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适时加减衣物,以防受风着凉感冒的常识。这便是我们对于“寒邪”的一般认识,然而寒邪伤人远非如此简单……
2012年4月8日,张先生,25岁。大约在去年的九月份,张先生工作比较劳累,身体状态不佳,当时出现过敏性荨麻疹,9月10日的晚上,因贪凉吹风扇,第二日起床便出现感冒的症状,表现为低热,在社区医院打吊瓶,之后出现左侧上眼睑下垂,左侧前三个手指麻木,左侧下肢无力,逐渐发展到上楼梯需借助双手攀住栏杆,正常的生活俨然收到了影响。医院给出两个诊断“格里巴利综合征”或“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然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眼睑下垂的症状消失,但是手麻和下肢的无力感却没有改善,在之后的一次感冒中,上眼睑下垂的症状再次反复,再次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张先生患病的诱因便是直接的“触冒风寒”,寒邪不仅可以外感,亦可以内伤。
2012年2月5日,李女士,因肠胃不适,大便溏薄,伴有动则汗出的症状前来就诊。李女士的脾胃之所以如此,源于年幼时一次过食豆类的经历,因那次食积所伤,出现长期便秘,后以“便秘”为因求诊许多中医师,服用一段时间中药,然处方之中大多为寒凉药物,在一次灌肠的经历后,李女士的体质发生了变化,症状由便秘改换成腹泻,以至求诊当日。不仅肠胃出现症状,并伴有月经不调,以及妇科的一些其他症状,不可否认,这些都和服用寒凉药物有一定关系。
由此我们得知,我们在防护外邪,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关注进入体内的食物和药物。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受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喜欢加冰块的饮料,贪凉日久容易损伤自身阳气,出现一些脾胃不适的症状;药物尤其如此,“寒热不辨”对于病人的影响更大,被誉为“一代宗师”的清朝医学家黄元御有过这样的感慨:“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灵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这就要就我们中医人提高自身素质,才是真正的为病人谋福利!
通过二则病例,希望能给更多的人提个醒——要把“受寒”当回事儿!
胥按:本文为学生李亚勤的临床笔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