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适合辅导员使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2011-04-29 17:4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魏广东

前几天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了几个辅导员的座谈会,辅导员们对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也提了一些要求。其中一点,有几位辅导员对心理咨询技术很感兴趣,尤其是希望学习和了解一些适合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当时,我也说到了现在心理咨询技术派系林林总总,上世纪90年代据统计,仅美国就有近四百个不同的心理咨询技术体系。当然,那时和现在流行的(也就是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实际上不过二十种。即便是这二十中主流心理技术,每一个流派之中又会延伸出很多小的体系或者具体的技术。总的来看,心理咨询或者说心理学领域最大的特点就是派系众多,难成一体。想对任何一个体系有较深的了解,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行。不过,也有一些技术是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也很适合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我就介绍两个具体的方法,供辅导员参考。

1.合理情绪疗法

虽然很多辅导员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一个心理咨询技术,但我们在工作中却是经常用到的。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会认为,引发我们不良情绪的是某个事件本身,比如考试没考好或者自己长得不帅了等等。事实上,事件并非是引发情绪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事件的评价或者说认知。以考试没考好为例,如果你的观念中,一门成绩考不好,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进而对前途也失去了希望,那产生的情绪就会是负面的,很悲伤,很失望。如果你的观念是相对比较辩证客观的,知道一门课考不好,并不完全代表你的能力,别的科目还是可以考好的,这个时候,负性情绪就少一些,甚至没有。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来咨询的学生寻找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他们对事件的认知,改善情绪问题。大学生(其他人群也有相似之处)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一般有这样三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第二个特征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进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第三个特征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对于辅导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适当运用这个方法进行工作。在跟学生谈话的时候,注意学生是否有这样的不合理信念。如果发现学生有不合理信念的话,及时指出这些信念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信念的不合理,并建立合理的、辩证的信念,是可以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的。

2.以人为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是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之后崛起的第三股心理学势力,不过那也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兴势力,而成为传统势力了。

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人内心是追求好的,是向善的,是愿意为社会做贡献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的。那么,人为什么有心理问题呢,主要原因是外在的环境阻碍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观点有点我们中国人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很赞成这个观点,我也认为人本来都是很好的,就像一个树一样,本来是向着高处生长的(看看那些原始森林的树),但是人为的破坏多了,比如在小树苗小的时候就缠上铁丝,最后就长歪扭了。

基于这样的观点,人本主义在心理治疗中,提出以求助者为中心,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给予鼓励和呵护,激发其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让自己的力量治疗自身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之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者也开展团体治疗,称为心理成长小组。有一种设置不是很严格的人本主义心理指导下的心理活动,就是在一个咖啡馆,定期组织大家的聊天会。好像是每个周五晚上7:00-900吧,类似的时间段,任何人都可以来这个咖啡馆,在这里说什么都可以。大家自由的聊天,彼此之间温暖和谐,很多人在这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甚至治好了心理问题,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也是很赞赏,甚至很向往有这么一个地方。

按说这样的事情做起来并不难,辅导员也可以做。可以让学生找这么一个地方,指定时间,大家都可以来,随便聊天,谁也不认识谁。这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改善不良情绪,对于促进社交技能,都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在实际生活在,我们学生也是有类似的(自发性的)活动,比如同宿舍聚会,或者班级活动等,只是太少了而已。

人本主义是一种境界很高的心理咨询方法,如果我们辅导员能够用人本主义的情怀,对所有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都能认真倾听,给予鼓励和关爱,我想,辅导员也就成了好的心理咨询老师了,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会不治而愈了。

随便写一篇小文章,为辅导员做个参考。欢迎感兴趣的辅导员一起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