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析强势领导人的优缺点

(2014-09-02 14:48:28)
标签:

财经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照美国大选,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外向、健谈、善辩、有掌控力、善于与人打交道。一谈起成功的领导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乔布斯、马云这样的,外向、强势、有掌控力。其实这是一个偏见,因为很多一样成功或更成功的人,可能会很内向、柔和且不具有攻击性,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就是因为从性格上说,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

  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天生具有“领导像”,这种领导具有的领导气质可以使他在逆境中奋进,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优点主要在于:

  1、源于自己内心一种强烈的驱动,他善于制定并描绘愿景,并能够把愿景传达给团队,由此打造一个卓越的团队。

  2、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个人魅力,能够团结一批人向一个目标奋进。

  3、具有领袖气质,善于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这种领导即能让下属不感觉疏远,也不会让下属过于接近自己,以保持一种神秘的掌控力。

  当然,他们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一是固步自封,难以改变。一个强势领导人一旦形成定见,轻易不会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偏执”。如果这种偏执的方向正确,那么组织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如苹果),如果这种偏执的方向错误,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灾难(很多,却不为人所知)。

  二是剥夺下属的思考力,不会培养接班人。现在很多爆得大名的老板或职业经理人,人们都会很怀疑一件事,他们离开的话,这个组织还能不能继续辉煌?

  三是王权思想严重,最终结果是下属都围绕着他去转,而不是围绕着组织的绩效转。山东某知名新能源集团,其一下属公司原来在外地办公,活得风生水起。可是自从被老板叫到总部基地办公后,公司立刻乱象丛生,据子公司负责人讲,其主要精力都用来应付老板让老板高兴,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公司事务。无独有偶,该集团另一外省子公司负责人曾感叹:“为什么我们还活得比较滋润(比其他子公司)?就是我们离老板远一些,不经常被‘关照’。”

  一个领导人,无论内向还是外向,无论强势还是中庸,因为身居高位,往往会被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下属蒙蔽。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反躬自省、不断自我更新的领导人,才是成功的领导人。

 

 

 

 

刚柔并济:领导者智慧与谋略的反映

 

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刚柔并济”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与谋略。或“刚”或“柔”也凸显了领导者的思路与风格。如何在两者之间选择,以达到领导者策略之最高?

  领导者的策略已不再是一种纯理性的思维运作模式,它往往越来越多地揉入了感性的因子。一方面发号施令,莫敢不从;一方面至真至纯,攻心为上。一刚一柔,使领导者的决策直中带曲,凹凸有致,凸显自己的非凡才干和谋略。

  刚柔并济是领导者智慧与谋略的反映

  “太刚易折,太柔则靡”,一般而言,领导者都不会让自己的思路完全偏向于某一方。走极端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式,也往往会导致后果的极端化,与持续发展背道而驰;铤而走险在许多时候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领导者要运用一种中性思维,实行“两手抓”战略,一刚一柔,刚柔并济,全面分析处理问题,在决策确立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权威,当机立断,说一不二,是为“刚”;另一方面又尊重下属意见,鼓励自由发言,是为“柔”。在处理内部关系问题上亦是如此,严格分清上下级关系与职责,不得逾越,是为“刚”;积极帮助下属解决困难,体贴关怀等,是为“柔”。刚柔并举、运用得当,既能确保企业运作的井井有条,又能稳定内部的团结协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如果实行单一的“刚性”领导,容易造成领导者的专权独断和下属的恐惧心理,从而造成上下级关系的“冰冻状态”,不利于工作积极性发挥和上层决策的正确率保证;而纯粹的“柔性”领导则容易导致管理的混乱状态和领导者权威受损,以及下属职员的肆无忌惮和有令不行,更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或“刚”或“柔”也能成就领导的风格

  刚柔并济是一种最为可靠的领导方式,但是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的或“刚”或“柔”。作为一种领导策略,它们有其自身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并能在各自范围内发挥积极的功效。这重在于领导能眼明心亮,掌握不同实际状况,掌握不同职员的不同心理特征,并综合评估。该运用“刚性”领导时,绝不能掺进“柔”的成分。正如一个在战场上指挥的将军,令旗一挥,必须全军冲锋陷阵,若稍有心慈手软,必挫伤进攻的锐气,降低战斗力。企业领导也一样,在正确的前提下,该一锤定音时,绝对不可以有任何讨价还价的可能;对某些屡教屡犯者,绝不可以始终原谅、“开恩”,而须不留余地地作出处理。

  当然,当以“柔”取胜时,也不可以夹杂“刚”的成分,否则会显得“冷面无情”。例如,当别人报之以友善与热情时,作为领导者也不可正襟危坐、不理不睬,而需要回应以相当的友好之情等。“柔”则和谐,“柔”则灵巧,“柔”也能散发出温暖的光辉,令人感到舒心惬意。不懂以“柔”换“柔”的领导,往往显得过于冷酷而不近人情,也不会被广泛欢迎。

  当然,至刚至柔也罢,刚柔并济也可,都在于根据变化着的不同情况及具体形势、具体问题作出区别对待,并无定法。取舍之间,都能展示领导者的策略与思路,而其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以理服人”。失去了“理”的支撑,任何策略都将归于失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