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茨河老街行

标签:
襄阳谷城老街茨河抗日战争抗大鄂西北会馆庙宇 |
分类: 襄阳好风日 |
http://s13/bmiddle/772b2421ta672bef21a4c&690
http://s16/bmiddle/772b2421ta672c4f20c9f&690
破败的老街
http://s9/bmiddle/772b2421ta67448b615e8&690大户人家才有的高墙
http://s16/bmiddle/772b2421ta672c9a6feff&690
手纺所旧址
http://s11/bmiddle/772b2421ta672d0eb31ea&690
街上的青石荡然无存
http://s1/bmiddle/772b2421ta6744d70c010&690
http://s13/bmiddle/772b2421ta67450f72fbc&690
http://s3/bmiddle/772b2421ta674549a1fd2&690
古渡口人家
http://s11/bmiddle/772b2421ta674582b69da&690
http://s12/bmiddle/772b2421ta6745cbd1cbb&690
http://s14/bmiddle/772b2421ta67460ff32cd&690
http://s12/bmiddle/772b2421ta674633c4e6b&690
http://s10/bmiddle/772b2421ta6746609b249&690
http://s1/bmiddle/772b2421ta6746a72f190&690
冬日里,太阳暖暖地照着,万木凋零,枯枝败叶铺陈各处。从茨河街上的民居群中七弯八拐才绕到河边,并不见老街的踪影,幸亏一位老妪指引。
茨河老街始建于隋朝,原为上下两条街道,一条名上街,一条名下街,上街经逐年改造依然存在,不过原貌不再。现在所说的老街实际上过去的下街,它座落在汉江边的山半腰,四周林木繁茂,脚下江水依依。一条窄窄的石阶在泥土和枯草中时隐时现,仿佛不甘于被岁月掩埋。踏着石阶下来,一些断壁残垣和尚存的破旧房屋陈现于眼前,这就是名噪千年的茨河老街。
距茨河老街不远有一座建于隋大业年间的承恩寺,相传隋炀公主因这里的神水治好了癞疮,隋炀帝为谢神恩而建寺。自隋朝建街以来,茨河下街逐渐成为四川、陕西等西南地区水运货物的商贾云集之地,可谓航运通四海,贸易达三江,繁荣无比。后来由于下街受地形限制渡口容纳有限,一些大型船舶和一些货船,便停泊到上游码头比较平坦开阔的庙岗渡口,使庙岗渡口也呈现出一派人欢马叫,车辆川流不息,货物积成山的繁忙景象,渡口因茨河下街的繁荣而兴盛。这样说来,茨河老街当年的繁华也算是沾了承恩寺的光。
各地商户的到来,在长约300米的下街兴建了各省会馆,特别是陕西、四川、湖北、山西馆,香火旺盛。即使从那些尚存的屋上仍可以看到雕梁画栋,高墙飞檐。鼎盛时期,文昌宫、火星庙、阎王殿、临寄寺更是气势恢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公路通车后,沿公路两侧建成集贸市区,下街为居民住宅区,后来,人们纷纷搬到新街居住,老街的房屋在风吹日晒雨淋中日渐腐朽坍蹋。
我们在一扇贴了对联的门前,好奇地从门缝向里张望,门突然打开,一位老妇人有些不高兴地问我们做啥,使我们大吃一惊,还以为遇到了鬼呢。问明来意后,我们也提出了疑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住在这蓼天野地?老妇人说:“新街上人多,她喜欢辟静,后面有块菜园子也可以种菜打发时间。”行进间又碰到几个在老街空地上开荒种菜的人,原来,一些没有墙壁的宅基地上有的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各种青菜。沿着石阶下到古渡口,渡口旁的一处房子上了锁,门框上还贴着新对联,看来这座房子也还有人住。看来并非只是我们爱这老街。
老街宽有丈余,据说,当年的道路为青石铺就,两旁庙宇、会馆飞檐拱宇,气势磅礴,图腾彩绘,青砖碧瓦。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石道路,据当地人说,那些漂亮的青石都被人拉走不知所踪,只剩下些许青石墩被遗弃在荒草丛中。当年那“一步踏三桥,三步跨五庙”,登石而攀,观小桥流水的景象再也没有了,留给后人的只有满目苍桑。
老街向西,有一座稍显完整的院落,门上方厂石刻的“两益”清晰可见,这便是当年的文昌宫,抗日战争时期成为“行政院农产品促进委员会茨河手纺织训练所”,这个由鄂西北区党委1939年1月创办的手纺所,是我省抗日战争时期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中共鄂西北特委在此开展革命活动,董必武、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亲临视察、讲课,为抗日前线培训了200多名领导于部,被誉为“鄂北的陕北学校”、“鄂北的抗大”。山西会馆是手纺所的实习工厂,江西会馆是手纺所的木工厂、宿舍和临时课堂。现在除手纺所所在的文昌宫还存在以外,其它会馆早已垮蹋。
沿着老街的街道从东向西,有的房子虽然破旧但依然立在那里,门上也还上了锁,从窗户里看进去,随便扔着一些破旧的家俱,有的则只剩下摇摇欲坠的房架。
与老街隔河相望的是一片沙洲——一个月牙形的“江心岛”,大约 500亩,丛生的芦苇、郁郁葱葱的垂柳,飞翔的白鹤,一二间草屋,闪着点点光辉的沙滩,构成一幅美景。
老街一行,不知何故,心里被塞得满满的,是沉重是惆怅是难过,说不清楚,总之不爽。我看了五年前有人拍的老街的照片,我又看了二年前有人拍的照片,那些照片中的景物于今有了很大改变,有的已不复存在。再过几年我拍的这些景物还会存在吗?2009年茨河老街被纳入了市级文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