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思想
(2013-05-03 12:01:21)分类: 教育专著读感类型 |
谈及到“当老师,教语文”这一话题,是在读了著名语文教育家白金声老师的《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这本书之后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白老师对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领域,但许多理论与知识都与中学语文贯穿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是为高一等级的教学服务的。不仅如此,其中包含的先进思想理念都给了我们思考和探究的依据。
纵观整个语文领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有人交往交流的地方都有语文的存在,都有语文的实践与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巨大的源泉,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丰沃土壤。由这一点来看,语文教学就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这就需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不仅如此,语文教学还承担着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紧密不可分的关系,知识与国家文化精神显然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几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获取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听说与读写的辩证统一,培养语感与学习语法的辩证统一,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课内与课外的辩证统一,高效与低耗的辩证统一。而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应该就是其蒙学教材的特殊性,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的可贵性。百年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识字是语文教育之根,涵泳是语文教育之本,自得是语文教学之道,生活是语文教育之源。如果真能做到在语文教学中自得受教,那就真正能体会到生活为人的本质了,语文教育中的“学”与“教”就是在体验生活之本。
中国传统语文的教学方法中提到有自学法、诱导法、直观法、精讲法、记诵法,圈评法、提问法等等,有很多方法至今还用于学校教育中,不得不承认这些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在还较为提倡一种“注提”实验法,其教学指导原则是从系统论看整体性教学原则,从矛盾论看主体性教学原则,从认识论看实践性教学原则。而整体性原则体现的是学习语文的科学程序,主体性原则体现的是学习语文的内发规律,实践性原则揭示了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这一实验法旨在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语文世界,运用合适的指导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习惯,能让他们畅游在语文的天堂中,这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是符合课改中“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在语文学习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也需要清楚。所谓的语文学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内涵及其丰富。从宏观上讲,它既包括基本的语文活动方式,又包括基本的思想方式。具体而言,语文学法由五个方面构成,即学习程序,学习技能、学习规律、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由此展开的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有基本的识字、写字方法,基本的阅读方法,基本的习作方法,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和基本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同时作为老师,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进行学法指导,根据课文特点相应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实践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定期总结和交流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方面,白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独到的理论想法与见解。他深刻主张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从要求上体现阶梯性,从过程上体现渐进性,从方法上体现阶段性—呈现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中透视出因材施教的理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特点,不同感知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特点,甚至于不同性别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为了发扬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需要科学地制定学法目标,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灵活地选择指导方法,有效地实施个别辅导。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法指导中,应知道学生选好读物,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常见文体读书法,例如诗歌阅读法、寓言阅读法、童话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中,根据作者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如今这种模式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讲本位”向“读本位”、“知识型”向“能力型”、“教法式”向“学法式”的发展转变,从而更好地确立了导读教学的理论框架,树立了“双主体”的教育观,“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寻导学读”,构建了“四环节”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导预读,导细读,导议读,导练读”。
书中很大一部分还提到了作文教学。对于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包括主题论点的形成,题材论据的精选,精妙娴熟的表现技巧的积蓄,还有素材、语言、技法的积蓄,作文就是要开生活之源,引阅读之流,最重要的六点是观察,感受,阅读,背诵,记录与视听。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忽视其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因素,训练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没得表达能力正是在作文审美教育中的主要要求。而情感因素在作文中式必不可少的,因为情感是诱发和推动写作活动的力量,只有注入了情感的篇章才能有血有肉。对学生来说,观察生活,那是对作文的需要感;激发兴趣,那是对作文具有兴奋感,对教师来说,耐心细致的指导,是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多加肯定的评改,是畅所欲言的源泉;宽尺度的评分,是成就感的鼓励;表彰式的赞扬,是欢乐感的建立。正确认识这些指导思想,才能让更多的执教者学会如何有效教学,让更多的受教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