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匹配
(2013-09-21 22:41: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个人文章 |
王菲和李亚鹏离婚这件事情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起了纷纷议论。其实文艺圈分分合合本非稀奇的事情,为什么王菲和李亚鹏的离婚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我对文艺圈不了解,以我猜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菲给人以较强的宗教情怀,其歌声也空灵干净,她与李亚鹏共有的公益形象等,都会让人们感到这两个人还是认真过日子的艺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菲和李亚鹏二人的婚变出乎意料,便自然也会引起更大的关注。这个想法只是我的猜测,就像网上所传的二人的离婚原因一样,主观臆断的成分都比较大。婚姻的事情与个人心理的事情都是很隐私的,需要比较了解这个人,才能知道真实的原因。我们这些人自然不会知道王菲和李亚鹏的私生活,对他们离婚的原因当然也不会真实知晓。
虽然都是臆断,但是网上有一种关于王菲和李亚鹏离婚的原因却很值得思考。这个观点说,王菲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灵性追求的层面,李亚鹏是无法在这个层面给予满足的,所以二人才会分手。这个观点当然也是主观猜测,而且看后边的说法显然有为宗教做宣传的意图。不过,这个观点倒是也有些对的层面,那就是夫妻间之间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匹配,或者说是最需要精神层面的匹配。
何为心灵的匹配?我想应该是情趣、文化素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这些精神层面的一致吧。举例子说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就属于心灵的匹配,其价值观、情趣比较一致,二人在一起就会比较快乐。而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心灵就不是很匹配,贾宝玉属于看破红尘利禄的人,而薛宝钗确实追求这些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就会疏远很多。如果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的话,那么二人的矛盾就会比较多,难以幸福长久。如果极端一些的例子的话,林黛玉和李逵之间就属于心灵不匹配,如果这两个人结婚的话,其结局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夫妻俩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大致相当的话,婚姻就少些矛盾,多些和谐。比如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是公务员,性格内向,除了上班,回家就是看新闻,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而妻子是教师,漂亮活泼,爱好广泛,能歌善舞,且喜欢朋友一起聚会,但是婚后一直受到老公的反对,现在几乎没有一个朋友。这样的夫妻自然难有幸福可言,其结果多是为了孩子勉强维持而已。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有在结婚若干年后能明白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匹配这个道理。在没有结婚的时候,男女们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龄,这正是尚无经济基础的时代。再加上社会、父母的一般期许,青年人找另一半时关注的多数是对方的工作、收入、家庭背景等因素,对精神层面的关注反而比较少。待到结婚后,一般也就是十年的时间吧,家庭的收入稳定了,车子、房子、票子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较好满足之后,夫妻双方才开始了精神层面的关注,而此时才发现原来彼此在心灵上相差竟是如此之远,问题便随之产生。
话说回来了,即便是知道夫妻之间应该在心灵上匹配,那么如何在结婚之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与对方匹配呢?不是那么容易判断,或许也是人们在婚前没有注意到精神层面匹配的原因之一吧。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婚前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咨询,比如夫妻一起做一些心理的游戏,或者做一次沙盘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往往能够进行触及心灵的交流,更容易清楚彼此的精神世界。这或许复杂了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一下自己和对方在一起的感受,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比较难以沟通的。
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人的心灵是发展变化的。一对男女,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心灵相似,彼此很般配。过来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原因,一方的见识增加了,眼界开阔了,精神追求更高了。如果另外一方不能随之成长,夫妻之间也会产生矛盾甚至分手。就像当年“文革”刚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通过高考重返城市校园,而另一半继续留在农村劳动,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的精神世界便出现了不一致,离婚的也便增多了起来。甚至京剧中的陈世美和秦香莲也有类似的问题,高中状元身居朝堂的陈世美与乡野之中的秦香莲自然也难有精神追求的相似性了。我当然不是说陈世美做的对,而是想说,夫妻之间一方精神修养提高了,另外一方也是要跟的上才行。
所以说,夫妻们不仅要意识到心灵匹配的重要性,还要主要与对方保持心灵成长的速度上的一致,不要被对方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