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鹰爸”的心理
(2013-09-07 00:17:13)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个人文章 |
“鹰爸” 何烈胜的大名早有耳闻,上一次是因为年初的时候,何先生让其四岁的儿子在雪地里裸跑引来大家的纷纷议论,他也因此赢得了“鹰爸”的称号;这一次则是今年8月底,何先生又让其儿子自驾直升机引起人们的惊诧与批评,他因此又在媒体上火了一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爸爸也未必是坏事,姑且不论他的教育方式能否教育出真正的人才,至少让人们看看稀奇,增加点的生活的色彩,这也是不错的。
网上有很多人在议论“鹰爸”让儿子开飞机的事情,多数都是批评的声音。有的是从教育方面质疑,有的是从孩子安全方面责备。其实,有这么多的批评声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嘛,大家都是一样的,忽然出来这么一个违反了我们的认知规律的,自然会引发人们的不安,为了缓解这种不安,人们就要批评一番方可。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鹰爸”不顾孩子安危,违背孩子成长规律,采取如此惊世骇俗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魔鬼式”训练又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不了解何先生此人,也无法判断其心理和人格特点,但是从他教育孩子的一系列行动中揣测一二的话,我觉得他大概有以下几种心理:
其一,矫枉过正的心理。据说“鹰爸”的儿子是个早产儿,据医生说还有脑瘫的危险,于是“鹰爸”便制定了一整套育儿方案,并从体商、智商、德商、情商等方面训练、培养其子的理解、情感、自理等各种能力。这是可以理解的,当我们某一方面存在缺陷,我们就会格外关注这方面,还常常会刻意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大街上那些穿着“恨天高”大厚底鞋的人士多数都是对身高不高且对此非常在意的人。就早产儿训练这方面而言,早产儿由于其先天发育不足,是应该采取一些训练措施。不过这些训练措施首先应该是符合孩子一般的发展规律的,比如在婴儿期主要进行小动作的训练,带孩子能够独立行走之后再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训练。而鹰爸的训练方式,像雪地裸跑之类的,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训练范围,这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
其二,挑战世俗的心理。“鹰爸”称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对孩子的戕害,一般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温室教育”,而他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是“鹰式教育”,言外之意,“鹰爸”自己的教育模式才是最优秀的。姑且不论谁的教育模式更先进,更符合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鹰爸”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挑战世俗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心理的“叛逆”。有一个小故事大概说明了这个道理,某人开车不守规矩,一日出门,妻子叮嘱他开车千万不要你行。过了不长时间,此人给妻子打电话说:“今天我绝对没有逆行,可是旁边的车都在逆行。”
其三,望子成龙的心理。虽然“鹰爸”的教育方式与一般父母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但是他这些特殊行为背后的心理却是与一般父母并无二致的,其共同点都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同的是,一般父母多数通过一般的途径比如补课、报辅导班之类的形式来“促子成龙”,而“鹰爸”采取的是雪地裸跑、等富士山举条幅、开飞机这些非同寻常的手段来“促子成龙”。都是所谓地“为了孩子好”,也都是一种让孩子成龙成凤的心理。不仅如此,据说“鹰爸”让其子4岁时就开始旁听一年级的课程,并且希望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能上大学,这样的行为似乎比一般父母渴望孩子成才的心更急切了些。不过,从这件事情上反而可以看出,“鹰爸”其实骨子里还是在追求世俗的成才观:上大学,出人头地。
总得来看,无论是“鹰爸”的“鹰式教育”,还是一般父母的一般教育,其实都体现了当今社会背景之下,父母们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心理。父母们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去好学校读书,上更多的辅导班,或者让孩子开飞机、雪地裸跑,都是父母过于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写照。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过,自己如此地渴望孩子成才,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心理需要?看网上的采访“鹰爸”和孩子的视频,总觉得孩子像是一个道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