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释义》上卷 十二文 德圆堂2011首版
(2011-05-23 22:12:47)
标签:
笠翁对韵少儿国学南京德圆堂育儿 |
分类: 少儿国学 |
本书在德圆堂网站上设有专帖
《笠翁对韵·释义》德圆堂2011首版下载及问题汇总
http://www.deyuantang.net/read.php?tid=353
欢迎转载和非营利性质的印刷
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争议之处
可登陆网站 www.deyuantang.net 告知我们
或者发送邮件到 meandmycello@gmail.com
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
忧对喜,戚对欣。二典对三坟。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对朝云。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裙。掌握灵符五岳箓,腰悬宝剑七星纹。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永;珠帘半卷,群僚仰对御炉薰。
[忧对喜]:本义解。[戚对欣]:戚,忧愁,悲哀;欣,快乐,喜欢。[二典对三坟]:二典是《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三坟是三皇之书,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佛经对仙语]:佛教的经典和仙人的教诲。[大藏经]:佛教典籍丛书,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著名的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道藏]: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分三洞、四辅、十二类,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主要经典有《道德经》、《南华真经》(即《庄子》)等。[儒藏]:儒家著作的总汇,正在编撰中。[夏耨对春耘]:耨是古代一种锄草的农具,耘是除草,此指春夏劳作。又见六鱼“耒耜对耰锄”句。
[烹早韭,剪春芹]:韭是韭菜,芹是芹菜;早和春都指刚刚下来,很新鲜的意思。[早韭晚菘]: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的菘菜(白菜),泛指应时的蔬菜。[暮雨对朝云]:傍晚的雨,早晨的云。出自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我在巫山的南面,高台的北边,早晨是云,傍晚是雨,早晚都在巫山高台的下面)”,后以此指代男女的情爱欢会,又见二冬“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句。
[竹间斜白接]:白接即白接篱,古代一种以白鹭羽毛装饰的帽子。晋朝山简(山涛第五子,见十一真“南阮才郎差北富”句)镇守襄阳时,嗜酒,每次到高阳池(池名,在湖北襄阳)游玩必醉,当时有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举鞭问葛疆:何如并州儿?”即山简喝醉了酒,连帽子都戴斜了。由此演化出的成语有醉倒山公、醉酒高阳等。[花下醉红裙]:红裙,红色的裙子,代指美女;此句是说喝酒行乐。
[掌握灵符五岳箓]:符是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箓也多写于黄色纸帛上,是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道教认为符箓是天神的文字,用于传达天神的意旨,具有各种功能,如可驱鬼镇邪,降妖除魔,治病消灾等,因此使用较多。符箓术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习方术,宋元时的符箓三宗为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龙虎山天师道。这句话是说道士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握三山五岳的灵符,统领鬼神。五岳见见一东“四岳对三公”句。[腰悬宝剑七星纹]:七星纹指北斗七星,即腰中佩带饰有北斗七星图案的宝剑。道教认为北斗七星司命主寿,统领地府,此可理解为道教的法器。见二东“绿绮对青锋”句。[道教两大派正一道和全真道]:正一道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张道陵所创,元朝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的总称,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全真道为金代初年王喆(号重阳子)所创,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主要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主张性命双修,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
[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永]:宫漏即铜壶滴漏,是古代皇宫用于计时的器具;上相指代朝廷大臣。这句话是说大臣们上朝来得早,皇宫的大门还没开,只能在外面等。例如清朝的皇帝五更上朝(卯时,5点至7点),所以大臣们要提前在午门外等候(寅时,点至5点)。[珠帘半卷,群僚仰对御炉薰]:僚是官,群僚即群臣;御是帝王所用之物,御炉即御用的香炉。这句话指上朝的情形。
词对赋,懒对勤。类聚对群分。鸾箫对凤笛,带草对香芸。燕许笔,韩柳文。旧话对新闻。赫赫周南仲,翮翮晋右军。六国说成苏子贵,两京收复郭公勋。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蕡。
[词对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而极盛于宋。赋见四支“赋对诗”句。[懒对勤]:本义解。[类聚对群分]: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同类或有相同喜好的东西聚在一起的意思,常指坏人彼此勾结。
[鸾箫对凤笛]:鸾和凤都是凤凰,见八齐“鸾对凤”句;箫和笛是两种竹制的吹奏乐器,笛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带草对香芸]:带草即书带草,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传说东汉郑玄在康成书院(在青岛崂山)讲学著述时,常到附近的野地采草叶来编竹简,因为这种草的叶子宽大坚韧且四季常青,对郑玄的帮助很大,所以后人便称之为“康成书带”,又称“书带草”。由于书带草长期受到郑康成书卷气的熏染,自然带有书香墨气,因此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睐。香芸是芸香一类的香草,俗称七里香,它的特异香气能去蚤虱,辟蠹奇验,因此藏书家多用之以防蠹。[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芸香草,打开夹有这种草的书籍之后便有清香袭人,即为“书香”。
[燕许笔,韩柳文]:唐朝的四位杰出文人,燕即燕国公张说,许是许国公苏颋,二人以文章名世,时人称大手笔,又见十灰“大手对长才”句。韩柳即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旧话对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旧话与之相对,指老旧的事物或话题。
[赫赫周南仲]:南仲是姬昌(即周文王)治岐时开拓疆域的名将,他平定了西方的昆夷、鬼方、玁狁诸国,解除了东进灭商的后顾之忧;赫赫是威武的样子。[翮翮晋右军]:右军即晋朝王羲之,因为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翮翮是风流潇洒的样子。
[六国说成苏子贵]:六国,楚齐魏赵燕韩;苏子即苏秦。相传苏秦为鬼谷子的徒弟,学得纵横之术后便去游说各国,但历经数载仍一无所成,只好潦倒回家。这时他的妻子正在织布,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继续织,他的嫂子不给他做饭,连父母也不和他说话,于是苏秦感慨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连夜把家里所有的书都翻出来苦读,晚上夜深犯困想睡觉时,他就用锥子扎大腿来清醒,这样过了一年多终于有所成就。苏秦再次出山后事业达到了顶峰,最为辉煌的时刻即为劝说六国联合,身佩六国相印,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有一次他从家乡旁边经过,他的父母听说了就赶快粉刷房子,打扫路面,并准备了音乐筵席,出城三十里去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眼望他,而是低着头偷偷地看,苏秦讲话时则侧耳倾听,生怕听错。他的嫂子更是匍匐着爬到苏秦跟前,不停地跪拜道歉。后来苏秦在齐国遇刺受了重伤,凶手没有抓到,苏秦为了报仇,在临死前让齐王把自己五马分尸示众,并说苏秦在齐国谋乱,结果刺客为了邀功而自动露面,结果被齐王斩杀,这就是他生报死仇的故事。[悬梁刺股]:两则苦读故事,头悬梁和锥刺股。汉朝的孙敬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横梁上,一旦读书疲倦打瞌睡时,就会被系在横梁上的头发拉痛,清醒后继续学习;锥刺股即苏秦读书的故事。[两京收复郭公勋]:两京,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郭公即郭子仪。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来又连合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唐代宗时又采取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平定了仆固怀恩叛乱。郭子仪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年八十五寿终。
[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汉阙指代西汉,陈书即向皇帝提出建议。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十八岁时就因为能背诵《诗》、《书》和撰写文章而闻名乡里,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李斯的学生)了解到他的天分,就把贾谊召到自己的门下来学习,对他非常器重。后来吕后去世,汉文帝即位,吴公因治理河南成绩卓著而被征召到中央做了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就向汉文帝推荐了年仅二十一岁的贾谊。贾谊最初被召为博士(主要回答皇帝咨询的问题),因其学识渊博,敢想敢说,不到一年即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是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从此他的才华充分显露了出来。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一系列改革建议,发展了社会生产,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但同时也触动了当时权贵阶层的利益。后来汉文帝想再次提拔贾谊担任更高级的职务时,便遭到了功臣显贵们(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老粗)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汉文帝的宠臣邓通进谗言,结果贾谊被贬出京师,做了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受此挫折,一方面深感孤独和失望,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他仍以天下事为己任,时刻关注朝廷的政治经济大事,并经常上疏汉文帝陈述己见。过了几年,汉文帝想念贾谊,就把他召回长安。贾谊回来时正赶上祭祀完毕,汉文帝对鬼神的事有所疑惑,便向他请教,结果贾谊的见解让汉文帝感到很新鲜,一直谈到半夜方止。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写诗批评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重新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让他来辅佐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在任职期间,贾谊居安思危,深刻关注国家的政治形势,在所上的《治安策》(即《陈政事疏》)里,他提到了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并建议了应对措施,这些在事后看来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可是有一次,梁怀王刘揖入朝时骑马摔死了,贾谊对此十分自责和愧疚;他出于巩固中央集权考虑,建议梁怀王虽然无子,但梁国战略地位重要,不应撤消,最好让汉文帝的儿子淮阳王刘武为梁王,以应对国内可能出现的叛乱,这项部署在七国之乱时也证明是非常有深谋远虑的。第二年贾谊在忧郁中辞世,年仅三十三岁。贾谊的各项主张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如后来汉景帝时的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的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中央统一铸钱、对匈奴取得战争胜利等,以致于汉武帝十分感念他,甚至提拔了他的两个孙子为郡守。[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蕡]:唐廷即唐朝,对策是一种考试方法,把策题写到简册上,让应举者作文回答,策题多以政事设问,答策则相当于发表政见。刘蕡叫刘去华,是唐末时候的人,这个人一辈子的命运都是由他参加考试的一张试卷决定的,就因为他写了一篇叫《策论》的文章,既成就了他的千秋美名,也让他倒了一辈子的霉。事情是这样的:大和二年,二十三个进士去参加唐文宗亲诏的殿试,参加殿试的进士刘蕡,写了一万余字的《策论》,深刻探究了治乱之本。刘蕡在文章中,抨击宦官权贵,无所顾忌。可是那个时候是太监们专权,刘蕡的一番慷慨陈词,言别人所不敢言,说别人所不敢说,自己写得酣畅淋漓,朝臣们听着痛快解恨,但是那些擅权乱政的太监们听着不入耳,而且如芒刺在背。于是,手中握有杀人刀的太监,就要整治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疯汉子”。考官们自知刘蕡的文章堪称魁首,十分的钦佩,但他们宁愿把刘蕡拒之门外来得罪天下的读书人,也不敢得罪太监,因为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太监的手里。所以二十三个人参加殿试,二十二个人被录取,惟独刘蕡一个人落榜。刘蕡虽然没有考中,但一月之间,声名远播天下。朝廷录取的诏书宣布后,社会舆论哗然,都认为刘蕡被冤屈。谏官和御史台上奏反映,却被当权的宰相严加制止,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也都为刘蕡打抱不平,但是哗然归哗然,舆论归舆论,都代替不了腐败政府的政策,刘蕡最终还是没有被录取授予官职。后来,当朝大臣令狐楚、牛僧儒等先后上疏推荐刘蕡,征召他为幕府从事(幕僚,幕宾),授秘书郎(管理文化事务),而且“以师礼礼之”,可是,讲真话的刘蕡得罪了当权的宦官,最终还是被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客死他乡。
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羵。星冠对月扇,把袂对书裙。汤事葛,说兴殷。萝月对松云。西池青鸟使,北塞黑鸦军。文武成康为一代,魏吴蜀汉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
[言对笑]:言,言语,说话;通常认为的说话指人话,动物中会说人话的有鹦鹉和八哥,但也只是模仿。笑,人类是地球已知物种中唯一会笑的动物,对其他哺乳动物而言,露出牙齿则是挑衅以及威慑的表现。笑可以美容,因为笑的时候脸部肌肉收缩,会使脸部更有弹性,笑可以使人减慢衰老,“笑一笑,十年少”,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要是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可惜成年人每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孩提时代每天笑400次左右少多了。[绩对勋]:绩,成果,功业;勋,特别大的功劳。[鹿豕对羊羵]: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羊羵即羵羊,古代传说中的土中神怪,有一次季桓子打井时,挖到一个土罐形状的东西,里面有看起来像狗的活物,但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就派人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是羊,“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星冠对月扇]:星冠,道士的帽子;月扇,形如满月的扇子,即圆形有柄的圆扇,也叫团扇、宫扇、纨扇。[把袂对书裙]:袂是衣袖,把袂即握住衣袖,指握手,也有期待会晤或表示亲昵之意。裙是裙子,围穿于下体的服装,我国古时候男女皆可穿,现今多为妇女儿童使用;书裙指作书于裙,晋朝羊欣的父亲羊不疑任乌程县令时,羊欣十二岁,很得当时吴兴太守王献之的喜爱;夏天的时候,有一次王献之来到乌程县,碰巧羊欣正穿着新绢裙午睡,于是王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善于书法,醒来后更将其视为珍宝,多多加以揣摩学习,因此书法大进,后人则以书裙称好友来访,或文人间的相互雅赏爱慕,也用来称誉人的书法。[羊欣]:山东平邑人,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羊氏为泰山名门望族,著名人物有羊曼、羊续、羊秘、羊固、羊绣、羊祜等,这个家族“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羊氏家族世代擅长书法,因此羊欣善书颇有家学渊源,再加上他又是王献之的外甥,更得王献之亲传,故其书法见重一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谚语。[二千石]:古代官员的薪俸以粮食(谷物)计,1石=10斗,而1斗约为10到12斤,则二千石有二十万斤以上,如果按照大米2块钱一斤的价格来估算,一年的收入约在40万,因此二千石也就指很大的官,又见二冬“一品当朝禄万钟”句。
[汤事葛]:汤是商汤,商朝的建立者,他灭掉夏朝,开以武力夺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葛是商汤时的小国。传说葛国国王不祀鬼神,商汤曾帮他祭祀。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他继位作诸侯的时候,天下正处于夏桀的残暴统治时期,人民困苦不堪,因此商汤有意灭夏。他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同时争取更多的诸侯反夏,首先就从商的西部邻国葛(当时商在河南商丘北部,葛在河南宁陵北部)开始,葛伯忠实于夏桀,商汤怕葛伯将他的活动向上报告,因此就想把他争取过来。葛伯是个好吃懒做的人,甚至连祭祀天地神鬼的大事都不愿执行,商汤得知葛伯长时间没有祭祀,就派使者去询问原因。葛伯很贪婪的说,祭祀要用许多牛羊,而我们没有,又拿什么祭祀呢?于是商汤就派人送牛羊给葛伯,但葛伯将牛羊收下后仍不祭祀,商汤再次问原因,葛伯又说田里种不出粮食来,没有酒饭作贡品,商汤于是又派人去帮助葛国人民种庄稼,又安排了人手每天给这些帮忙的人送饭,但葛伯知道后,又派人天天来抢掠,有一次是个孩子去送饭,因为反抗抢劫竟被葛伯的人杀了。商汤见此,知道葛伯是不能再用帮助的办法来争取的,就率兵灭了葛国,葛国人民也全部归顺了商汤,在汤灭葛的行动,诸侯不但没有反对,还指责葛伯的不仁,被杀是咎由自取。[说兴殷]:说是傅说,殷是殷商,说兴殷指的是傅说辅佐殷商武丁安邦治国,实现了“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傅说出身卑微,但自幼聪慧,对国家大事颇有见解,但却无从施展。他在傅岩(山西平陆县以东)做苦役时,因为这个地方两山高耸,涧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就冲毁道路,而当时的奴隶们都是以传统的堆填土石的方法挡水修路,效率低且效果差。傅说发明了版筑的方法(即先固定两块木板,其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然后在板间填土夯实,筑毕拆去板柱即成一堵墙,跟今天的现浇混凝土使用模板施工相类似),这样筑路效率极高且坚不可摧,傅说也靠从事版筑来维持生计,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武丁。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个国王,年少时曾被父王小乙派到外地锻炼才能,以便将来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他来到傅岩时,掌管该项工程的头目向武丁推荐了傅说,结果武丁发现傅说果然是个经世济国的奇才。当时社会贵贱等级分明,奴隶是不可能当官的,武丁为了任用傅说为相,利用商人十分相信鬼神的特点,三年不管政事,自称梦见了圣人,并画出相貌令百官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了傅说。傅说被提拔为相后,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帮助武丁大力振兴政治、经济、文化,殷也商因此复兴起来,傅说也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天神”、“梦父”。[萝月对松云]:萝是藤萝,萝月即藤萝间的明月,又见十一真“萝月叟”句;松是松树,松云即青松白云,也指隐居之境。
[西池青鸟使]:西池是仙人西王母所居瑶池的别称;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青色的凤凰)报信,故称青鸟使;后人则多以青鸟为传达爱情信息的使者。又见五微“蟠桃紫阙来金母”句。[北塞黑鸦军]:北塞,北方的边塞;黑鸦军,唐将李克用统领的守塞军队,因穿黑色衣甲,故称为黑鸦军。[李克用]:唐末将领,著名军事统帅,因其一只眼睛失明,故称“独眼龙”。李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代效忠唐室,拓边守土,到唐僖宗时黄巢占领了长安,唐僖宗逃至四川后,起用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来镇压反叛,结果李克用的黑鸦军大出风头,先是大败黄巢大将尚让的十五万军队,接着又挫败黄巢的援军,迫使黄巢退出了长安。李克用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其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王朝。
[文武成康为一代]:文、武、成、康,西周初期的四个王,史称是承平之世(社会安定,天下太平)。[魏吴蜀汉定三分]:东汉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
[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曲是用曲霉和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此处为酒曲,借代酒;曲客即酒客,酒友。明月三杯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即月下饮酒时,人、影、月成三,此指饮酒。桂苑指开满桂花的园子,秋宵即秋夜。这句话是说在秋夜邀友人饮酒。[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桐是梧桐,因良琴多由梧桐制成,故代称琴,桐君亦指琴;薰风,初夏时的东南风,和暖的风,因上古时帝舜曾得五弦琴并作《南薰之歌》,故薰风亦指琴曲;松亭,松间之亭,或形状像亭子一样的松树;这句话是说夏日在松下抚琴。古琴另见二冬“绿绮对青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