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每天挂在口上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一般解释如后。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但实际上在《素问·刺法论》原文中,“正气”的本意并非目前中医理论中所指的正气。
《素问·刺法论》云:“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可见原文讲的是观想,至于效果如何,应该和每位医者的修炼程度有关。
前一篇:跟师学针灸之“刺有浅深”
后一篇:“猿啸青萝”——西晋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