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李清照:满地黄花梧桐雨

(2015-07-09 11:56:28)
标签:

杂谈

http://ww3/mw600/772df68fjw1ecnojkkchdj20kd0dwdjt.jpg

赏析》节选  

第八章“当行本色”、“别”—— 绿肥红瘦李清照

二、李清照词女性特征

 1、女性自我形象的系列展示

(3)嫠妇:国愁、家愁、人生愁。3


艺术上,
 
1、突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以六种自然景物、生活细节等引发感情活动层层渲染悲愁之情。

2、大量使用叠词。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形式美、音乐美和感染力。“寻”、“觅”在意义上相近, 这里二者同义复用, 具有错综之美, “寻觅”的重复之中,突出了作者在遭受一系列打击之后恍恍惚惚, 亦真亦幻的一种心态。显得缓慢而又惆怅。

    “冷冷清清”, 是寻觅的结果,是萧杀的秋季带来, 更是作者在经历暴风骤雨后所受的精神创伤。——失去所有的亲人与温暖的外在感觉。

    “凄凄惨惨戚戚”,如果说“冷冷清清”先感于外, 而“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凄” “惨”和“戚”都当“悲惨、悲伤”讲。再三重复叠加是为表达作者切入肌肤的凄苦之情, 且“凄凄” “戚戚”同声,而间以“惨惨”,变化中的回荡意味强烈。以声衬情, 极富“顿挫凄绝”之感。

    这些叠词的运用, 除大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之外, 更突出了语言的形式美、音乐美, 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音韵流转。充分表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写作中,注意充分发挥汉语字词的声情效果。

    首先,除十四个叠音词外,还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

如将息,黄花,憔悴,黄昏,点滴,都是双声(近似双声);

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双声叠韵是汉语特有的表达,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会强化作品的音乐美,悦耳动听,从而产生更加良好的表达效果。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大量采用双声、叠韵字,形成了词独有的繁复、典丽的风格,

第二,多用齿声字(齿音d)及舌声字(舌音j q x zhi chi shi z c s):

    《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

    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

    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
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4、善于点化前人甚至自己的词句,词中: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正点前期词作《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夕日鸿雁传情,但如今雁在人去,相比之下, 看到旧时之雁, 只能使作者平添更多愁, 愁上加愁,千古之下, 读之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而“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点化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愁正苦,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细雨落到梧桐上, 休无止又洒落到地面, 这是梧桐落泪, 更是人心落泪。李清照不仅善于用典, 而且往往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即能将前人词句不着痕迹地融于自己词作中。这正是其艺术性所在。
总之, 《声声慢》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从内容而言, 全词主要表达一个“愁”, 但作者并未直接言愁, 而是从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几个方面层层铺来, 无一处不是生愁、牵愁、助愁的。结尾处虽捎出一个“愁”字, 却显得难以言说, 包容不尽。可谓蕴蓄深厚。从形式来看, 大量叠字以及双声、叠韵、舌齿音的交替使用等使全词读起来具有非凡的音乐性, 有行云流水之妙。概而言之:音韵流转。因此《声声慢》创造了声情并茂的艺术佳境, 成为我国古代词坛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梳理词人的作品,大致看出词人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到娇憨妩媚的少妇,再到孤苦无依、愁怨满怀的孀妇的人生历程,勾画出词人生平不同阶段的鲜明形象。

    李清照笔下的这些形象,在词坛上是空前绝后的。由于词坛上婉约词主要是男性作家写女性主人公,因此女性形象往往支离破碎,性格也比较模糊如温庭筠描绘的主要是贵族妇女,但由于他注重的只是女性的衣装饰物,容貌和情态的描绘,忽视了女性的心灵与性格的刻划,因此形象往往空虚苍白。

    柳永是以歌楼酒馆中的女子为词的主要描绘对象,他虽然注意了女性性格的描绘,所描绘的女性都热情泼辣,她们追求爱情也非常大胆率真,但这些形象不免带着市民阶层的浅薄、庸俗、轻浮。而李清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同,她们是富有情感、理想、才华而又饱经忧患的李清照的自我写照,她们无论是性格的完整性,还是形象的鲜明性及思想意义,在词坛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