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的门》说什么

(2015-01-19 15:39:07)

《羊的门》说什么

李佩甫的小说《羊的门》一度被传说成河南某知名村与某高官子弟之间的真实故事。实际上,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当然首先要说故事,而作者说故事的目的通常是要寄托或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和认知的。

《羊的门》开篇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平原上的草,借助呼国庆的口不厌其精地描述了平原人的气,依靠呼天成的修行又大段大段的引用了《达摩易筋经》善本的理,期间还巧妙的借助支书呼天成与许田市委书记李相义之间的对话体现了民间古方的针锋相对。泥蛋子棋、呼家面、呼家绳床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素材的引入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作者理解的道。

道实际上就是路,用鲁迅的话讲:“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羊的门》讲得“道”不是走得多了的那种成熟的路,而是分开经济与杂草,刚刚开辟出来的那条路。

到过西北高原的人都清楚,开辟一条路是不怎么需要风险的。西北高原的人们喜欢沿着沟壑走,从天空俯瞰,所有的路都不突兀,都不显山露水。所有的路都蜿蜒在沟壑之中。走在这样的路上无需担忧木秀于林的风必折之,因为路两边有夹沟相护。

《羊的门》的故事发生的平原却不是这样。在平原上开辟一条路需要智慧和勇气,一不小心踩坏了别人的田,会有人不乐意到和你拼命的程度。或者你高估了平原上的平坦,马上就让你在不大的坎坷里熄火。从另一个角度讲,对所有人而言,大家脚下都是一片平原,一样的土,一样的脚力,要想走出比别人更快的速度,更稳健的步伐,单纯在自己身上或者要开辟的路上下功夫都是远远不够的。

呼天成选择了经营人心,他一生都在经营呼家堡的人心和人脉。他把呼家堡这方小天地经营的风生水起,整个呼家堡的人心就是呼天成自己的人心,整个呼家堡也只有呼天成一个人的声音,整个呼家堡只有胡天成一个脑袋在维持运转。

小说结尾,作者对这种自己塑造出来的小生态表示了自己的隐忧,一下子将小说推向高潮。

实际上,天地间的道是无解的。任何一种模式或者成功者的“道”在被口耳相传时已经成为不可复制和再现的过去式。

人生天地间,以一口气的形式来标志存在。

人一生的修行实际上就是在守这口气。气若在,生命便在,气若散了,生命便宣告终结。气,靠人守,守得好能虚一而静;守不好便声色犬马。虚一而静者能以气聚人,谓之人气;声色犬马者以气逼人,谓之气人。以气聚人,赢得人气者最终自己的气不加分毫;以气逼人,善于气人者结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好在能量守恒、造物公正。不管你有人气还是气人,不论你的那口气守得好与不好,到了一定的时候,终归要断气,气断掉了,人就挂了。

这样看来,人一生无论怎样修行都不能让福禄寿增加半分。真正悟到这一点的修行者惟求少损。人一生的努力也不是为了求圆满,而是不要有太多的遗憾,不要死得太难堪!

呼天成用一辈子的时间领悟了平原上的气,他甚至试图以一己之力运行这股气。在某个特定的故事情节中,甚至在某个固定的历史阶段,他成功的驾驭了呼家堡这个小生态的气。但在小说结尾,我们看到一个濒临断气的呼家堡。从这个意义上讲,呼天成的成功也恰恰是他的失败。

呼国庆用在呼家堡生活的学习经历认识了平原上的气,他一度试图用自己的小聪明拜托或驾驭这股子气,在与这股气角力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化作了这股气的一部分。

天地人谓之三才,三才之中,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生天地间,上下有道,自然乐道。甚至许多人都试图在有生之间或者百年之后立下自己的道。遗憾的是:人道在活,立道即死。

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表述了学、道和为的关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大概才是老先生的真意。如果你在学做人,那么,越勇于实践,越努力去做学问长进越大。如果你在立道,那么越贸然出手,越拼命做事,你所主张的道便越站不住脚。

遗憾的是,人的一生既不是单纯为学的一生,也不是单纯立道的一生。它是活着的一生。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否定之否定自己认知或者刚刚立起来的道。

人一生都在为学与立道之间寻找的平衡点大概就是中庸了!

或者,这又是一个立不起来的亦或注定要被结构掉的“道”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