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书局的诗词大赛写的评论和诗
(2012-11-01 13:23:50)
标签:
杂谈 |
按要求,我评论五首诗,每首诗要写一段评论,然后再按原诗的题目写一首同题诗(没想到题目不是统一出的,而是作者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我去~)。
要求一周内写完。我老公明天回来,所以我赶着24小时交了卷嘿嘿。
题目加书名号的为原作,“评”后面的评论是我写的,题目加“赋得”字样的诗也是我写的。
《夜宿五溪人家》
一路轻车一路花,五溪湖畔宿农家。
多情最是风骚客,醉罢青山醉晚霞。
评:语言清新流畅。“醉罢青山醉晚霞”为警句,句法潇洒,又紧切“夜宿”之题,而以“多情”释之,不脱不粘。此诗虽写实事,却取象空灵,唯情所之,没有刻画名物、滞于皮相的毛病。然“一路”句与“醉罢”句句法相犯,不但同属“当句对”,而且同属“当句对”的一个小类,即同一个词在同一句内出现两次,并将这一句法用于散句。当句对从中晚唐以后得到广泛的使用,句式精巧而格调不高,如使用不自然,会给人炫技的感觉。此诗在一首绝句中两用“当句对”,且无对仗关系,显得轻而不稳,亦乏变化,似歌谣而不似近体诗。“一路轻车一路花”亦是纪行佳句,然不及“醉罢青山醉晚霞”,故在此诗中不得不割爱,改为其它句式,以保证全诗的整体效果。
赋得夜宿五溪人家 (次原诗韵)
山行未解爱林花,日昃先投野老家。
为待谪仙诗里月,欣随溪女浣流霞。
《再寄安甫》
每忆交衡得昔年,死生肝胆尚扶颠。
尊前吐论足相许,襟底痴顽枉自怜。
故剑难除诗有祟,新题何计壁无坚。
登高可待同吟眺,一掬风怀揽大千。
评:此二首寄友诗,为沉郁顿挫之体,有骨力,有章法,下字见功夫,亦有深意,是以学力胜者。此诗“故剑”一联,尤为警句。
评者窥一斑而未见全豹,未知诗人是否兼善众体。就此诗而论,如加苛责,则似雄豪有余而优容不足。寄友不可不加称许,与友人晤言,亦不可不自负,李杜诗亦未尝不自负。然太白自负,每出之以仙家遗世语,令人不敢以方内则之;少陵自负,每出之以颓唐调笑语,乃见君子本色。此诗自负处,锋芒毕露,似有英雄欺人之气,终落放翁境界,未为诗家圣手。
赋得寄友
千里书回暮色苍,浮生共忆碧云乡。
独怜桃叶随波远,未省霜枝受月凉。
今夕倚琴堪入梦,何时洗盏更飞觞?
年来酒伴多抛我,好把茱萸待楚狂。
《安甫酒肆独饮至酣来电相叙,心感其诚,觅句以酬,至今始成:》
世间何限情容物,醉里乾坤且自陶。
端信赤心成濩落,未妨残梦替遒豪。
尊垆强半人长健,丘壑平生首对搔。
衰懒渐输诗律细,写将肝胆续风骚。
评:首联工于发端,较之前首,稍见温柔敦厚之旨。颔联承“世间何限”说,“尊垆”句承“醉里乾坤”说,复引出“丘壑平生”之思,见七律章法。“未妨残梦替遒豪”,有致,而岀句稍平;“尊垆强半人长健”,有气格,而对句不称。“赤心成濩落”,意未新而语犹工,诗中不能无此;“首对搔”则字面不雅。又颈联押“搔”字,尾联押“骚”字,虽不为病,终非工致。全诗有豪气,然终恨气格太盛,末句“写将肝胆续风骚”尤令人读之不喜。
赋得寄友次前韵
浮云奇色漫苍苍,醉眼凭谁认旧乡。
去路南鸿无反信,别时天气未秋凉。
悔从白首期偕逝,但仰青编慰独觞。
自检和诗皆谬语,一生能共几疏狂。
七绝《三岁男孩为救喜羊羊用砖头砸坏电视》(新韵)
谁家稚子恁天真?正气凛然羞煞人。
今日满街拂袖者,幼时未必不如君。
评:造语非不流畅,立论非不显豁。然以时事、琐事入诗者,乃宋人风习。倘言之不文,难免堕于白体。不若效黄山谷诗格,振之以稗书故典,则更见谐趣。
鄙事非不可写,然非一写便佳,须见诗人作用,方是诗语。盖写雅事,不妨出之以平易流丽之语;写鄙事,则不可再加以俗语,以免尽失诗趣。当以雅言写俗事,方见亦庄亦谐之妙。
赋得三岁男孩为救喜羊羊用砖头砸坏电视:
藻棁叶公嗔坏壁,素心杨子泣亡羊。
梦为真处堪移石,幻影无劳嗤电光。
《冬日晴和,郊游即兴一题》
信步出郊野,空明洗我心。清风如有色,应是碧粼粼。
评:前二句洗练深稳。后二句善用通感,是诗人语。此诗得诗家句法,洵佳作也。且不以奇句为事,唯传金石寂寞之音,得五绝之体,尤为难能。
此诗不足之处,其一在于制题、切题略显草率,其二在于未用古韵。《随园诗话》云:“诗题洁、用韵响,已是半个诗人。”盖古诗无题,诗题洁者多诗人之诗,诗题繁者多学人之诗。五绝为国风遗响,不宜长题。古人长题虽多佳构,然多为长篇,且莫不紧扣诗题,故题中物事虽多,却觉缺一不可。否则只是诗序,非诗题也。此诗既以“冬日晴和”为题,而未见“冬日晴和”形容,“空明”、“清风”等字,施之冬日固可,施之春秋亦可。“碧粼粼”更似春日。愚谓此诗设色空灵,原不必为冬日,诗题只作“郊游”即可。诗以言志,原无须交代过多背景,背景过多,反成滞累。少年诗家常恐言有未尽,实则不必。如觉不安,可改诗题为小序。又“心”为侵韵,“粼”为真韵,此诗未标明“新韵”,不可杂用。侵、真古音韵尾不同,虽词韵不可同用,而况诗韵?二韵声情相去甚远,侵韵多持重字,如“玉露凋伤枫树林”是也;真韵多清轻字,如“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也。相乱则失古人风味。虽今音无别,然实关涉诗体,诗人不可不察。
赋得冬日晴和,郊游即兴一题
空山晴待雪,澹日暖凭风。行到秋心尽,踟蹰野望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