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元月姚师弥留之际,于病榻之前嘱我以重托。叫我在他老人家身后,将他所有的文字资料妥善整理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遗产。恩师仙逝之后,在敖石鹏先生的主持下,由承光师弟陪同将姚先生住所内凡带有文字的纸张、本簿、信件、书刊、杂志甚至一些毫不起眼儿的不规格纸片包括广告包装纸、香烟盒之类的物件加以收集整理,所有这些东西装了整整一麻袋,带回我的家中进行仔细的清理择抄。深感恩师的重托,怀着对老师的无限思念,我开始了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誉录整理工程。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精心劳作,反复核查终于整理出一份姚宗勋先生的珍贵遗留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分散、拉杂但不啻是一部意拳宝典。对于一切有志于拳学研究的有识之士,不失为《武当剑谱》、《少林秘笈》一类的武林宏篇。姚先生生前谆谆教导学生们,希望在他身后大家团结一心,把各自的心得体会往一起“凑”。遵照他老人家的意愿,我手中的全部资料不敢私密,奉献给大家以期达到恩师拳学思想发扬光大之目的。

意拳原是心意拳的名称之一,据芗师云自戴龙邦后始称形意拳。至今河南地区心意、形意并有。至今少林僧仍以心意拳为少林正传,实则形意源于心意,但经发展演变后已不同于心意。芗师云最早名老三拳。即践、躜、裹。践指步法,躜指手臂,裹指身包罗万象也。芗师于40年在拳学要义一文中,曾有如下文字:“……要知形意嫡传并无十二形练法,然周身十二形之意,当尽有之。亦无相苛之论,不过指五行为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套也。”
38年时芗师曾谈及当年改用意拳为名之意,因当时一般习形意拳者尽习套路,追求招法,去道甚远,故以意拳名以示区别于形意拳。回想先生当年年少而辈行尊,独得郭老秘传,语多锋芒或少含蓄,因而遭致众嫉,致背后以疯子呼之,甚或说芗师是冒称郭老弟子等等,亦促成改名为意拳之主要原因之一。
《意拳正轨》一书,前后之原由经我兄说明后始悉其梗概,道新兄尚在津,当抽暇往访,以明该书的助写者有谁?
当年偕韩兄往访王矫宇氏之杨先生,己忘其名,在记忆中从芗师学约年,余即离去,由其改写,当难存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