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暑假印象:在路上
(2011-08-26 09:07: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文章 |
图片版见网易博客:
http://86293725.blog.163.com/blog/static/260351622011726931513/
今年暑假之前经历了一次很大的心理的洗礼,所以格外盼望暑假的到来。幸运的是,这一个暑假确实也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算得上是一个丰富深沉的假期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或许是强调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吧。然而,在我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真的走了万里路之后,却认为“行万里路”是否能够与书本相结合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行万里路”本身对丰富人生而言就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经历本身就很重要,而不需要过多考量经历的结果或者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去过某地本身就对我们自身成长有帮助,而不管那个地方如何,也不管自己的感受如何。现在,暑假就要结束了,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路,对自己是一种回忆,对别人则是一种分享。
一、滨州看黄河:沉稳平静老辣
看似平静,实则汹涌
7月12日启程经济南到达滨州。滨州是一个很新的城市,而我住的地方又是这座新城的新区,所以格外的新。这里道路宽阔,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很现代,很干净,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我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更喜欢附庸风雅,到一个地方喜欢去寻访历史遗迹,滨州就无法满足我这一爱好了。滨州没有什么历史文化的景点,倒是有新建的纪念军事家孙膑的兵法城,离得也不近,所以没去。别无去处,我便和当地的一个朋友去了黄河。路途不是很远,我们很快来到黄河边上。我在不同的地方观看过黄河,最上游是兰州附近的黄河——似乎叫四龙口的地方,中间一些的是壶口那边的黄河,然后就是滨州附近的黄河。在四龙口那里,河水流量很大,水流也很湍急,此时的黄河就像一个刚上路的青年人,急匆匆的,有朝气却又显得毛躁了一些。壶口那里的黄河,河水夹杂着泥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像是一个走到人生顶峰的中年人,有活力,有气势,非同凡响。滨州这里的黄河则可以比作一位历尽人生坎坷的老人,看破了世事,惨透了人生,显得那么的平稳,那么的缓和,似乎赤脚就可以趟过去一般。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里的黄河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肤浅,只要愿意,它随时可以吞噬一切生命。表面沉静,内心却深不可测,这是我对滨州附近的黄河的印象。
二、再到嘉峪关:塞外雄风依旧劲
嘉峪关:黄土之后是辽阔的塞外,黄土之下则是千年的历史
悬壁长城:翻过去还是广阔天空
讨赖河峡谷:脚下可谓是万丈深渊,所以我没敢过
左公杨:百年后依然庇佑后人
从滨州经济南回到北京休息了两天,我们一家三口便乘坐火车奔赴嘉峪关。2003年的时候,我曾经随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到过嘉峪关,对这里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没先到8年之后,又能故地重游,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和憧憬。
虽然是第二次参观嘉峪关城楼,但是看到那黄土堆成的城墙和那雄壮的关城时,心里仍然还是升腾起一股敬意。城楼下的拐角处有一块大石头,据说古人出征前都会敲击这块石头,如果能听到“啾、啾”的像燕子鸣叫一样的声音,就能够凯旋而归。听了这个故事,不少游人都去敲击,我也试了试,果然听到一种尖脆的声音,似有燕鸣之意。这声音回绕在城墙之侧,直击蔚蓝天空,给人一种辽远且苍凉的感觉,一下子使自己的心与古人相通起来,仿佛自己也成了秦汉征人中的一员。而当自己站在城楼之上时,远眺荒漠无垠,戈壁与天空相接,让人隐隐感到天地交界之处似乎杀来一股匈奴的骑兵,这种变身成为古人的感觉就愈加明显。
此次去嘉峪关市,本来计划不再去登城墙,因为已经去过了,想来没什么大意思。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登上城墙,还是体验了一种荒漠古城的凄凉与雄壮之感。之后,我们几个人又去攀登了悬壁长城,这里应该是后来的人造景点,本无意思。可是,顺着这一段城墙登上一座小山峰之后,是一个小的山谷,山谷中有游人用石块堆积的各种各样的字。这里人很少,四周都是山,光秃秃的,阳光直射却并不热。我顺着山谷往远处走了走,翻过不大的一个小山包就可以看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后来看介绍,这条小路正是当年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这里,四处静寂,荒漠戈壁,一望无垠,给人的感觉不是孤寂,也不是荒凉,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我想,如果古代的僧人在此处休息,估计开悟的肯定会更快一些。
剩下的时间,我们又去了参观了讨赖河大峡谷和魏晋墓。我和一个亲戚走进了深深埋在地下的魏晋墓。墓外艳阳高照,热浪滚滚,而墓室里却阴气刺骨,仿佛真的进入黄泉之下的感觉,让人恐惧。除我们之外,这里再无其他游人,我俩一时很踌躇,都不敢先进,好在有一个工作人员跟着下来,我们才鼓足勇气进去。墓室不大,估计在底下十米左右深处,从外到内共有两进。墓室四周画着各种各样的彩图,都是生活场景,甚至还有烤羊肉串的。陪葬品都已经被取走,所以四壁空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看完了。此一处的参观,内容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只是那种阴冷之气让人终身难忘。
三、邂逅天水麦积山:实现五年前的一念之想
麦积山下
泥胎之中,蕴含人之心意
悬崖栈道,可谓登天之梯
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和机票,而我又需要在7月29日赶到洛阳,于是亲戚决定开车送我到洛阳。既然开车,行动就方便了很多,我们临时决定顺便去参观途经的天水麦积山。这是此前所没有计划的,所以我说这算是我与麦积山的邂逅。
从嘉峪关开车出来,经张掖、武威,赶往兰州。一路上都是戈壁荒山,天蓝如洗,云白似染,一副塞外风光。在快到武威的时候,我们还欣喜的看到了一片七彩祥云。这块云彩不大,其形象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色彩斑斓,十分的好看。行车十多个小时,晚上十一点左右我们到的了兰州,然后在岳父家住了一天,一起吃了当地的特色饭:红焖羊肉。第三日一早我们就奔赴天水。从兰州出来,风光就有了很多变化,渐渐有了内地的感觉,树木多了起来,村庄也多了起来。下午时分我们就到了天水,这里已经与内地完全相同了。尤其是麦积山附近,绿树掩映,溪流潺潺,仿佛到了南方一般。
麦积山并不大,也不是很高,据说一百多米,因为形似农村麦秸垛,故而被成为麦积山。大概从北魏时期开始,僧人和信众便开始在这里雕塑佛像,一直到宋朝及明清等时期,人们还不断在这里开创或维修佛像。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与敦煌、云冈、龙门齐名的佛像雕塑群。或许是因为敦煌、云冈和龙门我都已经去过,这里的佛像并没有给我太大冲击。总的感觉,这些佛像并不如其它三个地方的佛像精美,尤其是悬崖上雕刻的几尊大佛像,给人一种笨拙之感。其它的掩藏在洞窟中的佛像漂亮一些,总觉得也不过如此。
麦积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佛像,而是悬挂在峭壁之上参观佛像的栈道。这些栈道应该是古已有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进行了修葺。整个麦积山仿佛是直上直下犹如刀削一般,栈道的一段深入峭壁之内,另一端凌空,形成了楼梯一样的道路。走在平路上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走在攀登的台阶上,脚下清晰可见万丈深渊,使人不禁有种空中漫步的感觉,恐惧之情油然而生。
2006年初,我自己背包去苏杭旅游,在苏州狮子林附近的一家刺绣店里,我曾看到过一幅别人定制的麦积山的双面绣品。记得当时还跟店主谈论了麦积山,在那之前我并没有看到过麦积山的极少,但是店主给我介绍麦积山的时候,我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那时便希望能有机会到麦积山一游。没想到五年之后,这个一念之想竟然得以实现。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啊。
四、法门寺:隐生舍身之想
古都西安:又见大唐气象
从天水出来我们就直奔西安,大概晚上九左右进入西安。这是我第五次到西安了,相对比较熟悉。可是每次来感觉还是不一样,尤其是最近这两次去西安,参观了大唐不夜城和曲江池景区,感觉就更加不同。大唐不夜城的群雕高大雄伟,灯光之下,仿佛让人又回到了盛唐世代,一股豪装之气充盈四周。曲江池景区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这里湖光如镜,四周绿树环绕,尤其是在夜色之下,让人有一种置身江南之感。
我们一行六个人,7月27日晚上到达西安,28日游览了兵马俑、秦皇陵,29日上午分手,他们回兰州,我自己乘坐动车前往洛阳。在去洛阳之前,我正好有多半天的空余时间,于是借机去了凤翔的法门寺。
法门寺也是我很想去的地方之一,似乎也是在2006年,那次苏杭之游,我在上海博物馆恰巧碰到法门寺文物展,参观之后,我也萌生去法门寺一观的愿望。当时,我还买了一本关于法门寺的书,此后反复看了不少遍。没想到,这以愿望也在这个暑假实现了。
在去法门寺的路上,随着距离的逐渐变近,我心里的渐渐升腾起一股朝圣者所具有的那种庄严之情。待到了法门寺时,这股庄严的情绪就更加强烈起来,尤其是进到地宫之中,看到佛指影骨舍利时,这种朝圣的庄严情绪达到了极致,心里有一种孩子见了妈妈的委屈感,还有一种波澜之后的宁静感,更有一种舍身入空门之感。或许,这里确实能够帮助人们平息起伏的情绪吧。
时间很紧,我在法门寺里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在里边多呆一些时间,再感受一下那种氛围。我想,我肯定还会再去法门寺的。
五、从洛阳到安阳:河南无处不文化
人少鬼多的殷墟遗址
龙门:寂静洞窟中的寂静佛陀
白居易之墓
关公之墓
安阳文字博物馆:厚重而辉煌
7月29-8月1日,在洛阳呆了三天时间。这是我第二次去洛阳,上一次是2010年的清明节期间,那次主要参观了龙门石窟,还观看了牡丹——虽然都还没怎么开。这一次,又去了一次龙门石窟,感觉与上一次没什么区别,依然很美,只是心里并没有受到震撼,或许是看的东西太多了吧。从龙门回来的路上,我还去拜谒了关林,也就是埋葬关于头颅的陵墓。这三天期间,还吃了洛阳水席,感觉也不过如此而已。8月1日下午坐汽车去安阳,四个多小时的行程。沿途不时有名胜古迹的牌子出现,而汽车下了高速,进入的第一个县城居然是汤阴县,看到这个名字令我顿时精神了许多。汤阴可是岳飞的故乡啊,小的时候听评书《岳飞传》讲,岳飞就是在汤阴被大水冲跑的,然后也是在这里学字、从军的。“汤阴”二字对于那时候的我而言是多么神圣,没想到竟于此时不期而遇。
到达安阳之后,当地的朋友给我介绍这里的景点。没想到还真不少,而且有很多是我久闻大名却意想不到竟在安阳的地方。比如袁世凯的陵墓,周文王演八卦的羑里城,这都是我没有想象到的。时间有限,我只参观了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大而且现代,但是好像主要还是甲骨文的部分比较多,其它的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倒是文字博物馆本身的建筑和门前的标志,另我记忆深刻。整个博物馆为金黄色,其形状犹如倒覆之斗,既显得金碧辉煌,又显得庄重典雅。
阴虚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人少鬼多”。我去的那天正好是阴雨天气,游人稀少,而殷墟博物馆的院落却十分巨大,几乎难以看到人影。在阴雨之中,我走进了一个建筑群的遗址,一个个用有机玻璃罩着的遗址坑就像坟墓一样,事实上,往里一看真的正是一堆堆白骨,彼情彼景令人毛骨悚然。后来我跟着一个导游带领的旅游团重新看了一下这个遗址,导游介绍,商人在建筑房屋的时候,都要杀人以奠基,尤其是在门口的地方,要有杀一个人,然后让其持盾跪在门口掩埋,以期保卫主人平安。此外,博物馆里和妇好目中,都是各种姿势的骷髅,有的平躺,有的驾车,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缺胳膊少腿,真是进入了鬼的世界。以前有文称商人好鬼神,在这里真是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看到这些情景,甚至现在回忆这些情景,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六、山东济宁:心之故园
日照岚山:十六年前以同一姿势在此地照过
汶上太子灵踪塔:其下便是佛牙舍利
我的母校:邹城一中
邹城峄山:十六年前曾来此地
从安阳回北京后休息了大概一周,8月10日又回了家乡济宁。虽然我是济宁人,我却只去过一次济宁市里,即便是我的家乡邹城,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我也不是很熟悉,要不是有人带我去,我一点都不知道。本来这次回家,计划要去微山湖、荒王陵等地,时间有限,加上有些累了,便只去了汶上和攀登了峄山。
汶上是济宁的一个县,当年孔子在这里担任县长(当时称为中都,孔子担任的是中都宰),一年不到的时间人们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男女别途,政绩大显。所以说,汶上是孔子扬名的地方,也是施政时间最常的地方。我大概是近些年才听说汶上的,而听说的原因是这里出土了佛牙,于是一直想去只是没有机会。这一次时来运转,终于如愿以偿。
汶上县城建设的也不错,当地一个朋友带我进了藏有佛牙的宝相寺。据说佛祖涅槃后,一共留有四颗佛牙舍利,其一被天上请去,其一被海里龙王请去,剩下的两个留在人间,汶上宝相寺的这一颗就是其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整修太子灵踪塔的时候,发现了宋人埋在地宫里的这颗佛牙,后来就在这里又修建了宝相寺。寺庙一看就很新,却也很气派辉煌。走进太子灵踪塔下的地宫,迎面是一座小型的卧佛,绕过卧佛之后,一个银质宝塔之内就供奉着佛牙舍利。舍利为黄褐色,弯曲,有四个牙齿根部突起,长约六七厘米,与人牙相去甚远。
从汶上回来的次日,我又去攀登了峄山。1995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跟随班集体去过一次峄山,时隔十六年,这是第二次攀登峄山。据说,峄山就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那个峄山,我却不是很信这个观点,但是不论孔子是否登过,峄山风景确实很是优美。峄山现在邹城城南十几里之外,开车很快就到。
峄山并不是很高,却十分的险要,尤其是到山顶的时候,就是乱石堆积,根本无路可走。不仅如此,峄山对我而言还含有很美好的回忆。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个同学搞了一本小册子名字叫《峄山志怪》,讲的是关于峄山的各种传说,我一看就入了迷,但是同学要求放学之前必须还给他,为了能多看一天,我在放学之前装作上厕所带着书藏到一个草垛中,躲过了同学的索要,才得以细细的将此书看完。因为了这件事情,每次提到峄山,我总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我们顺着台阶而上,中间的时候有些气喘吁吁,却也并不是特别的累。大概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是“泰山行宫”,供奉的是碧霞元君。一个不大的神龛,旁边一个老太太搭着棚子卖水、卖香。我们于此坐下来歇息了一下。老太太很和善,而且健谈,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一边攀谈,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喝着水,凉风习来,奇美无比。大概快到山顶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了一个卖西瓜的大嫂,于是让她打开一个西瓜,在山风中品尝甘甜的西瓜,真胜似神仙一般。吃完西瓜再往上走,就没有台阶了,全部是石头,需要手脚并用才可以攀爬。我没有继续前行,经东路回到了山下。
在邹城过了四五天的时间。其实每次回邹城还都是感到非常舒适,除了吃饭感到格外香之外,能说山东话,心里就会有一种放松之感。或许我已经不能再习惯于家乡的物质生活,然而,邹城却永远是我心灵的家园,只有在这里才会让我感到最放松、最自然、最本真。
从邹城我又去了日照,还去日照的岚山故地重游,1995年的时候,我曾经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岚山去看海,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倒还。十六年之后,岚山已不再是昔日的岚山,我也已不再是昔日的我了。只有大海还是昔日的大海,始终给人以一种宁静、博大之感。
日照海水不错,就是海蜇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