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2011-12-15 17:33:09)
标签:
杂谈 |
校园路逸夫小学导学案
单元 |
导学内容 |
课时 |
主备人 |
||
|
|
|
白桂英 |
||
导 学 目 标 |
1、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复习、掌握本单元主要字的读音和字形 3、复习本单元的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
||||
重 难 点 |
复习主要的字、词、句 |
||||
教具 |
多媒体课件 |
学具 |
|
||
导 |
|||||
激 情 导 课 |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 2.明确目标 ①复习、掌握本单元主要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②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效果预期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本节目标 |
||||
民 主 导 学 |
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④马上就要过元旦了,爸爸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第二组: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 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地用词。 (4)缠足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的心,所以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
二、字词句段复习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老师给你们摆下了五道关,你们想闯一闯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第二关:精挑细选(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这些词语,应该注意哪些字?哪些字容易出错,错在什么地方?) jiā cì
( 第三关:争先恐后(老师说成语的意思,你们说成语,谁举手快,谁来回答。)提示: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成语,这样缩小范围,你在思考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不知疲倦地探求。(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还要进一步努力。( 第四关:学以致用(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九( ( ( )高( )烈 A
海地发生了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 B
爸爸出国了,我和他 C
过年了, D
这学期,我读了一些课外书,写作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但是
在寒假中,我力争再读一些课外书,使我的写作水平 总结学生本单元复习情况。 |
||||
检 测 导结 |
第五关:目标检测 1.乱句重组(按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