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沛 溪 書 院 緣 起

(2014-09-25 22:39:12)
标签:

杂谈

沛溪王志遠撰 辛卯秋十月初九

沛 <wbr>溪 <wbr>書 <wbr>院 <wbr>緣 <wbr>起

沛溪者,學人王志遠之雅號。雅號之由,來自故鄉。故鄉在山東省海陽市磐石鎮,有村古稱佐定山城,村前乃齊王先祖陵寢,號春秋古墓,出土國寶寢盂及編鐘銅鼎玉磬甚夥,蔚為壯觀。村中溪水貫通,上游分為西東兩支,又有四溪之說。吾父祖輩居於西溪,以文溪為堂號。至我之生,迺于燕都,屆世紀之初方歸故里。感溪水之淵源,故仍以溪為號,取其充盈不絕之意,名之曰沛。吾以故里清溪為號,惟願此沛溪之號亦有助於吾故里一二也!

沛溪學人年逾花甲,久有拳拳報效故里之心,然一生浸于文墨,立於講臺,非陶朱之富,無蘇秦之勢,何以為報?辛卯秋日,江西明月山下,朱熹夫子碑前,諸弟子建言開吾茅塞,旋生還鄉聚徒講學之念,此舉辦書院之端也。其後師生潛居小聚,竟片刻間匯集五百萬啟動之巨資,誠書院可成之望也!

蓋以學得生,以文會友,師生朋友之輩,文韜武略,臥虎藏龍,傾城敵國,非同小可,何事不可成?何業不可建?且山城古墓,曠野荒村,棄之則為窮鄉僻壤,用之則為仙都淨土,變化之妙,存乎一心,但得一心,即具萬法。書院者,存此一心之處,故必以吾之餘生,傾力玉成。

書院之建既定,書院之旨亦明。夫古之書院,有聯極佳: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乃切磋學問、成就人才之地。故沛溪書院亦追范先賢,融通三教,貫穿東西,舉凡文史哲醫經藝,邀約四海高士、五洲益友,縱橫古今,馳騁中外;彙聚十方大德、百業精英,自淨心源,再造乾坤。

書院之旨既明,書院之風亦彰。夫沛溪書院,非處象牙之塔而附庸風雅者,乃身體力行、內外兼修也。吾無聖人之德,諸生不可無希賢之志,代聖傳教,吾之幸也!故書院每屆舉希賢者七十二人,冀其或有子淵之德,或有子貢之能,邇則築室於山城,遐則創業至海嶽,彪炳吾沛溪學風而內和外適、內聖外王者,是真吾友吾弟也!

書院之風既彰,書院之制亦端。為早日成就書院大業,書院必造福于鄉里,享譽於海內,方可自立於世間,無愧於眾人。故書院宜以共和、共建、共治、共享、共有、共傳立其章程,廣納有識之士,博採建樹之道,雖以沛溪一人之名命之,非吾沛溪一人之私產。天下況且為公,此書院即與共者之公器也!

古村落,遠鬧市;苦孤詣,覓相知。父老聞我歸來,且驚且喜;師友聞我歸去,且疑且慮。惟願山村父老、遠近師友及新舊弟子見此緣起,知我助我!人生在世,白駒過隙,若天假我延年,且與父老師友弟子攜手同德,開一天地於山海之間,繼絕學,致太平,立心立命,光耀我中華民族之祖宗,承啟我中華民族之文明,雖沛溪一滴水,不減昊日輝!亦不負我此生回報故國故土故人之志也歟!

遂為佐定山城沛溪書院作山歌一曲,歌云:

沛 <wbr>溪 <wbr>書 <wbr>院 <wbr>緣 <wbr>起

海之陽,山之麓,

佐定山城春秋湖。

沛溪潺潺平地湧,

村落蒼蒼民風樸,

滿坡櫻桃樹。

諸子智,釋道儒,

東西哲人開門戶。

雅集半島核心地,

群賢鄉裡植大木,

鐘鼎千秋鑄。

弦歌起,木鐸顧,

知我鄉者愛我土。

溪流不斷入滄海,

中道有恆啟寶庫,

自在青雲路。

海之陽,山之麓,

佐定山城春秋湖。

書院育才于斯盛,

沛溪滴水化甘露,

桃李伴梅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