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问“李某某强奸案”】——强国论坛专访刑事律师毛立新

(2013-08-31 21:08:16)

【十问李某某强奸案

——强国论坛专访刑事律师毛立新

强国论坛网址: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32827445.html

 

【编者按】828日,李某某等五人涉嫌强奸案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李某某法庭上否认强奸,其律师采用了无罪辩护。而案中张某听从律师的建议选择了罪轻辩护,并向被害人表示道歉并愿意给予赔偿。
       8
29日,该案审判进入第二天,李某某律师的无罪辩护书内容由某媒体公开,引发网友关注。同为被告,李某某选择了无罪辩护,会对审判有什么影响呢?未成年人强奸成立会轻判吗?受害人职业与量刑是否有关?……强国论坛专访知名律师毛立新,该案焦点问题为您一一解答。

 

 

1问:五被告认罪情况不同,对案件判决有何影响?

      
828日的庭审中五被告认罪情况各不相同,案中张某听从律师的建议选择了罪轻辩护。昨日开庭之前,张某还专门向杨某书写了书面道歉信,并向法院交纳了赔偿金,愿意跟杨某一方坐下来协商,愿意赔偿10万元。而李某某法庭上否认强奸,其律师采用了无罪辩护,这对案件认定有什么影响?对案件判决会有什么影响?

律师解答:

       如何辩护,是选择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是由律师和当事人根据事实和证据情况做出的决定,这是被告人的权利。即使是同案犯,也不排除因事实本身各被告人有所区别,所以辩护的策略不一样。此案中,有部分被告人认罪了,至少说明强奸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是不是五个被告人人都实际参加了,是法庭必须要查明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

2问:五被告证言有矛盾之处,会影响法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吗?

       李某某的说法和别的被告及被害人的证词都有很大矛盾,如他称并未与被害人杨某发生性关系,并指杨某是卖淫女;而有被告称他是第一个和其发生关系;杨某则自称事发前还是处女。

律师解答:

       证据之间存在矛盾,要看是什么性质的矛盾,是本质性差异(例如事实或者行为的有或无),还是非本质性差异(例如因记忆、表述、记录等造成的细节差异)。定案证据之间要求协调统一,如果存在本质性差异,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需要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如果是非本质性差异,即对矛盾可以作出合理解释,那就不影响证据的采信和事实的认定。

       像这种证据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情况,几乎在任何案件中都存在。如何采信和抉择呢?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是一个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的过程,最终经过逻辑推理,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形成内心确信。至于说供述之间不一致,或者某些证人说的不一致,这要看什么性质的差异,能否作出合理解释。相互矛盾的证据,法院通过对证据综合审查判断,看最终采信哪一方。

-------------------------------------------------------

3
问:受害者的职业身份是否会影响对加害人的定罪量刑?

      
被告人怀疑杨女士是陪酒女,并因此对李某某涉嫌轮奸的指控表示否认,如何看待这种反驳?受害者职业对五名被告的定罪和量刑有何影响?

律师解答:

       被害人的职业或者身份,既与定罪无关,亦与量刑无关,对本案认定没有实质性影响。本案的核心问题,是被告人到底有没有实施强奸行为。量刑若因被强奸者身份而不同,就是一种身份歧视,女性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量刑只能根据强奸罪的事实和情节来判定,哪怕是卖淫女,强行发生性关系也一样是强奸行为。

-------------------------------------------------------

4问:未检测出被告人精液,可否不承认强奸? 

     
李某律师辩护书中说,杨某缺少阴道内存有精液的直接证据,故李某某等五人构成强奸罪系轮奸并不成立。如果没有收集奸淫留下的精液证据,李某某就可以否认强奸?杨某就成了诬告?

律师解答:

       本案强奸罪名能否认定,核心在于被告人是否违反对方的意志,强行于之发生性关系。如果违反了对方的性自主权,就构成强奸犯罪了。

       被告律师在辩护词中称阴道精液报告证明没有被告人李某某的,以此来否定李某某实施了强奸行为,逻辑上不充分,不能单纯因此而排除李某某参与了强奸犯罪。也可能是发生性关系,没有射精,或者采取了其他措施。此外,强奸犯罪的行为方式也并非单一,强奸过程中的还有“帮助犯”,即协助其他人强奸,也属强奸犯罪。总之,最终判定有没有强奸,要看其有没有实施强行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或者有没有协助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


-------------------------------------------------------

5
问:轮奸先后顺序对量刑是否有影响?

     
李某某案被控轮奸,轮奸在强奸案中加重处罚。之前李某某被指第一个实施强奸,会因为实施行为的先后顺序而改变性质、影响量刑吗?

律师解答:

       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轮奸案件中,实施强奸的先后顺序,对定罪量刑罪没有实质影响。因为被告人的罪责是一样的,危害性是一样的,不会因顺序不同而量刑不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到底李某某是不是第一个实施强奸者,既不是被害人一个人说就能定的,还要看其他同案犯的证言。因为同案犯当时在场并知情,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证据。

-------------------------------------------------------

6问:主犯从犯怎么认定?

      五名被告谁是主犯、谁是从犯?如何区别,如何认定?

律师解答:

       轮强案件中区分主犯和从犯,并非第一个实施强奸行为的一定是主犯,这不是法律上说法。主犯和从犯的认定,要看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说犯意是谁提起来的,是谁负责联络的,谁负责找的地方,谁负责组织。尤其是犯意的提起,及在具体实施安排中起到的作用。


-------------------------------------------------------

7问:杨女士中间放弃逃跑的机会,能否证明其自愿?

     
李某律师辩护书中说,杨某分别在金鼎轩、某地下车库均放弃逃跑与反抗,匪夷所思的一系列不正常举动排除强奸的可能性。

律师解答:

       辩护人可以提出这种怀疑,但是不是可构成影响到定罪的合理怀疑,还要由法院进行考虑或者斟酌。因为被害人之前的行为,即使是真实的,也只能说明她自愿跟你离开,不等于说自愿发生性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她自愿陪酒,但不一定说明她自愿卖淫;即使她自愿卖淫,任何人也不可以与其强行发生性关系。 


-------------------------------------------------------

8问:受害人在审判中可以一直不出庭吗?

       8
28日,李某某等五人涉嫌强奸案将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受害人杨某律师则称杨某因身体原因或不会出庭。被害人在审判中可以一直不出庭吗?

律师解答:

       被害人不要求必须出庭,这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是否出庭由被害人自己决定。被害人出于一些考虑不出庭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毛律师认为,829日中午,有媒体将李某某的无罪辩护意见公布发到网上,是十分不妥当的。该案是不公开审理的强奸案,既涉及未成年人,也涉及当事人隐私,如此详细公开是不允许的。此举涉嫌违法,且违反律师执业纪律,也侵犯被害人隐私权,应受谴责和法纪追究。

 
-------------------------------------------------------

9问:未成年人强奸会轻判吗?
       
       本案5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李某某在内有4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强奸怎么判?在量刑时,会较轻一些吗?

律师解答:

       按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由法院来裁量。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50%。但此案如果轮奸成立的话,轮奸是加重情节,最低刑是10年。既有从轻情节,还有加重情节,法院要综合考虑,决定最终的刑罚。最终能判到什么程度,也不好具体猜测了。

-------------------------------------------------------

10问:对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有什么保护规定吗?


       之前其辩护律师称北京警方以真实姓名披露李某某涉嫌强奸案已经涉嫌侵权,而媒体通过公开披露姓名、图片、视频等对该未成年嫌疑人李某某构成侵权。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有些什么保护规定?

律师解答: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只有在审判的判决书里可以公开未成年被告人姓名,在判决宣告之前,一律不允许公布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能够从中推断出未成年人身份的其他资料。本案中,事实上其他四个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到现在也没公布。同时,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
       
此外,法律在诉讼权利上,给予未成年被告人以特殊保障。包括: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辩护;
讯问时、开庭审判时法定代理人有权到场,本案中李某某的母亲在审讯时和审判当日都有出现。

 

-------------------------------------------------------

【结语】
      释疑和解读是希望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的视角去表达我们的关注。不论对于任何人,隐私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在案件审理中的受害者,和身为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其隐私需要更多的保护。多方的关注更多源于对案件公平审理的期待,但围观需理性,关注需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