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不等于佳作: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

标签:
最后的莫西干人库柏美国文学小说莫西干头 |
分类: 小说杂记 |
名作不等于佳作: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
http://s9/middle/7760ac3agc9e66f288a38&690
1826年首版《最后的莫西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 Narrative of 1757》(baumanrarebooks.com)
书名:《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 Narrative of 1757 (1826)》
原著:(美)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
来源:ishare.iask.sina.com.cn
阅读时间:2012年9月8日至2012年9月17日
读书笔记:
http://s11/middle/7760ac3agcad392b7303a&690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 1789-1851)
读美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 1789-1851),被誉为“美国长篇小说之父”,作品风格往往被标“浪漫主义”。通常美国文学介绍过“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后就会提到他。其著名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
Narrative of 1757 (1826)》,是其《皮袜子故事集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丛书的一部。丛书主角、从小被印第安莫西干人收养的白人猎手纳蒂·邦波(Natty
Bumppo,绰号“鹰眼”“长枪”“皮袜子”)也是《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
Narrative of 1757 (1826)》的主角——最终这个人物随着印第安文化的衰落而年老、消逝。
现代“莫西干”这个词,通常是指好莱坞电影《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1992》(自1920年以来已被多次翻拍),或所谓的“莫西干头”发型。
前者,无论从编剧、导演、表演(丹尼尔 戴 刘易斯Daniel Day Lewis尤佳,据说为演好角色、他在野外生活了六个月,体验生活——这之前他已凭《我的左脚My Left Foot1989》拿了奥斯卡影帝)及音乐等方面,均堪称优秀。其实通常文学作品,越是佳作,文学、文字属性就越强,也就越难拍成同样优秀的电影。可为啥这部能“逆天”?很简单,那就是——原作不佳——它再一次说明了,名作不等于佳作。
作为一部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流行小说,爱情、战斗、暴力、流血、异域风情、种族平等(印第安人与白人,难得,但似乎是建立在白人优越基础上的)……,反正是咋刺激、咋利于畅销咋写,故称“名作”,满合格的。但要还往高了拔,那它在文学技巧上的毛病,如情节、高潮的重复性(姊妹俩反复需要被救、救星总在最关键时刻才出现等)、描述逻辑上的瑕疵、文学比喻的不当等,是不足以支撑“佳作”头衔的——这反而给了1992版电影编剧很大的重新创作空间,将其打造成一个框架依旧,但内容、结尾均不一样的作品——尤其结尾,更“好莱坞”式浪漫、光明些——现代文艺作品这样弄,更显所谓的“人文精神”和“文艺范儿”,观众爱看(当然也更有钱赚)——这点,和原著精神我看倒挺一致。
至于“莫西干头”,则有点以讹传讹。首先电影里的莫西干人并没留这样的发型;其次这种发型应该叫“Mohawk hairstyle”,翻成中文应该是“莫霍克”(也是印第安部落)。当然,莫西干人也没“最后一个”,只不过虽然坚持到了今天,但也快被白人同化的差不多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库柏写下了大量的小说作品,题材丰富,特有美国味儿(美国立国初期没啥城市,故当时饱含北美殖民地乡土风格的作品,那时就算很美国风了),这些在美国立国及美国文学风格形成的早期,殊为难得,从这一点上讲,“美国长篇小说之父”,也只能是他了。
正是:
美国初期,作家稀缺,敝帚自珍,随它去吧。
http://s12/middle/7760ac3agc9e66f1cbaab&690
电影《最后的莫西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1992》
“许多年前的花儿哪儿去了呀?——枯谢啦!一朵接一朵的!我们莫希干族的所有人,都一个跟着一个,到精灵的世界去了。现在我还站在山顶上,但不久也要下山谷的。等到恩卡斯也走完我的路时,酋长的血统也就断绝了,因为,我的儿子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了。”
2012年9月17日
http://blog.sina.com.cn/sjtreading
一和 风雨拾读
Sujiang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