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新加一条

(2011-12-16 14:3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沙盘游戏(也有人称之为箱庭疗法,二者其实区别不大)现在在中国已经较为广泛的传播开来。它首先是一个心理治疗体系,尽管我们也尝试把它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关于沙盘游戏为什么能起到治疗作用,前辈们已经说过不少,比如重获母子一体性,象征的作用等等。我觉得这些论述还不够深刻,还需要深入一些。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是,沙盘游戏的创始人卡尔夫本人是分析心理学家,沙盘游戏疗法也是分析心理学体系下的一个技术。至于佛也好、道也好,那都可以说是浮云,只是荣格或者卡尔夫用来为自己的理论做佐证的材料,我们当然不能自高自大的以此认为分析心理学或者沙盘游戏就是为中国人创造的,就是所谓的真正中国化的。说到底,荣格、卡尔夫终究是瑞士人,而非是中国人,融入中国人血液中的中国文化他们是不具有的。

所以说,我们要向理解沙盘游戏,还是要还原到分析心理学体系之下来理解。此外就是还衍生一个课题,那就是沙盘游戏需要进一步中国化。是中国普通化,而不是中国小众化。这个问题先不说了。

既然沙盘游戏是分析心理学体系下的技术,那就要遵循分析心理学心理治疗的目标和原则。分析心理学治疗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荣格所说的个性化,或者自性的实现,也就是人格达到和谐、统一、平衡的状态。这是分析心理治疗的终极目标,也是沙盘游戏的终极目标,至少可以是。这个目标当然不仅仅属于心理病人的,还属于所有正常人。正因为这样一点,沙盘游戏也好,分析心理学也好,还是很适合正常人的。因为所有人都需要实现人格整合。

那么,自性是如何实现,人格是如何实现整合的呢?其实就是通过荣格所谓的个性化过程而实现的,简单的说个性化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个体出生,混沌一片,不分意识和潜意识。然后个体意识自我分化出来,获得发展,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也分别获得分化和发展,甚至于个体潜意识中的情结,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也被分化出来获得发展。正是因为这些情结、原型、自我纷纷发展成熟,然后在自性原型的统和下,这些分化且成熟的力量又称为一个整体,即达到了自性完全实现。

这好比是一家人,一开始只有夫妻俩,此时的家庭犹如人出生当初,虽然不分彼此,却也力量薄弱。然后三个孩子出生,这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各自成家立业,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都有了资产过亿的公司。最后三兄弟又整合在一起,就成了个更大的公司。当时,如果这三个孩子有一个孩子没发展好,不仅没有获得成长,而且还特别坏,总是挑拨父母与两个兄弟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家庭可能最后就不可能实现整合。

这其实就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心理的某一部分没有获得独立和发展。比如集体潜意识中的阴影原型没有获得独立和发展的话,就会在意识阻挡不住的时候出来搞破坏,会做出一些违反社会约束的事情。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就在这里:通过各种各样的玩具,把内在的原型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获得发展。好比那三个兄弟之间一样,大家集中精力教育培养那个没成长好的,如果那个没成长好的兄弟幡然悔悟,成熟起来了,这个家庭是不是又重归和谐啊?

促使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型的发展,是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之一。(魏广东 2011.1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