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连环失踪案”为何未能及时侦破
(2012-05-07 22:37:30)
标签:
杂谈 |
“晋宁连环失踪案”为何未能及时侦破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5/08/content_336768.htm?div=-1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据悉,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发生连环失踪案,目前已知8名青少年下落不明,其中近一年内就有6人。家属在寻找过程中发现,曾有人在孩子们失踪的区域被掳走扔进黑砖窑。另有家属称,他们将一年来已失踪多人的信息告知接警民警时,却被告知“这是造谣”。目前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由于此案尚未侦破,8名失踪青少年失踪的确切原因和去向,仍然有待查明。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在一个如此狭小的地域,接连发生多起青少年不明失踪案件,确属离奇,难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因而,对此案件,警方有责任高度重视,集中精干力量,尽快查明案件真相,并及时向失踪者家属及社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从失踪家属反映的情况看,8名失踪青少年中,最早失踪于2007年,其余皆发生在2011年1月份以来。而且,全部发生在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南门村鑫云冷库附近的一个“梯形地带”,失踪时间均集中在上午9时至11时;失踪人员均为青少年,最大22岁,最小12岁。这些共性特征表明,本案极有可能是同一伙犯罪分子先后实施的系列性案件。因而,警方应及早作出研判,尽快实施串并案件侦查。
失踪的8人中,除一人未报案外,其余7人的家属均到晋城镇派出所报了案。但只有一名失踪者家属提供了警方出具的报案回执单;除一人报案后警方前往现场勘查外,其余失踪者家属均称未接到警方现场勘查的通知。这表明,报案并未引起当地警方的重视和警惕,也没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由于案发地车流交会,且无直接目击证人,案件侦破确有一定难度,但鉴于案发区域狭窄,又是系列性案件,如果深追细查,或及早采取侦控措施,总会找到不少破案线索和条件。
据失踪者家属称,他们将“梯形地带”一年来已失踪多人的信息告知接警民警时,却被告知“这是造谣”。也有家属透露,警方曾表示不希望家属将此事告知媒体。这种刻意“保密”的现象,体现了我国侦查实践长期存在的“神秘主义”倾向。警方的苦心,也许是担心案件泄露会引起社会恐慌。但殊不知,这种不必要的“保密”,不仅不利于案件侦破,还容易引发更多不必要的猜测、谣言,并且不利于对现行犯罪实施预警和防范。
这样的教训,在2003年河南平舆黄勇系列杀人案等诸多重大案件侦破中屡屡上演。试想,面对这样的系列性犯罪案件,如果警方能够及时公开案件信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协助破案,则案件或可早日侦破;如果警方能够根据报案情况,及早向社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相关防范,则受害面可能不会继续扩大。
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公安机关不断推行“警务公开”,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云南晋宁的这起连环失踪案件看,破除侦查神秘主义,推行侦查适度公开,借助民力揭露、打击和防范犯罪,公安机关尚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