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字的用法归纳

(2012-05-25 16:00: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汉语言学

 

1.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

  例句:(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于:在。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于:到。

  2.引进行为的处所、环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

  例句:(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在……。

  (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从……。

  3.引进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等。

  例句:(1)操蛇之神闻知,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于:向。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给。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 于:被。

  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例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6.表引进动作的范围、方面,译为“在……中”“在……方面”。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在……上。

  综上所述,“于”字从语意上讲,似乎可以表示多种关系,既“表比较”“表被动”,又能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方位等。其实,“于”字本身并不能把种种关系区别开来,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关系才能明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