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成功律师的标准 王亚林《中国律师论坛征文》

(2011-09-17 15:51:18)
标签:

转载

成功律师的标准 王亚林《中国律师论坛征文》
[发布日期] 2004年07月24日     [浏览次数] 2134

                                 

                                        成功律师的标准
                                                                  金亚太律师事务所   王亚林
  男人一輩子成功的標準:
  4歲,成功是---不尿褲子。
  12歲,成功是---有很多朋友。
  18歲,成功是---有駕駛執照。
  20歲,成功是---有性生活。
  35歲,成功是---有錢。
  45歲,成功是---有錢。
  60歲,成功是---有錢。
  70歲,成功是---有性生活。
  75歲,成功是---有駕駛執照。
  80歲,成功是---有很多朋友。
  90歲,成功是---不尿褲子。
  这是澳门互联网站《感悟人生 》BBS上关于男人成功的标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所谓“成功”的标准;而且成功的标准中西方有着非常重大的区别。郭莹是英籍华人,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以西方视角观察东方,专程赴欧洲、北美、澳洲、港台及中国内地,采访了数十位在大中华地区生活过的西方人,完成了《换一双眼睛看自己——老外侃中国》(作家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该书可称是国内外首部西方人集体谈中国实录。这本书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反映了中西方成功标准的巨大差异。如在餐馆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发誓一定要挣钱读书将来做个银行家;而银行高级职员出身的厨师生怕餐饮业不景气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烹饪工作还回到银行从事快节奏的白领工作;再如在西方,街头艺术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街头艺术家同样是艺术家,不论你在街头表演还是在音乐厅表演,无贵贱之分,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艺术家。那些街头艺术家一边出唱片;一边卖艺而不愿意去卡内基(纽约著名音乐厅)演出。
  作为中国人,谈论成功不应该离开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社会学家认为,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些目标得以满足时,应当可以理解为成功了。具体的目标可以诠释为:优裕的物质生活、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敬、自己的成就感。这些(目标)需要是按层次先后得到满足的。人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需要比较容易而且能合理合法地实现,反而是层次较低的第一种需要比较难实现。因此,当官成为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梦想。在上海市民和大学生的择业观中,做市长是第一首选。由于第一层次的需要难以满足,于是贪官“前腐后继”。
  东华大学对上海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成功的观念大多数仍然是传统中的“安身立命”,他们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应当建立在个人努力下的自我认可,外界社会的看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大学生眼中的成功人士最应该满足的三个条件是——“事业有成”、“生活品质高尚”和“家庭幸福美满”。选择这三项的大学生分别达到接受调查人数的83.6%、52.1%和35%。而“有广泛的交际圈”、“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两项在大学生中只有23.6%和26.4%的人选择。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生活品质高尚”,但是选择“生活富裕有房有车”的只有15.7%。
  言归正传,下面来谈律师:
  他们西装革履,气宇轩昂;他们思维敏捷,目光犀利;他们为弱者呐喊,向强权抗衡;他们挑战权利,抗衡权力;他们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他们是受冤蒙难者的救命稻草;他们无拘无束多自由,谈笑之间黄金来…… 这种优美的辞藻应当是对成功律师描述。很多年轻的律师羡慕那些穿名牌、开名车、住豪宅的律师。然而,这些律师中那些趋炎附势、勾串赃官,靠拉关系、给回扣获得律师费和赢得胜诉的人,毫无疑问只是律师的败类而不是成功的律师。
  我曾以成功者自居,应约发表过一篇文章《一个成功律师的忏悔》。虽然我依靠辛勤的劳动而不是任何歪门邪道获得了最高的律师职称和相对来说较高的收入及社会知名度,但实际上我不敢确信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律师。律师是社会工作者,属于俗人一族。按照世俗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成功思维惯性的引导下,结合考虑社会人的三个层次的需要,我尝试着考察中国不长的律师历史上,哪些律师是成功的律师?施洋、沈钧儒、章士钊、史良这些可歌可泣的杰出律师与以上的标准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有的甚至被残害而英年早逝;当代的张思之、王海云、王工也是我们的楷模,但他们往往在与权贵的抗争中,为履行一个中国执业律师的职责而投诉无门、欲哭无泪;而上海的郑恩宠律师甚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三年。在中国的现阶段怎样的律师才是一个成功的律师,我困惑了。
  成功,是目标的合理实现。
成功是目标的实现,但应是实现正当的目的,还要采用正当的方法。如果我们的所谓成功是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法律、社会道德的基础上,那这种成功越多,社会的损失越大,受伤的人越多,也就越可怕。怎样才算成功和怎样成功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去认真看待和正确认识。
  成功的律师所设定的目标不应只是拥有多少财富。作为律师领域无可争议的成功者,他的目标应是为国家的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财富作出创造;并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财富和名誉的拥有者。
  在走向现代化、走向法治的进步时代潮流中,成功的律师要追求事业和人生的合理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会对生活、奋斗的原理作出思考,对前人和今人的智慧成果学习汲取,为自己所钟情的目标大胆实践创造,并在描述自己多彩多姿的人生图画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内容相互和谐统一的快乐。
  成功,是永远的存在、持续的发展。
成功的律师应当把诠释正义和良知的律师职业当做终生的职业,以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为神圣的目的。在现阶段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仅要孜孜不倦、坚忍不拔;而且还能够躲过明枪暗剑、一路平安;永远的存在、持续的发展。
  成功,不仅要看自己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了什么
  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失去宝贵的人格、健康和亲情、友情。比尔·盖茨认为,衡量成功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看他给周围人提供了多少帮助。他说,虽然社会上对成功有传统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新的创造,是否因为这样的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他觉得,如果一个人只在一方面做出成就,这样的人是不能算作成功的。
  作为一个律师,他在获得了名誉和金钱的同时,是否失去了人的最宝贵的自尊和人格?
任何领域的成功者都应该具备社会公众所公认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优雅的生活格调,他能够沉迷于工作和生活的诸多的乐趣之中。不应顾此失彼、随波逐流。
  成功是一种综合素质
 我认为成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成功,它应该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名和利不能叫做成功。另外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也不是单纯指某一项,如果说有的话,我更觉得应该是指智商(IQ)+情商(EQ)。
  成功的律师应该是善意、阳光、正气的;他们低调但不乏丰富的情感和激情;他们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们扶弱济危、忧国忧民。
  他们洞悉世事但不尖刻,他们从不说三道四、怨天尤人;他们大气、包容,尊重不同的观点。
他们不靠气势压人,不靠浮华满足虚荣;他们宁愿把精力放在自己钟爱和擅长的律师事业上。
他们有信念,这使得他们面对失败永不气馁;他们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这使得他们免于大起大落;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使得他们的客户和同事更具信心。
   他们做着成功的律师事业,而这些事业的受益者包括了他们周围和不认识他的无数的人们。他们不同反响的专业业绩和崇高品质在业内和社会广泛传颂。

   最后的总结――成功的标准
――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心中的理想;
――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果实,不以健康、自由、生命作为代价;
――自己理想实现的同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社会有益而无害。
   成功的条件
――内因:德(事业之基)、  量(事业之容) 、   才(事业之舟)。
――外因:天时、地利、人和。

  无论如何惶惑,无论我是否“成功”,我会快乐而努力地终生从事法律职业并作为一个法律人度过我的人生。我深深地感谢所有相知不相识的或相知相识的朋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