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心理学的魏老师
教心理学的魏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82
  • 关注人气:6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氏孤儿》中的心理学知识

(2010-12-08 15:1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赵氏孤儿》中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啊,所以说,学习心理学并没有太神奇的,也不离我们很遥远,相反,心理学总是离我们很近。只是像夫妻一样,离得太近了,我们反而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更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

电影《赵氏孤儿》总的来说还凑合吧,没有多精彩,也没有多低劣。虽然把曾经被称为“义士”的程婴描写的有点窝囊和平庸,没有壮士之气概;虽然故事情节更改的与历史相差的十分遥远;虽然故事情节的描述显得不是很舒畅,但是,看到这遥远古代的时间,还是有一种熟悉和亲切感。这或许就是集体无意识的激活。此外,《赵氏孤儿》还是以鲜活的例子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条件反射。

在电影的最初,屠岸贾把一个草人制作成赵盾的形象,在草人里放上心肝肺,让后放狗去撕咬。每次撕咬之后,狗都能吃到那些内脏。于是当那只狗见到真的赵盾的时候,也会猛扑上去,这就是很好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其中还包含了强化的概念。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书写,讨论,演讲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强化称为正强化,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但是负强化与惩罚有异。

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是,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