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能在TEDx活动中进行专家组讨论、辩论或是问答环节吗?

(2011-06-09 16:4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关TED
因为收到 TEDtoChina 来信

TED 活动规则中 不允许 现场当场的互动讨论,  所以本次沙龙活动 不再以“TEDxNanjing”的名义举办,并由 “TEDxNanjing 6月份主题沙龙----------当“公益”遭遇“创意” 更名为
 “南京市首届公益交流展示会 主题沙龙 ”----------当“公益”遭遇“创意”,

决议如下: TEDxNanjing团队 作为协助方 邀请嘉宾参与此次活动,而非主办方,主办方:爱德基金会。

douban
renren
sina
weibo

各个网络平台上 上关于此次活动命名 均已做修改,特此通知。
此事 是因为我们对活动规则不了解 而导致的,在此向大家道歉。

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多了解规则 更好的更有序的开展TEDxNanjing的活动  :)


----------------------------------------------------------------------
在tedtochina的FAQ里对问答环节做了详尽解释:
我能在TEDx活动中进行专家组讨论、辩论或是问答环节吗?

不行。TED大会的框架并不包含专家组讨论、辩论或是问答环节,因而在TEDx活动中也不被允许。会场主持可以在演讲结束时提问嘉宾1-2个问题。倘若你想举办专家组讨论,应该与TEDx活动环节完全脱离。

但 说真的我认为:一方面,TED的DNA固然重要;另一方面,目前内地缺少“沙龙”真的非常遗憾,如果能把问答环节放进去,或许要“取巧”——把它放置在活 动的最后以彰显独立性并冠以“沙龙”的名号——以此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又能推动一种思想讨论交流风气的展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举个例子,算是告一个小状吧,中大珠海校区也办了一次小型TEDx分享活动,最后的答问环节真是精彩非凡,个人觉得学到的东西和18分钟演讲是等量的。

Tony是否能详细解说一下,为什么TED规定的如此严格,说是“分享”,却设定了如此条件阻挠“进一步分享”?
有一个说法是“讲者应该在18分钟内说完要表达的一切,让观众无法发问”,这有道理。但转念一想,观众的思维可不仅仅限于讲者的内容啊。

有多冒犯,还请见谅。

郑悦,TEDxUIC

---------------------------------------------------------------------------



TEDx的活动是不能有问答环节的,并且每位讲者的演讲时间是不能超过18分钟的——这二者都是为了保持TED的DNA。这样的活动是不能以TEDx的名义来做。

TED大会要求讲者在18分钟内结束演讲以及不设置问答环节,是有理由的,我尝试解说如下:
--------Tony Yet

1)18分钟演讲

人 的注意力所能坚持的时间是很短的,通常顶多就十几分钟。另外,也不是所有TED演讲都是18分钟的,有的人也许他讲3分钟、6分钟、9分钟,会讲得更好 (例子:Derek Sivers, Tom Wujec等人的演讲)。关键是要把某一个核心的idea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述出来(可以是演讲或表演)。

2)不设问答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问好问题的,而大多数观众对TED活动(至少是讲者)的期望是甚高的,一个烂的问题就足以影响整个活动的质量。

但 没有提问环节不代表观众只能被动的去听。TED大会(包括TEDx活动)设置了非常充裕的中场休息时间(session breaks),通常是半个小时左右,甚至更长。中场休息在会场外的露天空地进行会最为合适。观众可以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跟讲者去交谈,也可以跟其他的观众 去进行交谈(当然,前提是你要主动去搭话),这个时间里他们谈论什么谈多久都没有问题,并且肯定比直接台上台下的问答更精彩。

假如只是观看TED视频的TEDx活动,主持人(facilitator)可以邀请大家在看完了所有的视频之后进行分组讨论,但不能有主讲人(keynote speaker)。


TED考虑到大家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人的“求知欲”,但是她是非常好的安排了在那些合适的地方。
-------- James (Zhenyu) Liao :

TED考虑到大家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人的“求知欲”,但是她是非常好的安排了在那些合适的地方。

我 非常同意在演讲中,不应该提问,特别演讲者都是TED请过来的嘉宾和客人,我想TED为了对嘉宾和客人的尊重,不应该让在场的人对演讲者提问,举个很经常 的例子:有些TED演讲中新的思想,有人会不同意,难道要让请过来的嘉宾在准备了一场演讲后还要跟别人争论?答案是:可以争论,但不是在演讲后的台上。

在TED的网络上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账户,每一个TEDTalk下面都可以留言,提问,讨论,甚至开始和参加活动,这些都是在TED Conversations 里 http://www.ted.com/conversations 因为那里更加合适,最主要的是更加公平的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提问和讨论的互动,而不是只是给了当时在场的观众。

在我们TEDtoChina网站上,看看可不可以建起类似的互动平台?当然我理解这技术中的挑战不是简单就能搭出来的。其次,是要跟TEDtoChina里邀请的嘉宾有一定的约定说他们会同意在网上跟世界观众们互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