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艾伦带着他的儿子乔伊来看我。乔伊长得真快!他已经7岁了,说得一口流昨的英语和法语,甚至夹杂着一些从街上学来的俚语。在法国抚养孩子的方式和我们家乡越南非常不一样。在这里,父母们相信“自由对孩子的发展是必要的:”。在艾伦和我谈话的两个小时里,他必须时时注意乔伊。乔伊在在玩耍,叽叽喳喳地不时打断我们,让我们无法好好交谈。我给他几本儿童图画书,但他几乎连看都不看,就把书扔到一边,又来打断我们的谈话。他要大人一直看着他。
洗碗就是洗碗
如今厨房都有洗涤剂,专用的菜瓜布,甚至一开就来的热水,洗碗变得轻松多了。人们现在比较能够享受洗碗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洗好碗,然后坐下来喝杯茶。我可以接受用洗衣机洗衣服,虽然我自己还是用手洗,但是用机器洗碗就有点过了。
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乍一看,这似乎有点傻——为什么要强调如此简单的事呢?其实,这正是关键。“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实相。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我不会像个被浪花左拍右击的瓶子一般,毫无觉知地被抛来抛去。
你手中的杯子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
当时的情景就好像他根本不是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下了什么,那是在“吃”他未来的计划。
一个橘子有很多瓣。如果你懂得好好吃哪怕是一瓣,你大概会懂得好好地吃整个橘子。但是,如果你连其中的一瓣都不会吃,那么你是不懂得吃橘子的。吉姆明白这个道理,他慢慢把手松下来,专注地吃那一瓣已经含在嘴里的橘子。他仔细地咀嚼,然后吞下去,接着才再掰一瓣。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我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于是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日常的正念偈语
洗手时,他也这样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以手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整本书都是由这样的句子组成,用来帮助初入佛门的修行者安守意念。
独体禅师以相对简单明了的法,帮助我们这些小沙弥修习《正念经》当中的开示。每一次穿衣、洗碗、如厕、叠被、担水或者刷牙,你都可以照着书的某个偈语来安守自己的意念。
《正念经》说: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该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但是经文为何要教导这些呢?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修习正念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整天都在修习正念,怎么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所需要做的事,以改变现状并建立一个更理想的社会?艾伦如何能够一边打理工作、辅导乔伊的功课、给安娜洗尿布,同时还能修习正念?
昨天,艾伦带着他的儿子乔伊来看我。乔伊长得真快!他已经7岁了,说得一口流昨的英语和法语,甚至夹杂着一些从街上学来的俚语。在法国抚养孩子的方式和我们家乡越南非常不一样。在这里,父母们相信“自由对孩子的发展是必要的:”。在艾伦和我谈话的两个小时里,他必须时时注意乔伊。乔伊在在玩耍,叽叽喳喳地不时打断我们,让我们无法好好交谈。我给他几本儿童图画书,但他几乎连看都不看,就把书扔到一边,又来打断我们的谈话。他要大人一直看着他。
洗碗就是洗碗
如今厨房都有洗涤剂,专用的菜瓜布,甚至一开就来的热水,洗碗变得轻松多了。人们现在比较能够享受洗碗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洗好碗,然后坐下来喝杯茶。我可以接受用洗衣机洗衣服,虽然我自己还是用手洗,但是用机器洗碗就有点过了。
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乍一看,这似乎有点傻——为什么要强调如此简单的事呢?其实,这正是关键。“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实相。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我不会像个被浪花左拍右击的瓶子一般,毫无觉知地被抛来抛去。
你手中的杯子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
当时的情景就好像他根本不是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下了什么,那是在“吃”他未来的计划。
一个橘子有很多瓣。如果你懂得好好吃哪怕是一瓣,你大概会懂得好好地吃整个橘子。但是,如果你连其中的一瓣都不会吃,那么你是不懂得吃橘子的。吉姆明白这个道理,他慢慢把手松下来,专注地吃那一瓣已经含在嘴里的橘子。他仔细地咀嚼,然后吞下去,接着才再掰一瓣。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我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于是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日常的正念偈语
洗手时,他也这样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以手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整本书都是由这样的句子组成,用来帮助初入佛门的修行者安守意念。
独体禅师以相对简单明了的法,帮助我们这些小沙弥修习《正念经》当中的开示。每一次穿衣、洗碗、如厕、叠被、担水或者刷牙,你都可以照着书的某个偈语来安守自己的意念。
《正念经》说: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该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但是经文为何要教导这些呢?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修习正念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整天都在修习正念,怎么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所需要做的事,以改变现状并建立一个更理想的社会?艾伦如何能够一边打理工作、辅导乔伊的功课、给安娜洗尿布,同时还能修习正念?
前一篇:在大地上行走就是奇迹(一行禅师)
后一篇:梁启超《学问之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