不会结束


大周期是总体战略,小周期是具体行进路线。也就是说,如果日线的走势没有走完,那么小时线还会按照日线的方向继续前进。如果我们准备进场的话,则需看一下“上一周期(大周期)是否配合”,再看一下“下一周期(小周期)是否支持”。这样做可以对交易信号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胜率会大幅提高——因为不可能有逆势的持仓。


 

二.小周期的走势汇总成大周期的走势(走势的演进,是由小变大)


如果小周期走势出现异常,或在预示大周期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小周期表现出特别的走势——和大周期形成反向,且走势强劲——具体表现可能是:速度、力度、时间上的持续性,那么有可能导致大周期走势的反转。


 

我们再来看看大小时间周期方向不一致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震荡


震荡相当于大小时间周期在打架,其实质就是无趋势。

这种情况对于趋势交易者而言,是最头疼、也是极易出现亏损的时期,即“不可交易期”。


 

二.小周期调整,调整结束后走势延续


小周期出现调整,调整结束后继续归于大周期走势方向,此时也是原交易周期的进场点或加仓点。

在小周期出现调整时,趋势交易者往往不会离场,而且会等到调整结束后加仓。


 

三.小周期调整,引发大周期调整


小周期出现调整,往往由于调整时间长、涨跌幅度大,进而导致上一周期(大周期)的走势也发生调整。

比如:我们做小时周期,而15分钟周期的一波、和小时周期方向相反、时间长、波幅大的走势,导致小时图上的走势发生改变(图表表现为小时图的20均线被穿越甚至转向);这时要注意日线图,如果在小时图上发生突破失败或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往往就是上一个周期的进场点(日线周期的调整结束,其实在多数时候,下一周期、也就是15分钟图上,会表现出和日线周期同向的走势,且强度较大)。


 

四.小周期调整,直接导致大周期走势反转


小周期调整导致大周期走势反转的情况,也先是源于小周期的调整时间长、涨跌幅度大,只是在后期的延续性更强,进而使得大周期的走势逆转。


 

结合上述四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在交易中如何才能做到提前研判,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应对呢?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小周期的具体走势来分析。其中的一些关键点是——

走势的斜率,即向上或向下的速度;

走势的形态,即向上或向下的力度;

走势的加速度,即量能与动能的配合,或说涨跌是否伴随成交量放大。

这些关键点都将决定走势的性质和延续性,而它们的出现往往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某些特征。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和空间点上,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在论述了时间周期与走势之间的关系后,我们来模拟一下大概的应用模式。

 

先看大周期——

通过观察大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走势的大方向,以此来过滤信号,并等待时机。

小周期的走势,或在大周期上更直观。以日线和周线为例:如果临近周末,周K线呈“光头周阴线”,则应尽量避免在本周内抄底;另外,日线中的调整,可能在周线上表现为1~3K线,如5日、13日的调整,这样也利于我们判断调整的级别。

如果我们发现大周期的走势不配合,那么缩小交易的时间周期,或者减少交易(持仓)预期,就会显得非常必要。

 

再看小周期——

大周期调整的开始或结束,会在小周期中提前反映,这将利于我们在交易中及时把握进出场的时机(正所谓“大顺、中逆、小顺”,其实在下单时,很多时候是逆势的)。

从小周期中观察调整的规模,有助于我们确定调整是否正常,即时间和空间上是否合理。

一旦进场后,如果走势延续,可利用小周期的波峰或波谷作为离场依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进出场,远比上述内容复杂的多,其中涉及了各种技巧与因素的相互结合、甚至推导。而我们之所以要提及“时间周期”的相关内容——因为它是跟踪走势变动最合理的分析手段(仅从技术层面讲)。

“时间周期”的分析可以基于多种时间框架,这是因人而异的,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普遍性。换言之,“时间周期”适用于所有的交易品种和市场。而且,还有一点是确定的:结合自己的交易习惯,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时间周期”分析模式,将极大提高我们的交易胜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