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检索资料发现“石头、剪子、布”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它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
“石头、剪子、布”发源自中国人发明的猜拳游戏,中国从汉代就有猜拳游戏,而其他国家都没有产生这种游戏的土壤和相关历史。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根本就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
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明确说明这是一种亚洲游戏。“石头、剪刀、布”作为猜拳的一种,在中国早有文献记载。《全唐诗》录诗《招手令》,石头剪子布
石头剪子布
以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类似的游戏。
根据明人谢肇浙所撰的《五杂组》一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
《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
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叫做“石头、剪刀、纸”,与美洲、欧洲的叫法相近。
这个事实说明“石头、剪刀、纸”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然后由日本在19世纪传入欧美的。台湾人的台语式玩法,也是以纸代替布,与日本较近。
也有人认为是起源于日本19世纪,相关资料可见由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献,作者Linhart,
Sepp。日本明治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而欧美都称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是"日本游戏",法国人称剪子石头布为"jeu
Japonais"(意思就是日本游戏)。原因就是因为到了二十世纪,日本人大量西化以及日本人到世界各国游历的原因,也对欧美推广了这个游戏,使得很多欧美人都认为剪子石头布就是日本的游戏。
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子、布”,而日本人则叫做“石头、剪子、纸”,与美洲、欧洲的叫法相近(Rock, Paper,
Scissors),这是因为“石头、剪子、纸”是由19世纪的日本传入欧美的缘故。台湾人的台语式玩法,也是以纸代替布。
策略
选手之间的策略可布括应用心理学去预测,或者干扰对手的行为。使用迷惑性的语言(例如:“敦厚老实的石头哟,可是战无不胜的啊!”)去干扰对手的作法是允许的。
从数学上来讲,最优玩法(根据博弈论)其实就是一种随机的选择,因此,当排除心理因素后,这是一个简单并且直观的游戏,就如同和计算机玩一样。但是,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不存在有比期望的随机概率更好的玩法。然而,对手如果不是采用“最优”策略,而是采用某种“次优”策略的话,采用随机玩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玩法。事实上,如果对手是人或者非随机程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采用的是某种“次优”策略,这种情况下,针对对手的弱点可以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策略。基于这种思路而设计的Roshambot计算机程序,轻松击败了人类玩家(甚至布括它的开发者Perry
Friedman,他曾经在2001年8月击败7名对手,布括前世界扑克大赛冠军Phil
Hellmuth,并赢得800美元的奖金)。阿尔伯塔大学的扑克选手Darse
Billings组织了一个Roshambot程序大赛,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活动研究这些的非随机的概率,以及它们在计算机游戏中的其他各种应用(例如,在扑克游戏中,发掘推测对手各种非随机出牌模式是游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11岁的爱丽丝·马克莲在2005年提出了一种引人注意的出拳策略。当时克里斯蒂拍卖公司和苏世比(索斯比)拍卖公司协商,决定采用“石头-剪子-布”这种游戏来决定如何对珍贵的古董进行分配。爱丽丝的父亲尼古拉斯当时是克里斯蒂的一名雇员,他向女儿征询了一些意见。后来根据记者报道,爱丽丝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法则:“谁都知道你该先出剪子。出石头太明显了,而剪子能够赢布”。于是尼古拉斯出剪子胜出。
石头、剪子、布制胜策略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网络上发表了研究的报告,其报告指出,通过实验发现石头、剪子、布的一个制胜策略。研究人员一共招募360名实验者,并把他们分为六组,而后随机配对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共计300轮,每一轮中获胜的实验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
研究人员观察使用实验者之策略,从中发现获胜者以及失利者在其游戏中习惯使用的策略,并作出分析、研究。
研究人员总结出了赢家保持现状输家做出改变的策略。即是,如果是输家,下一轮换一种出手;如果是赢家,下一轮不要用原来的。简单的说,用剪子打败对手的布,那么下一轮就不要再用剪子,而应该用布,因对手很有可能会出石头。![[3] [3]]()
作弊
刚接触这项游戏的人通常很快会学得一个技巧,那就是尽量不出布,直到对手认为你可能会出石头。在多出的毫秒之间,你便可以微调自己的出拳策略。让对手认为你会出布或剪子也有一样的效果;不过,除非你能善加运用“折返”(double-back)策略,不然隐藏出布的念头极有可能会引发对手也同样出布的直觉。
出拳之前的开赛仪式是喊口令“1—2—3,出拳!”也喊“剪子(剪子)石头布”,这样做是为了使比赛双方同步,以达到同时出拳的目的。这样做对于初次见面的比赛选手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原因是喊口令的速度通常还没确定下来。口令速度默认是以快者为准。这样给快的一方带来好处,也就是他可以掌控比赛的节奏,使得对手花上更多精力去追上进度,而不是集中精神去出招。
数学及非递移性
石头、剪子、布具有数学上的非递移性(当A>B,且B>C,则可推知A>C)。一个集合同时具有反身性、反对称性与递移性时,可称作偏序关系,类似于“大”与“小”的关系。理论上,一个集合里较“大”的元素是比较接近最优化选择,可是,在这个集合里并不存在。因为石头、剪子、布都不具递移关系,如: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布赢石头。因为元素a、b、c都可传递到自己身上,所以这个关系可以称作非递移性。
比赛:
石头、剪子、布的比赛偶尔在不同地方举行。有些比赛的网站讽刺其他游戏的网站。真正的石头、剪子、布的比赛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较量。石头、剪子、布的策略是随机地选一个,但是人类不能达到真正随机,所以比赛的技术在于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某些有经验的选手能连续达到比赛决赛就能证明技术能影响比赛结果
在日本,じゃんけん
比赛常常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明星之间的比赛。石头、剪子、布也用来做广告来争取观众参与游戏。
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 世界冠军赛:
自2002年起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制定一系列用于国际比赛的规则,举行年度国际性世界冠军赛还有常年举办很多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活动。该冠军赛不单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更是争取到广泛的国际媒体关注。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的活动以其巨额的现金奖品,精心的舞台布置和各具特色的选手而名扬四海。
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 世界冠军赛 自2002年来的赛果
年份主办城市冠军性别国籍
2002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Pete Lovering男加拿大 加拿大
2003Rob Krueger男加拿大 加拿大
2004Lee Rammage男加拿大 加拿大
2005Andrew Bergel男加拿大 加拿大
2006Bob Cooper男英国 英国
2007Andrea Farina女美国 美国
2008Monica Martinez男加拿大 加拿大
2009Tim Conrad女美国 美国
2004年起美国电视网(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开始转播该冠军杯赛事。
后一篇:肝为罢极之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