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占(粘阳来)书法

(2015-12-12 13:01:52)
标签:

ggtv网络书画频道

文化


http://s12/mw690/002buWcNzy6XIcXRZGj3b&690
 
米占,本名粘阳来,字秧莱。山东莱阳人,现居青岛。著名实力派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教育家。米占教授从事书法创作数十载,独著或主编出版书法、篆刻作品及理论专著十余部,其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齐鲁晚报、光明日报等十几家主流报纸刊物都曾用大幅版面报道米占教授书法作品及事迹。2008年为汶川灾区捐献书法作品价值一百余万元。2010年初为世博园题写作品多幅。同年夏,中央电视台对米占教授进行专访,并作了大量相关报道。米占教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先欧后颜,兼学二王、舒体、汉隶、魏碑等字体。后经安邦赢教授、杨向阳大师等名家指点,博取众长独成一体,形成特有的书法理论。其作品楷、行、隶、草、篆、榜书大字皆有,气势雄浑,力透纸背,笔迹严谨,入木三分。 
      米占老师务真求实,一心专注于书法创作,他宁肯榜上无名,也不搞虚名,历史簿上没他的名无所谓,他的字能传下去就足够了。
米占的一生都与书法有缘。他5岁的时候遇到了饥荒,家人怕他饿着就拿了一直毛笔给他玩,来分散注意力。没想到从握起他的那支毛笔起,米占就开始了近60年的书法生涯。除了年轻时每日苦练,还曾师从,曾为多位领导人教习书法的大师杨向阳。“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米占说,除了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追求,杨老师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他。
      如今的米占已成功步入著名书法家的行列。他一生耿直,最不愿接受的就是现在书画界的一些浮夸之风。许多的作品、书画家都是被炒作起来的。他更愿意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研磨”书法,因为书法绝不应该只是商品。书法是中国文化中很有魅力的一部分,应该很好的传下去,他在很多地方遇到年轻人和老师,都会告诉他们,学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写汉字”。
 
 
 

 
  米占老师的自述
       小时候的勤学苦练,给粘阳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虽年过六旬,但笔下的字苍劲有力,气势浑厚。见过粘阳来书法的人,都说他有“童子功”,“写字需要用气和力,一个字写不完不能喘气。现在让我用毛笔划一条几米长的直线都没有问题。”粘阳来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粘阳来有幸见到了书法功力深厚,独创了融隶书风骨、魏碑气势、篆书神韵于一体的 “三体书 ”及草篆、行隶等近百种书体的国家级书法艺术家杨向阳大师。“当时我把一张用颜体写的比较满意的作品给他看,他就严肃认真的和我说道,你看看,你写的“天”字,“像人没有脖子”似的,上面一横再长一点不行吗?”,看似无意的一句话,让粘阳来思绪万千,杨教授可以用人来形容一个字,我也可以用人的各种形态来写字。
于是,粘阳来开始用人的整个形体及人的动作,形象的来研究字的结构,并由此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写出了自己的字体。
“   以美为取向一直是我的创作风格。”粘阳来经常告诫自己,尽力去追求美的东西,坚信一个真理,书法是用来欣赏的,决不是丑的、怪的。写字要写的正,就像做人一样,堂堂正正。“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是这样要求的,不允许不会走,就想跑,写正难,写歪易,这如同盖楼一样,地基要牢固,上层要正,否则此楼非倒不可。”
      粘阳来表示,在创作中利用字的平衡原理,把写字的重心和用笔技巧,以美为取向,尊照古法,取众家之长,以“正”字为基点,不歪不倒,以气为灵魂,达到整篇贯通的目的,以勤学苦练,求得力透纸背效果。用摄影的原理,将字写大,再将字写小。以欧或颜为骨架,按一定比例适当加入碑、隶或篆的用笔方法,写楷行草及榜书大字,这也是我追求的艺术目标。
如今的粘阳来已成功步入著名书法家的行列。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生耿直,最不愿接受的就是现在书画界的一些浮夸之风。“许多的作品、书画家都是被炒作起来的。”粘阳来说,他更愿意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研磨”书法,因为书法绝不应该只是商品。
    “我想多创作一些爱好者喜欢的作品,多搞一些让学生可学的东西。为艺术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书法是流芳百世的,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我们都是古人,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人,留下点好的东西,是非常自豪的,是很荣幸的事情,也是应尽的责任。”粘阳来说。我没事,创作累了,我就去钓钓鱼,到处转转,我也不去搞那些浮华的东西,我的创作和作品就是最好的答案。对于未来的打算,粘阳来表示他还是要创作作品。“在艺术水平上,我从未觉得满足过,书法创作将是我一生的追求”。粘阳来说,虽然他的不少作品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学无止境,我还会继续追逐我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