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UABB(盐田)建筑师专访系列二 | 众建筑:臧峰

(2018-01-12 19:09:03)
标签:

杂谈

https://static.xmt.cn/3559076491014846566.png众建筑:臧峰" />


中国人的习惯,喜于谈吃,厨房里发生的事情一如我们的城市和生活,精妙复杂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舌尖上的中国》所言,“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厨房”既是空间,又是生活;既是生产,也有消费;整个过程不仅有个体的创作,也有群体的参与和分享。


https://static.xmt.cn/4120856576915498598.png众建筑:臧峰" />


盐田分展场:村市(是)厨房的主题由此确定。数次场地踏勘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后,提出“1 10 500”的空间策略,利用村里三条老街,总长500 米的路径串联起村里三个核心公共空间——榕树头、大市场和菜田地,以及改造提升村里公共活动空间的1 座临时展厅和10 栋旧宅改造。


此次展览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不同设计风格的5 家建筑师事务所( 刘珩 南沙原创;俞挺 Wutopia;杨小荻 普集建筑;张斌 致正建筑;臧峰/James SHEN/ 何哲 众建筑),以半命题作文的方式参与建筑改造。建筑师根据现状建筑的空间形式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发挥各自独有的风格特色。


在展览开幕当天,深圳观筑作为专业媒体对五位参展建筑师做了一对一的访谈,下面来看第二位建筑师臧峰怎么说~


众建筑 | 臧峰

https://static.xmt.cn/7005691388396659504.png众建筑:臧峰" />


臧峰

众建筑&众产品合伙人/主持设计师


本次盐田分展场负责项目:

1 号楼 ;2 号楼


https://static.xmt.cn/4122541029548307302.png众建筑:臧峰" />


1. 首先想问下臧老师您除了这次展览,之前有来过深圳么?


深圳经常来,大梅沙这边之前也有来的,因为我们之前在万科总部有做一个项目。但大梅沙村之前没有来过,是因为这次展览第一次进来。


2. .来到这个村后,对深圳有没有一些重新的看法?


这个村子与我概念里的城中村不一样,原来我对城中村的印象是“握手楼”,或者出现在城市区域中心的村子。而大梅沙村的周边并没有很密集的城市化的很夸张,仍然有自己一个很完整的生态环境,所以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城中村的概念,但来到这边深入了解后,发现它确实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城中村。


3. 老师怎么理解本次盐田分展场的主题——“村市是厨房”?


一开始其实没把厨房跟城中村联系在一起,作为建筑师考虑问题都会比较宏观,会想到空间,跟社会的关联,居住人口的问题等等,很少从吃的方面去看待一个城中村,这个题目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当我们做这个项目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可以联系在一起。像2号楼,我们起名叫“众菜地”,就是观察到这边很多居民都有自己种蔬菜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观赏,很多是为了食用,所以就把这个“小农场”的概念运用到这个改造里面。这样就把城中村跟食物,、跟厨房联系在一起了。


https://static.xmt.cn/7077469723691464758.png众建筑:臧峰" />


4. 像2号楼的结构这些都是建筑师在主导的,那当建筑师离开之后,就交由居民去维持这个种植的事情了,建筑师是怎么让使用者参与在项目的前期和后期中去呢?


2号楼设计的出发点是根据骆先生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骆先生一家都搬到旁边的楼里面了,但是他们以前都是有务农的习惯的,现在家里的老人还是保持着这个习惯,在我们改造这个房子之前,骆先生的父亲就自己在楼下经营一块田地,经营的非常好,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来帮他实现一个更大范围的农场。一楼的菜地梳理好,它就能够蔓延上来,像黄瓜豆角等爬藤类的蔬菜都可以长,等我们离开,无论他们是自己使用这个房屋还是出租,他父亲都会继续使用下面的田地,保持他的生活习惯,我觉得这个顶棚一定会长得很好。


https://static.xmt.cn/3991145171468366649.png众建筑:臧峰" />


5. 对于2号楼后期结构的损坏与维护,建筑师是怎么考虑的?


我们把这个楼的材料和结构系统整个都扒开看了原址情况,的确是不太理想,所以做了一些结构加固。目的是为了延长这个楼体的使用年限,提高质量。其次我们对这个楼的改造动作非常轻,不是特别希望对楼板和结构做特别大的改动,这样安全隐患也会比较小,对村民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后我们对结构每个点的荷载,还有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我们都会整理出来跟骆先生这边交付。


6. 像2号楼这种“立体农场”你们之前有做过么,有没有想过在村里的其它民宅上面推广?


我们对绿化和健康的事情已经关注很久了,在不同的项目上都有研究,我们希望所有的设计都是一个产品化的状态,它是可以被复制的,可以很快地在其它楼上出现,而且这些产品真的能给居民带来很多改变。像2号楼前面做了一个斜面,可以在下面形成一个小广场,就是希望之后在这里租住的人,和原来的人,包括骆先生的父亲,他们能有一个公共的空间去交流,能有机会互相认识,新与旧的联系能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我们也做了一个楼梯,让人可以上到这个天台来,也是希望它成为一个开放空间,新老村民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我们的建筑产品化就是希望能把这些特质带到更多的地方去,能对社会产生更多好的影响。


https://static.xmt.cn/7005684988861757232.png众建筑:臧峰" />


7 . 基础设施塔 跟众行顶,甚至插件家,可能不叫建筑,叫产品更合适一点,怎么考虑建筑与产品的关系的?


我们不需要去讨论一个东西是建筑还是产品,需要讨论的是我们做的这个东西对使用者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是建筑能给他们带去影响,那就是建筑,但建筑师有一个问题就是定制,每一次只能做一个,带来的影响就会比较限制。所以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会用一个产品的角度去看,像1号楼,就是希望能快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空间,能把它租给别人使用。设施塔里面有提供交通,有净化槽,这些都是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居民租客都能用且交通不交叉,这是双赢的,如果能够推广,对改善城中村的居住条件应该是有好处的。


https://static.xmt.cn/3905576598240518755.png众建筑:臧峰" />


8.  知道众建筑在全国很多地方有做个插件家建筑,之前在这附近的万科中心也有做一个插件家,想知道这次的插件家有什么不同之处,还有这种功能性的产品,怎么体现地域性?


插件家尽管是一个产品,但是它是一个“定制”产品,它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与条件,去调整自己的情况。包括万科的插件塔,烟台的众空间,北京的湖心亭,通辽的服务中心等,都是一个系统,但它会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业主的要求和气候条件等去改变自身,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地域化的地程。像1号楼,我们根据它的房屋情况做了一些天窗,目的就是希望它里面的光线永远都很好,不管它被分成几个房间。地域化不是看上去怎样,要有什么样的符号或者历史的信息,材料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使用者的情况,社会的情况,根据这些去做设计。


9. 两栋楼的设计跟施工时间是怎么把控的?


插件家真正的施工时间可能不到一周,设施塔也只需要一周到两周,2号楼由于需要加固时间会稍微长一点。我们基本的态度是,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使用者,希望能用一个很轻巧的办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轻巧”包括时间的缩短,资金成本的下降,这也是在节约社会的资源。之后在广州的插件家我们会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做完,而且之后对这个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快,我们也不停的优化我们的安装工艺,时间节点,集成度等。


https://static.xmt.cn/3690249529567109475.png众建筑:臧峰" />


10. 产品需要考虑生产,怎么解决各个地方生产力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目前还是主要利用珠三角的便利条件,珠三角是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少见的工厂集中的区域,我们大量的材料与加工都是从珠三角获取。工业化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用一定要到当地做这个事情,你只需要找选定的厂家生产就可以了。


11. 您觉得通过这次的村落更新会给这个甚至深圳的城中村带去哪些方面的信息和变化?


首先双年展能在城中村做就是非常好的,把城中村这个事情正当化来讨论了,这是很不容易的。其次设计要直面城中村的真实问题,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检验这次城中村的思路是不是真的可行,以及使用效果如何,如果真的可行,双年展的平台应该再往下发展,把整个双年展收集到的好的方法继续推广下去。




最后

盐田大梅沙村航拍视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观看


(本文根据深圳观筑在UABB盐田分展场现场采访整理发布,图片由相应事务所提供,现场照片由工作人员拍摄,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https://static.xmt.cn/7077796464103416368.png众建筑:臧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