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读写主题教学案例

标签:
教育 |
《父亲、树林和鸟》读写主题教学案例
教案初稿
——2016.10.28
【读写主题】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找准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读写教学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作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应该在课文学习中学得写作技巧,在实际中进行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课文《父亲、树林和鸟》选自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学习本文,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刚接触比较长的课文,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在语感培养上,如朗读、体会、练笔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此外,三年级也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是对学生写话和说话的进一步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在阅读课上也可以进行主题读写教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通过对“看,闻,听,知”重点词句的读悟,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写: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4、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对学生渗透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朗读指导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媒体】课件、展台、练笔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2、导入新课。
二、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板书:最
(二)、体味鸟味(父亲对鸟味有深刻的了解)
2、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齐读: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4、鸟特有的气味,容易闻到吗?那怎样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
(三)、望鸟、闻鸟(仔细观察)
5、你能在课文中的2到8自然段里找出句子来说明父亲是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的吗?(自由读2-8自然段,四人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静静地用心地闻”。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师把这两个词讲解)
齐读这两句话。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父亲。
11、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请听师配乐读14、15、16自然段
你们还听出了父亲对鸟的什么?(担心)板书:怕鸟危险
12、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1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
1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个自然段
如果现在请你给课文的题目去掉顿号,你认为填上一个什么词合适呢?父亲(
三、总结全文,明理导行
1、教师总结:蓝天和树林是小鸟最好的家,人类是小鸟最好的朋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父亲那样爱树林、爱鸟,每一个人都向可爱的动物们多奉献一点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2、同学们,我们也像父亲那样爱鸟爱树林,好吗?请同学们观察鸟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知鸟”、“父亲爱鸟“。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教学中,首先,我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其次,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再次,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各种不同方式表扬、鼓励学生。比如,用眼神、动作、激励性的语言等。但在引导学生读、悟时还不够入情入境,所以教学效果一般般,今后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下。
《父亲、树林和鸟》读写主题教学案例
龙塘镇第二小学 蔡爱婵
第二案
——2016.11.2
【读写主题】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找准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读写教学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作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应该在课文学习中学得写作技巧,在实际中进行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课文《父亲、树林和鸟》选自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学习本文,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刚接触比较长的课文,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在语感培养上,如朗读、体会、练笔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此外,三年级也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是对学生写话和说话的进一步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在阅读课上也可以进行主题读写教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通过对“看,闻,听,知”重点词句的读悟,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写: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4、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对学生渗透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朗读指导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媒体】课件、展台、练笔纸。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
2、把题目“父亲、树林、鸟”几个词语串联成一句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出中心句。(齐读)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一)用“鸟”字的演变引出课文的主线。
(二)指导探究学习父亲“闻味”文段(2、7——10)
1、出示学习提示
(1)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7——10自然段
(2) 画、说:父亲闻到树林里的鸟儿的什么味道?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理解、品读重点语句: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wù)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翎(líng)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chàng)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唱歌了。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指导理解 “舒畅”一词
(三)根据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父亲“看形”文段(3——6); “听歌”文段(11——13)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1)各小组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
(2)对应文段解决问题:
※学习父亲“看形”文段(3——6)自然段看父亲是怎样看到树林里的鸟的?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品句:(1)“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nán)喃地说。
(2)“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学习父亲“听歌”文段(11——13)自然段 父亲听到了什么歌声?心情怎么样?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品句:“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1、当没有风,叶子在动,父亲就知道:林子里有很多鸟;2、父亲也知道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shùn)间;3、父亲还知道鸟儿最危险的时刻是:“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学习父亲“知鸟”文段(12——17)父亲能感觉到树林里的鸟最快活是什么?说明父亲对鸟怎么样?
品句:(1)“鸟最快活(高兴、快乐)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shùn)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2)我的心里掠(lüè)过一阵沉重。我也由衷(zhōng)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四、课堂总结,读写双悟。
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2、情境练笔:父亲看到这样的鸟,听的了这样的鸟歌,闻到的了这样的鸟味,那你看到过怎样的鸟呢?把它写出来。
五、情感升华,拓展教育。
1、如果现在请你给课文的题目去掉顿号,你认为填上一个什么词合适呢?父亲(
2、欣赏鸟类濒临灭绝的图片。
六、快乐作业
1、设计一些标语呼吁大家好好保护鸟类。
2、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写写自己身边熟悉的小动物。
父亲、树林和鸟
鸟
《父亲、树林和鸟》读写主题教学案例
龙塘镇第二小学 蔡爱婵
第三案
——2016.11.4
【读写主题】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找准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读写教学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作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应该在课文学习中学得写作技巧,在实际中进行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课文《父亲、树林和鸟》选自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学习本文,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刚接触比较长的课文,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在语感培养上,如朗读、体会、练笔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此外,三年级也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是对学生写话和说话的进一步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在阅读课上也可以进行主题读写教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通过对“看,闻,听,知”重点词句的读悟,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写: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4、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对学生渗透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朗读指导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媒体】课件、展台、练笔纸。
【教学过程】
一、串词连句,切入中心。
1、板书课题。
2、把题目“父亲、树林、鸟”几个词语串联成一句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出中心句。(齐读)
(这鸟为什么有什么魅力,让父亲如此钟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字的演变)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一)用“鸟”字的演变引出课文的主线。
“看形”——“闻味”——“听歌”——“知鸟”
(先选学生感兴趣的先带着学——再用小组学习任意一个——再自主学习另外一个)如
(二)指导探究学习父亲所“看形”文段(3——6)
1、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看父亲是怎样看到树林里的鸟的?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nán)喃地说。
(2)“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三)根据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父亲“闻味”文段(7——10)
1、出示自读要求
(1) 读:小组内一起朗读7——10自然段
(2) 画、写:看父亲闻看到树林里的鸟儿的什么味道?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3) 说: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wù)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翎(líng)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chàng)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唱歌了。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四)根据学习方法,引导自主学习父亲所“听歌”文段(11——13)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出示一些鸟叫声和群鸟齐鸣的图片)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2、指名反馈。
(五)指导探究学习父亲所“知鸟”文段(12——17)
三、再读悟写,学以致用。
师:父亲带着我从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突然他看到了生:“林子里有不少鸟。”师:可我,生: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师: 但是,生:父亲轻声地说,甚至他还闻到鸟味呢!师:走着走着,突然我也听到了群鸟齐鸣的声音。哇!实在太动听了!师: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生: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1、师生合作朗读,悟写法:这段话写了父亲之所以能看到鸟形,听到鸟声,闻到鸟味,是因为他喜欢鸟。作者之所以写得那么生动,是因为他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
四、课堂总结,读写双悟。
抓住了事物的特点,通过人物言行这种细致的描写,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五、情感升华,拓展教育。
1、欣赏鸟类濒临灭绝的图片。
2、设计一些标语呼吁大家好好保护鸟类。
父亲、树林和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串词连句,切入中心,接着用“鸟”字的演变引出课文的主线,指导探究学习父亲所“看形”文段,根据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父亲“闻味”文段,根据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父亲“闻味”文段,指导探究学习父亲所“知鸟”文段,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再读悟写,情感升华,拓展教育,各个环节都比较紧凑。都回头看,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可以丰富一些,教态自然一些更好,引导方面也可以到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