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EDxNanjing 2012 Inpsired by Emotions 】谈人和机器人的共同之处 

(2012-12-22 19:17:36)
标签:

杂谈

談人和機器人的共同之處

 

程序控制行為是人与机器人的共同之處。

人是一个活的生命機體,机器人則是人用無機材料製造出來的一个智能工具,兩者不可相提并论,之間有着種種的差别。然而,在这差别中間,我們卻發現,人与机器人之間卻存在一个共同之處,即兩者的行為都受各自的程序控制。虽然,机器人的程序是人設置并安装的,但这并不妨碍人們通過兩者的比較來認識人生命自身所具的程序制約性。机器人的動作受程序控制,人的行為也同樣為程序所控制。如果我們留心生活中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種種事情,我們會發現,支配我們行為的通常不是我們的想法。就像機器人一樣,我們不能對我們的性體結構做任何改變。比如長高幾分行不行?不行。兩個眼睛一個放在前面,一個擺在後面行不行?不行。有些中國人不喜歡自己的黑頭髮了,要讓它長成黃的行不行?除了染,也不行。經常,我們也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應該做的事情,堅持不了,不該做的事情,克制不了。比如我們明明知道這杯酒不能喝,并告誡自己不要喝,最終還是把酒杯舉起來,“忍不住”讓酒下了肚。

 

人的意志主体性使人误以为是人的意志而不是生命的程序在指挥人的行为。

机器人受程序控制,这是受过一定科学教育的人都能理解的。但说人也是受程序制约的,不仅一般人,就连受过一定科学教育的人也很难理解并认同。雖然我們經常幹出一些上面所說的“忍不住”的事情,但我們並不認為有另外一種程序性的力量在支配我們。

人们通常认为,人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生命,人可以自由地指挥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由什么程序来支配人的活动。而这正是人自認為的高贵之处,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有一个自我认同的意志主体,这个意志的主体经常凌驾在人的各种行为之上,让人感到,好像是这个主体在支配人的各种行为,从而使人无法察觉到隐藏在人的行为后面的程序力量。

现在,我们举一个自我意志和程序之间冲突的例子,来说明程序对人的行为的支配性。

比如讲话。我们经常为自己讲的那些精彩的话感到自豪,以为自己很有本事,同时也为自己讲的错话而懊恼。有时我们讲着讲着,发现自己的话有问题,想忍住不讲,忍一次忍住了,忍两次忍住了,忍三次忍不住了,话呱呱地讲了出来。嘴很快活,为什么?因为它讲出来了。心里很难过,为什么?说的话犯错误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戒烟,明明知道抽烟不好,但忍不住要抽等等,这些都在表明,不是人的意志主体而是另外的一种力量在支配人的行为。如果我们观察得仔细,我们还能发现,不仅是生命的一般活动,就连思考这个最具人类特点的行为,也不是人能够决定的,看起来是我们让大腦在想,實際上是大脑自己在想。想什么不想什么是由另外的力量来决定的。在這個力量面前,有時候,我們連不想都辦不到。这个力量便是生命的程序力量。

 

人不能認識自身的程序制約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的生命程序本不具有自我認識的功能。

人是理性的生命,能夠思考分析各種問題。凡是人能聽到、看到、觸摸到甚至想到的事情,都想把它搞清楚。爲了搞清楚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我們不知道設立了多少學科進行研究,并不斷地傳遞研究的知識及成果,但我們從來都沒有認真地想過、研究過制約我們自身生命行為的內在機制和力量。爲什麽呢?因為絕大多數人的生命程序中并沒有認識自身的設置。例如眼睛是那麼的重要,我們看世界全靠這雙眼睛,然而眼睛卻看不到眼睛,這很遺憾。但更遺憾的是我們連想看眼睛的念頭都沒有。

 

基因的發現,使人對生命程序的認識進入現代科學體系,從而具有客觀性和技術性。

雖然絕大多數的人不具有認識生命程序的能力,但并不意味著整個人類都沒有這種能力。一些有著特殊天賦的人,他們不僅天生具有認識自身生命奧秘的興趣,而且具備這種認識的能力。從遠古以來,有許多這樣的異人產生,他們用各種辦法和途徑,探索到生命奧秘,并將之公之於世。比如《黃帝內經》的著者,《道德經》的著者,《易》的發明者,經絡的發現者以及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佛等等,他們用自己的體悟清楚地向世人闡述了生命的程序性,并發明了種種的辦法,讓人來體悟和超越生命程序對人的制約。比如靜坐、內省、吐納、內觀禪修等等。但由於這些辦法重在個人體悟,缺乏客觀的公示性和技術上的可檢驗性,而不能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運用生物工程學的手段,對人的生命的密碼進行研究,發現在人的生命背後,確實隱藏著一個制約著人的生命體徵以及行為的程序。這個程序被生物學稱為基因。不僅人的性別、高矮、胖瘦受程序制約,就連性格、健康、壽命也受著基因的制約。這是一個無庸置辯的客觀發現。這個發現使一向自以為是的人感到了無奈與軟弱,不得不接受程序制約生命這樣一個事實。

 

對生命程序認知的方法由文化所決定。

不同的文化對生命的程序有不同的認知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获得对生命程序的知识。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方法。西方是信仰上帝的。西方文化認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的。人偷吃智慧果有了自己的意識,從而被逐出了天堂。因此人的意識便是人的原罪。只有上帝和上帝創造世界的規律才是真正的知識,這個知識是客觀的,可以證明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便以可以被證明的科學作為認識世界的知識和方法。基因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基因的發現對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子造人的說法是一個衝擊。上帝是無限的沒有基因的,而人則是受基因制約的。這表明人的生命是按另一個原則產生的。這個原則是什麽原則呢?這是繼基因發現后,西方文化在邏輯上必須解釋的另一個課題。

通過體悟獲得對生命程序的認識。這是中國智慧文化特有的方法。中國文化認為萬事萬物是基於真理而產生的。不同的是儒道教認為萬事萬物的產生是真理運動的結果。真理被稱之為道。道生萬物。佛教則認為真理是萬事萬物得以產生的依據,被稱之為性,而具體的形成則是由各種因緣來決定的。這叫“緣起性空”。中國文化認為,真理是生命的本體力量,人可以通過對真理的體悟,用這一力量來認知生命的程序運動,甚至改造生命的程序。上面講的靜坐、內省、內觀以及禪修,都是基於這個認識而建立的方法。本來這些方法都是各人主觀體悟的方法,缺乏所謂的科學依據,而基因的發現,則使這些本來難以客觀公示的體悟,得到了來自科學的支持,從而被作為客觀的方法被人們接受。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願望通過這些方法來瞭解生命,獲得自在。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方的現代科技證實并支持了中國認識生命的古老文明。

人的生命程序由誰設定。

機器人的程序是人設定的。人的生命程序又是誰設定的呢?現在生物科學發現的只是基因本身,至於這個程序是誰設定的?是依據什麽來設定的?尚未進一步地開發。對這個問題有明確說法的是佛教。佛教是因果論者。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人用自己行為為自己編寫了自己的程序。佛教的三世因果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佛教認為人來到這個世間便帶著一個生命的程序。這個程序佛教稱之為業。業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不是無中生有的。因此,生命形成之因從邏輯上講一定先於生命形成之前。在生命的過程中,佛教認為,雖然人的許多行為作為一個結果已經被設定,但由於人的主觀意識的參與,使結果的實現加入了新的意願,用佛教的話來講,也就是又造了新的業。造了新的業就意味著又造了新的因。有因就會感果,即造業一定會受報,因此,人們得為他的行為繼續承擔責任。這便是所謂的三世因果說。當然,事情實際上非常複雜。這只是佛教的一個看法。在這個世界上關於生命程序的形成有很多種看法,但數佛教的看法最有邏輯,最有體系。簡單地向大家介紹,只是告訴大家還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在。

 

人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改造自己的生命程序。

人的生命程序有一個潛在的目標,就是根據程序的設置來完成生命的過程。然而這個程序是不是不可以改變呢?機器人在目前的設計條件下,是不能自己改變自己的程序的。人能不能呢?如果不可以改變的話,就成了宿命論者。世界的發展就會停滯。而事實上并非如此,一切都在發展和變化中,這便意味著我們雖然受一個被設定的程序的制約,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一個新的結果。如果人們通過願力為自己設立了人生目標,並為之奮鬥不已。這個目標如果不是程序里有的,而是人超程序設立的,那就意味著人已經在改變自己的生命程序。當然,這種改變未必就能成功。程序的力量很強大。然而,在人為之奮鬥時,這種奮鬥的力量如果超過程序自我實現力量時,人便獲得了成功。佛教有一本書叫《了凡四訓》,講的就是一個人如何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故事。就像許多教徒所說的那樣,真誠的祈禱和努力會使事情得到改變。

 

靜坐、內省、內觀、禪修可以提高人的修養。

誠如我們上面所講,人的程序支配著人的行為,然而,程序支配人的行為的過程中,人的覺知卻可以對這個行為進行觀察並進行抉擇。比如講話,雖然程序讓我們不停地講,當這個講話顯得明顯不合適的時候,我們能覺知它,並且希望停止它,這表明人既有覺知的能力,也具有抉擇的能力,只是由於抉擇的力量不夠大,只好任由程序支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講一些自己並不希望講的話。當我們的覺知變得更敏銳,並且抉擇的力量更強大的時候,我們便能夠擺脫程序的制約,停止講話,進入我們想達到的自覺自在的狀態。

我們知道,人的生命活動是一維性的,也就是線狀的按順序展開的。用佛教的話講,叫做念念相續。一個內容的生起,總是有開始,有高漲,有結束的。剛開始的時候,力量總是相對弱。如果我們的覺知足夠敏銳,我們便能在開始的時候就能發現它,並且不給它提供進一步展開的條件,使其不能實現。比如憤怒。憤怒的情緒生起的時候是由弱變強的,在怒髮衝冠之前,它有一個由腳下或者由胸中往上走的過程,當我們能夠覺知它的最初生起,全身放鬆,不給它做功的條件,這個火便會退下去。當然退下去還會生起來,生起來再退下去,往復幾次,這個情緒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業就被我們轉掉了。

用什麽辦法可以培養這種力量呢?辦法很多。其中有一種叫靜坐觀呼吸,可以培養人的覺知力、定力和抉擇力。大家不妨瞭解一下。也許有用。

如果一個人有了這樣的能力,他的修養一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時,由於我們對生命程序的認識和自身覺知力的加強,在我們與別人發生糾葛時,往往會自然地生起原諒別人的心情,自然會變得大度大氣,因為我們知道許多人之所以做一些傷害我們的事,不是他們故意,而是受程序的支配。用佛教的話講,只是一個業。我們怎麼會和一個業生氣呢。當一個人的覺知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一定會生起不和一個業生氣的智慧。如果人人都能如此,社會一定和諧。

 

★對生命程序的體悟可以使我們逐漸生起瞭解世界實相的智慧,建立起理性的世界觀。

在尚沒有生起瞭解世界實相智慧的人的眼裡,世界的存在是絕對的,天生的,不變的。在有了對生命程序的認識和體悟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看法是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基因決定生命的形式。不同的基因使生命呈現不同的形式。所有的生命都是以自己的感官來接觸和瞭解自己身置其中的世界。當不同形式的生命面對同一個世界時,因為感官的差異而造成感知上的差異。比如,用人的眼睛看世界是一個樣子,用鳥的眼睛看世界又是另一種樣子,如果再用魚的眼睛看世界的話,樣子就又不一樣了。這樣,我們便知道了,世界本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樣子,所有的樣子都是自己看出來的。原則上講,長什麽樣的眼睛,便看到什麼樣的樣子。聲音也是一樣,不同的耳朵聽到的是不同的聲音。美國宇航局曾經把地球人類發出的各種聲音錄下來放在宇宙飛船里,假如宇宙中確有其他生命的話,希望他們能通過這些錄下來的聲音來瞭解人類。當然,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聲音的音頻是無限的,如果外星人長著一雙類似于人的耳朵,他們一定能聽得見所錄下來的聲音。如果他們的耳朵能聽到的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人的音頻的聲音,那麼,他們將什麽也聽不見。如果他們有儀器的話,也可以借用儀器來轉換。如果沒有,就猶如和虛空在交往。當然,我們還可以思考,比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程序,兩人交往,也就是兩個程序在交往時,是不是要有一個平臺呢,就是說需不需要一個更大的程序來支持呢?如果說人類有一個自己的大程序,那麼人類和其他的生命交往時,是不是也需要在一個更大的程序里進行呢?當然程序是一個變化的東西,變化的東西就一定是生滅的,沒有自性的。它一定要靠一個不變的體性作為支持。世界是無限的,體性也必然是無限的。無限的即是平等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無限的有限顯現。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對生命程序的認識和體悟,不僅可以開闊人的視野,而且可以引起一次觀念上的變革。

 

 



http://s6/mw690/772d8733nd16f278505b5&6902012 Inpsired by Emotions 】谈人和机器人的共同之处 " TITLE="【TEDxNanjing 2012 Inpsired by Emotions 】谈人和机器人的共同之处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