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的故事很多。读书的时候是小童星,却没有走上演艺路。和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结婚后,因为一对双胞胎儿子,她辞去了年薪不菲的惠普高管职位,跑去当归中医学堂学起中医。“女人就是家里的首席健康官,孩子、丈夫、父母要面面兼顾。改变一个女人的健康观念,就改变了一家人的健康状态。”
差点“毁容”的小明星
姚遥是北京姑娘,和中医的缘分,还得从小时候的故事开始。幼年时,她因为中医急救,度过了两次劫难。“出生刚一周岁我就出了状况,爸妈下班时还在商量着怎么庆祝生日呢,一到家却发现女儿从床上跌下来把自己摔骨折了!不知道怎么个摔法,竟然摔断了两条腿和一只胳膊,三肢全废啊。”
幸亏当时北京有家正骨极有名气的丰盛医院,父母把不能动弹的姚遥送了过去,若是换成西医,怕要敲三个钢钉。中医的正骨师傅却只是这里一拽那里一拉,咔嚓几下,骨头就复归原位,再用夹板一固定,连石膏都不必上,静养数周就彻底痊愈。
从小,姚遥就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十几岁的时候,她在琼瑶的《哑妻》里出演了“哑妻”刘雪华的女儿雪儿。面对那张白白净净的脸,谁能想到3岁那年她曾经历过一次特别严重的烫伤,差一点就毁了容。“小时候,父母白天上班时我被寄养在一个的远房亲戚家,这天正巧烧了一壶开水。然后大人们吵架了。吵闹时一激动,碰翻了开水壶,也是太巧,我就站在边上,一壶开水整个从头上浇了下来,整半边脸,脖子和后背一下子就皮开肉绽了。”
光想象一下那个场景都就觉得可怕,亲戚们可吓傻了。父亲的同事推荐了一家中医院,那里用一种浸渍着中草药的酒精喷到患处,至今她仍记得疼痛到无法忍受,但效果堪称奇迹。成人后很多年里,每次亲戚碰到她,都上上下下地找疤痕,不可思议地问:“咦?当时不是烫那么厉害呢?疤呢?怎么没有疤?”
脾胃是孩子后天之本
养儿才知当妈难。孩子生病比什么都难。“当了妈妈,孩子生病了却束手无策,是最难受的事情了。”姚遥想起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岁多时动不动感冒发烧的情形,就忍不住要叹气。
半夜抱着蔫头蔫脑的孩子去挂急诊,看着拥挤吵闹的队伍,当妈妈的心情绝望到无可言喻。这时她,偶然在网上看到中医的育儿班招生,一直信赖中医的姚遥立刻报了名。上了一天课,就彻底颠覆了她的育儿观念。我的孩子为什么生病?断奶后到底给孩子吃些什么?孩子不想吃饭该怎么办?“以前,我在超市里买给婴儿吃的苹果泥、香蕉泥,尝起来甜甜的、糯糯的,有时烧茄子,把茄子剁成泥,味道又好,就喂给孩子吃这些。上了中医课才知道,水果和茄子都是寒性的,不知不觉就伤了他们的脾胃。”多吃水果一直都是妈妈们的误区,孩子脾胃弱,很容易就受了寒。
另一个重大误区是总怕孩子吃少了,姚遥也曾经是“用尽十八般武艺只为多一口饭”的妈妈们中的一员。喂饭的时候,连哄带骗,两个孩子,哪怕多吃一口肉,都是家里大人要击掌相庆的大事。学了中医后她才知道这样做,有百弊无一利,吃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消化多少。“小朋友的身体特征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不想吃的时候往往因为他们的身体没有余力消化食物,硬塞只会导致积食。身体要花多余的力气去消化,哪里还有余力去抵御那些外邪侵袭呢?这个时候,稍微吹点风,孩子往往立刻病倒。”现在,两个小朋友每餐吃得最多的就是主食和蔬菜,肉吃得极少,即便吃,也是吃一些很好消化的肉糜之类。
为人父母先学医
姚遥特别自豪的是,自己学中医后,真正理解了“为人父母,不知医者为不慈”这句话的含义。两个孩子已经基本不太生病了,远离抗生素。一年下来,小感冒少之又少,每次她略施小计,病兆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
说起第一次对孩子实践中医治疗,她仍记得当时心情还很是忐忑呢,小病人非常不合作,狠狠闹腾了一番。
某晚,小儿子又有了感冒症状,流鼻涕。凭经验,姚遥知道孩子明天就会感冒发烧。想起课上说风寒感冒初期,可以用苏叶水泡脚。她于是烧好一盆苏叶水,调好温度,抱儿子过来泡脚。“小孩子都讨厌热水,挣扎着就是不肯泡脚啊,怎么劝都没用。”怎么办?姚遥眨眨眼,来硬的!这当妈妈的使出浑身力气抓着儿子两只脚按在热水(注意40℃左右,不能过烫)里,儿子哇哇叫又大哭,泡脚加角力大战三百回合……“结果这一闹反倒正好,给他出了一身汗,第二天感冒就好了……”说着她自己笑了,忙又补充道:“当然苏叶还是很有作用的!”
儿子们健康成长,姚遥也不忘用中医解决老公多年来的宿疾。姚遥的先生是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运动员身上伤病都不少,“他的胃也很差,当运动员的时候,打球打到满头冒汗,直接抓起冰水就灌,寒气全都凝结在胃脘里。我带他去针灸,医生几针下去,他自己感觉到喉咙里就嘶嘶冒凉气,把寒结散开,胃慢慢调养好了”。
姚遥还打算着带着爸妈公婆挨个调养,彻底解决一家人的健康问题,作为家里的“首席健康官”,任重而道远呀。
老胥和姚遥合影于2014年行知堂周年庆晚会
小儿手部按摩
儿童有身体不适时,只用简单的按摩手法往往就有很不错的效果。姚遥为我们介绍了几种简单易学的按摩手法,孩子身体轻灵,稍加按摩就疗效显著,妈妈们不妨都来学一学。
手部按摩只要记住一掌四指的规律,即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对应脏腑的肝、心、肺、肾,大拇指则对应脾的位置。按摩时一般选择对方的左手,根据症状不同在相应的手指内侧向外或向内轻推,向内作用为补,向外作用为清(泄)。
·食指平肝火
孩子有时候脾气暴躁,或者容易生气,可以用手在食指掌面一侧由指根向指尖轻推,起平肝的作用。
·无名指清肺
小儿有咳嗽现象时,可以在无名指掌面一侧由指根向指尖轻推,有清肺的作用。
·食指治疗便秘
清大肠对应的是食指靠拇指侧面部分,有便秘症状时可用手从指根向指尖轻推这个部位,有促进排便的效果。
·掐小指尖治疗盗汗
肾气不足时会引起小儿夜晚盗汗,此时可以用掐肾顶的方法,肾顶即小指尖的部位,多掐几次即可。
·按摩前臂治疗发热
小儿发低烧时,前臂内侧中央,从腕横纹单向一直推到肘横纹,建议先涂抹滑石粉以免擦伤。
◎文:陈修齐 ◎图:钱超
来源:
http://data.jfdaily.com/a/318873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