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bmiddle/77387e6dgb1679ed2bb54&690kv545" TITLE="莫扎特奏鸣曲 kv545" />
《C大调奏鸣曲》又叫《简易奏鸣曲》,莫扎特创作于维也纳,完成于1788年6月,众所周知的《简易奏鸣曲》,有莫扎特亲自注明的“为初学者的小键盘奏鸣曲”,这是莫扎特的晚年之作 。1788年的莫扎特内心阴郁倍感无助,然而这首作品却有着天真无邪的透明乐章,无处不弥漫着纯真的童心。
莫扎特的音乐似乎都是瞬间爆发式的灵感创作,仿佛听从着上帝的安排,在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中荡起激情。他的作品浑然一体,完美无瑕,题材丰富而深具个性。他的音乐总是那么诚挚、细腻、轻盈、流畅、华丽,充满对幸福的赞美与期待,在不知不觉中,抚慰我们的心灵。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仅结构、形式均衡统一,在主题的对比,和声的应用方面也更为娴熟。在他的笔下,那些看似松散的音乐材料之间总有一条极其微妙的“锁链”联系着。
545为作品编号。
K.和KV.表示的意思相同,都是克歇尔目录的标志,以此纪念为编辑莫扎特作品作出杰出贡献的克歇尔博士。K545是莫扎特两首很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另一首为K283)
它们写于莫扎特人生的两个不同的时期,K283是他18岁写的5首萨尔斯堡奏鸣曲之一,而K545就是著名的简易奏鸣曲,虽然曲调天真纯美,却是他晚年(32岁)时为初学者写的。
这首《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C大调,K545,作于1788年。共3个乐章:
1.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极单纯,音阶性的经过句后,以属调表现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与《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几乎相同。在左手与右手交互奏出分散和弦音型后,为呈示部尾声。发展部承接呈示部尾声音型,A小调两手交互发展。再现部以F大调再现第一主题,C大调再现第二主题。
2.行板,G大调,三段体。在阿尔贝提(Alberti)低音下奏出主题,变奏后以D大调像是主题衍生出的旋律。再经过主要主题的变奏后,以G小调经降B大调至C小调、G小调转调,引导主题再现后,进入尾奏而结尾。
3.小快板的回旋曲,C大调。回旋主题呈示后,第一插句为G大调,来自主题的8分音符音型,第二插句为A小调。主题作第三次呈示后,以8分音符的音群构成的尾奏结束。
钢琴曲未下载成功先听听口琴演奏吧,一样很美妙。
欢迎点击进入更多我的系列:
1.拉萨,神往更敬畏的地方
2.爱虽短暂,但却永恒......
3.史诗般的爱
4.夜游西安世园会
5.善于发现处处皆美
6.牵着蜗牛去散步
7.梦中的金蔷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