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续)我对王芗斋先生站桩疗法的实践与体会(何镜平)

(2014-09-16 21:40:19)
标签:

杂谈

 

(续)我对王芗斋先生站桩疗法的实践与体会(何镜平) 养生桩

④切诊:医生在进行以上三点诊断以后,最后应注意到患者的手脚凉热。一般手脚温和为正常,手脚偏凉的多属于气血不和或虚弱症候,手脚偏热的,如非临时性感冒多属于内伤症象,有必要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弄清原因再进行治疗,以防止出偏差。一般头痛或腰腹部疼痛的患者,在治疗前医生可用手触按,了解其疼痛部位是喜按还是拒按,明确虚实以便确定治疗与辅助方法。患者练功时候,医生适当配合切诊也很重要,如果发现患者练功时,出现手凉现象,可能是局部气血阻塞,应使其注意局部肌肉放松。患者在练功时发现颤动情况,而颤动又是隐于内部,从外形不易看出,只有用手才能触得时多属于气血畅通表现,如果引起外形颤动而使患者的形与意皆有散乱之象时,应立刻纠正,因外形动的产生,一般由于患者姿势调配不得当,或由于有意识追求的结果,这时有必要给予纠正姿势,嘱其放弃外动的追求,外动现象就会停止,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有不舒适或疲乏感觉。练功时发现患者皮肤微潮,一般是营卫调和表现,如果湿潮如水,多属表虚中气不足,容易虚脱,此时已超过患者身体负担能力,应立刻停止练功。医生除用这些方法外,必要时也可给患者切脉,从脉象中深入了解病情,以便能够更稳准的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调配原则 

站桩疗法中的调配问题,比较复杂,有时用文字的确难以全部表达出来,医生在掌握调配时,随时都应注意到有形的、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念、假想等方面的配合,这是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不过为了使初学者能有所遵循,现把调配方法综合出以下几个原则,提供做一参考。 

①姿势与意念活动的配合:姿势与意念活动配合问题,在整个站桩治疗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两方面互相制约,而不可偏废。站桩疗法的治疗作用,并不在于所摆的姿势是否美观,也不在于姿势之繁简和先后顺序,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四诊掌握情况以后,把姿势的动静虚实与意念活动的方法,安排得恰如其分,使患者可以在尽短的时间内,达到整体舒适,这样才有利于健康的恢复。一般初学练功的患者,最好先做些负担量较小的练功方法,如提抱式、休息式、坐式、卧式等,然后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加强。在意念活方法上,初期最好配合以稳定情绪的练功方法,如远听、放松、淋浴等意念活动,随着情绪稳定病情稍觉好转以后,意念活动可相应加强些,可配合些依靠、顶悬、生根等活动,而适当地增加一些与外界假想联系方法。但遇有某些患者,由于体质、病情和个人性格的关系,具有特殊表现的,这时就需要配合一些切合其本身需要的意念活动。如经常有酸麻胀痛感的患者,练功开始就适宜配合依靠活动。有些患者由于不大习惯练功,在开始时偶然会出现眩昏现象,有这种表现的,在开始练功时也配合生根、淋浴等意念活动。练功期间经常有松懈表现的患者,姿势与意念活动可以适当加强,但又须防止过累。练功时经常僵硬的患者,必须等其体会放松以后再行加强,尤其注意使其在姿势与意念活动方面尽量减轻,保持肌肉经常处于松弛状态。对于情绪难以稳定的患者,不一定令其永远保持固定不动的练功方法,可适当给予配合左右移动或行走的练功方法。当然这里所谈是很限的,在临症具体治疗时遇到的问题更多一些,不过一般能掌握这些要领以后,再加上自己不断的体会钻研,遇到问题时不难迎刃而解。 

②症状与练功方法的适应:为了使初学练功同志能有准则,现在把哪些姿势与意念活动适应哪些病症做一些原则性的说明。一般卧式练功适应于重病患者,以及不适宜起床的失眠症患者使用,练功开始可以配合远听、放松、逆水飘浮的意念活动。坐式练功则适应于不合站式条件的身体又有一定负担能力的患者,以及一些重性关节炎、溃疡病和肢体残缺的患者使用,坐式练功可与站式或卧式交替使用,练功开始时可配远听、放松、积累呼吸次数活动,站式练功适应范围较广泛,凡是可以站立练功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站式练功方法,象神经衰弱、高血压、肝脏病等都包括在内。开始进行站式练功时,可配合远听,单纯放松等意念活动。行走式练功对一般患者来说,只作为配合辅助练功方法,可采取趟泥趟水等意念假想活动。半伏式对消化系统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以做为单独或辅助练功使用,一般重点配合远听及单纯注意腹部放松的意念活动。这里所介绍的是概要情况,具体治疗时遇到的问题还需要不同的对待。例如对神经衰弱患者治疗开始时,原则上以站式练功中的提抱式为主,卧式练功为辅,使用远听、放松等意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从姿势上看,不使初学练功患者有过重负担,而意念活动的结果,能使患者较快稳定达到入静与舒适的要求。又如对于高血压症患者,练功开始时,一般可以用站式练功中的提抱式或休息式,但与神经衰弱的治法又不相同,这病的治疗一般不使患者两臂有些微负担,虽同样用提抱式,而在姿势大小程度上却不同,要求两臂与身体越近越好,相对腿部弯曲度上可以适当逐渐加强,意念活动也要注意下领,可做些从上而下放松、淋浴、生根等活动。高血压症从中医学观点上看,大多数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而造成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症象,这样调配的道理,不外是引导气血下降归于根底之意,这也就是使机体内部取得平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这些例症来看,站桩疗法的治疗调配,决不是前面例举的几个原则性方法所能全部概括得了的。 

③调配的灵活性:有关站桩疗法的调配原则,医生在具体掌握运用时不应过于拘泥,决定治疗的关键不完全在于使用方法,而是在于随时注意患者在治疗中的变化,然后再临床化裁运用,这样才可以确定出适应患者在不同阶段内的调配方法。如果脱离开这个原则单纯片面强调姿势意念活动或某一个特殊方法的作用,那就必然离开个站桩疗法的辩证论治的实质,也决不会收到完满的治疗效果。站桩疗法就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所以一定应当遵循着辩证施治的法则,在医生思想上,不应该设想把一个方法,固定的、永无变化的适应在一个病上的机械做法,而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病种,即明确出一般治疗原则,又需掌握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条件进行不同治疗的灵活性,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较高疗效的关键,也就在这个问题上。3.常用的治疗姿势与意念活动类型

 姿 势

 ①卧式练功方法

 第一式:身体仰卧、闭目、嘴微张开,全身放松、两腿稍屈或平直分开,足跟着床,双手放于小腹部位,肘部着床。

 第二式: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或向上,肘部着床,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臂抬至胸前,作抱物状,十指分开微屈,肘部着床,两腿稍弯曲,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②坐式练功方法

 第一式:端坐椅边,身躯直立,闭目、嘴微张开,全身放松,脚跟与脚掌均着地,两腿弯曲约90度,双手放于腿窝部位,臂半圆,腋半虚。

 第二式:两足向后收回,足跟放松微离地,两腿弯曲40~50度,双手位于腿窝部位或臂两抬起,手指分开,指尖向斜前方,掌握心向外作推物状,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足前伸,足尖回勾,足跟着地,两臂抬起作抱物状,松肩,肘稍下垂,为了加强,两腿可悬空抬起,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③站式练功方法(站式练功方法计有24种,现介绍其中5种常用的基本姿势)

 第一式:双手提抱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脚着地足根放,两膝弯曲与身长计约2~3厘米,少屈或不屈应看病情而定,闭目,嘴微张开,保持似笑不笑,全身直立放松,双手位于脐下,双手之间保持三拳距离,手指分开手心斜向两方作提物状,两手于身体间隔一拳距离,臂半圆,腋半虚。

 第二式:双手扶按式,两臂抬起,手心向下偏外方,手指分开稍弯曲向斜前方,臂半圆,腋半虚,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含胸掌抱式,两臂抬至胸前,松肩,肘关节稍稍下垂,臂半圆,腋半虚,手心向内或向斜下方,手指分开作抱物状,与胸前保持一尺以内距离,两手之间约隔三拳距离,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四式:左右分水式,两臂稍弯曲,向左右方向伸展,手心向下手指分开,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五式:休息形

 一式:双手反背叉于腰部,臂半圆,腋半虚,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二式:双肘弯曲,搭扶在栏杆上,闭目、嘴微张开,全身放松,两腿作欲走不走状,后脚尖自然着地,两腿可轮换。

 ④行走式练功方法

 第一式:双手放于衣袋内,拇指露出,或双手反背叉腰,臂半圆,腋半虚,头直,目向前方平视,两腿自然缓慢向前行走,全身有如在水中荡漾。

 第二式:双手向下外方左右伸展,手心向下保持不动,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⑤半伏式练功方法

 第一式:双手扶按在椅背上,闭目,左腿在前稍弯曲,右腿在后自然直立,臀部向后方挺出,腹部放松,头部可轮换向左右偏侧,集中唾液下咽。

 第二式:两腿平行分开,自然放松,松腹。

 以上提出的仅为通常多用的姿势,其实站桩疗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能一一写出。一般臀部向后,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掌握站桩疗法以后,也可以不拘形式,无论是在常行、站、坐卧中随时随地都可练功,不受呆板姿势的限制,正和我师王芗斋老先生常说的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意义。

 以上提出的仅为通常多用的姿势,其实站桩疗法姿势是多种多样的。

 意念活动

 ①放松活动:这个意念活动由患者自己掌握,一般从眼皮部位向下体会放松,然后脸嘴肩臂腕胸背腰胯腿直到脚部。进行此项活动时,不能单纯注意某个部位的放松,必须是循环不已的反复进行,为了使每一个部位达到真正的放松意念活动,要做得细致耐心。

 ②远听活动:一般先从近处听起,逐渐远听,达到凝耳细听极远方微小的声音。远听时切忌急躁,也不应当抓住某个声音不放的听法,而是漫无边际的,慢慢由近到远,以致很远,听声音时也不能忽近忽远。

 ③优美环境活动:患者可尽量自由地想一些生平最喜好的优美景象,如早晨平静的海洋,夜晚的星空,家村丰收,空晓草原,高山云雾等,但应避免作动的或不愉快的想象。

 ④水中漂流活动:

 第一法:逆水漂流活动。可以想象自己是笑卧在温暖的水中,水从头顶部向下缓缓流动,川流不息,全身极为舒适,有如淋浴在水中,任其逐波漂流。

 第二法:直立水中活动。可以想象自己是在水深将没顶的温暖水中直立,水从四面八方向身上冲击,任其自由漂摆不定。

 ⑤淋浴活动:体会自己在温暖室中进行淋浴,温水从头部缓缓流到脚下,逐渐感到全身轻松舒适,然后使意念注意听脚下声音。

 ⑥生根活动:把自己比成大松柏一样,高人云天,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保持直立不动,两脚有如生根,站得很稳固。

 ⑦踩泥活动:可以想象自己在深没脚踝的泥中行走,虽有阻力,但并不能挡住自己向前行走。

 ⑧积累呼吸次数活动:自己默默体会计算呼吸次数,以一吸一呼为一次,但且不可注意呼吸之长短。

 ⑨依靠活动:体会自己背、臀、小腿部位,都依靠在柔软舒适的垫子上休息,全身轻松,没有任何负担。

 ⑩贴依活动:患者可体会自己胸部、腹部、腿部不断的向柔软垫子上贴依,经常保持着似贴不贴,似离不离的舒适状态。

 ⑩顶悬活动:自己体会头发有几根直立,上有细线吊系,在站立时即保持头发不断,又须使细线不断,这样全神贯注于头顶部位。

 ⑩搭扶活动:练功时假想自己两臂下面,搭扶在栏杆上,也象是双手扶在水中漂浮的气球上,两臂上面有如绳线吊系,使力量保持均匀不懈。

 4.治疗次数与时间

 站桩治疗每天最少应坚持两次,最多不超过五次,一般初学练功患者如无特殊原因,每天以三次为正常。至于冶疗时间长短,要按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而定。凡不属于内脏器官的病症,同时体质又不太弱的,在开始治疗时,可以从十或十五分钟为起点,有内脏器官病症及体质衰弱的,可从五分钟起始,逐渐延长,大体上每天延长一至五分钟,有些患者在开始治疗时耐力不够,经过治疗几天以后,耐力增加较快,以治疗时间上也可与体质不太衰弱的患者一样,作跳跃式延长,如从十五分钟延、长到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不等。一般病人达到四十分钟时,可算作一个巩固阶段,不宜再延长,使之在这个阶段内更深刻体会站桩疗法的舒适感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增加到一个小时。任何类型患者,虽然体力不断增加但治疗时间每次以不超过一个小时为限,以免由于负担过重,发生一些不好的反应。患者练功达到四十分钟时,每日坚持二次即可,练功达到一小时的,每天坚持一次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禁忌症问题 

站桩疗法与其它功种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禁忌症的,但是有些情况,只要练功患者稍加注意后,仍可正常坚持练功。如女同志在月经期练功,可以适当从姿势和时间上稍稍减轻些,决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产生。不超过五个月的孕妇,在正常条件下也可适当作些站式、坐式练功。又如患者因为不注意,偶然患有感冒发烧时,只要不是高烧,仍可照常练功。甚至一些患者得感冒后,在练功过程中使全体透汗,感冒却不用服药而获痊愈。某些患有内脏器官症的患者其症状又是正在进行期间,同时还伴有高烧的,应用站桩疗法时必须详加检查后慎重处理,详加指导,不应该与一般慢性病同等对待。 此外高血压症患者,其血压仍在持续上长,在应用站桩疗法时,叮嘱患者双手不要上抬,最好位于脐下部,意念活动注意下领,禁止远听,则不会有任何偏差。医生临症只要能用心观察,细心掌握配合,是不会有不良反应的。所以说站桩法既是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更可做为其它疗法的辅助治疗方法,因此也就没有禁忌症问题存在。 

 7.注意事项 

 ①站桩治疗前,要排出大小便,把衣扣腰带松开,以免影响练功时的放松与入静。 

②空腹时及饭后,不宜做站桩治疗,空腹时练功易有心慌感觉。所以最好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到饭前一小时之间治疗,最为舒适。 

③站桩治疗时,应特别耐心,永远保持平心静气,不可急于求成,要细心体察寻味医生所要求的事项循序前进,才易收到满意疗效。 

④站桩过程中,可能产生酸麻胀痛、哈欠、打嗝、虚恭、蚁走、刺痒、出汗、发热等感觉。甚至多少年前外伤部位练功初期又有疼痛或刺痒感觉,这些都属于练功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过一定时期后自然会消失,最后会产生肢体丧失感,也就是达到全部轻松舒适境地,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好转或消灭。 

⑤站桩治疗时,必须掌握全身放松,所谓全身放松,就是要求做到形体放松,意念放松,力量放松,这是很不易做到的。既要身体每个地方都不紧张,但还需要做到相对的一面,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这些动作比较起来,似乎是矛盾对立的,实际上都是统一的,只有通过矛盾的对立过程,来寻求机体内部的统一平衡,只有机体内部平衡得到调整,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这就需要患者在治疗中,细心钻研体会才行。 

⑥凡是练过注意呼吸,意守丹田功种的患者,在站桩治疗期间应毫不犹豫的放弃原来的方法。因为站桩疗法是要通过姿势调配与意念活动来转移患者原有的复杂思维活动,而其它气功多是要求患者固定不动的守窍,因此二者在练功的基本方法上有矛盾。故不能同时并举,否则不但不易奏效,反而会产生胸闷、气短、头昏等反应。

 ⑦站桩治疗以后,有些患者可能有兴奋反应,凡是有兴奋反应的最好在临睡一小时前进行练功,等到临睡觉前时再配合卧式练功,有困倦反应的患者,可事先把被子辅好,治疗完了以后,就马上可以睡觉。 

⑧站桩治疗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因地制宜的把环境安排得优美些。在户外练功时,最好到空气新鲜,有山有水花草树木的地方,在室内练功时,可摆些金鱼、花草、风景图画等,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⑨练功患者还需要注意平日休养,保持心情愉快,反对粗暴、浮躁、气愤、忧虑、悔懊、得失之念、侥幸心理等,这样治疗效果才可稳步前进。 

⑩患者应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坚持治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建立革命乐观主义情绪,以认真按照医生指示练功,不能向困难抵头或时断时续,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站桩治疗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在这个时期内,不能使患者有过重的姿势或时间负担,以免影响练功。但由于患者开始还不习惯这种治疗,或有些要领掌握得不够,这样就很可能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产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两臂、颈部、胸、腿、膝关节附近部位。这些都是初学练功的患者,没有正确达到放松要求,以致产生不舒适感觉的结果。由于在这一时期内,产生各类感觉和反应较多,因此也就是决定站桩疗法能否收到疗效的关键性阶段。患者对一般反应来说,影响都不会太大,而最大的也就是酸麻胀痛反应。有了这些反应以后,患者往往就不自觉的注意酸麻胀痛部位,而忘记了放松,以及意念活动的要求。这样就越来越紧张越紧越张,则必然使心浮而气躁,以致使练功受到了影响。出现这个情况以后,如果在集体治疗时,患者就很容易盼望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计算,觉得实在难熬,而单独练功的患者,也就无法坚持治疗了。因此,患者在初练阶段由于产生波动,而丧失信心产生怀疑,以致放弃治疗的很多。有了这些情况,医生就要大力进行说服教育,使患者认识到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可怕,也决不是练功练得不对了或不适应练功,从而鼓励患者建立坚持斗争就是胜利的信念。这样度过波动时间以后,患者的毅力受到考验,自信心也就进一步加强了,体会才能层层深入,逐渐开始有舒适感觉。 

2.舒适阶段 当患者度过初练阶段的反应期以后,每当治疗时,都可能出现全身透出微汗、打嗝、虚恭、四肢温和现象。这时身体格外轻松舒适,自己也愿意坚持治疗。由于自己主动练功的结果体会就更加深入,最后就自然达到慢、深、细、均匀腹式呼吸目的,有时会感到肢体丧失,全身象大气囊一样,飘荡起来,神情如醉,极为舒适,不自主的达到入静较深的境地。可以体会到站桩治疗是一种享受。随着体质的增强,治疗方法和要求上,就可相应的加以变化,尽量做些适合患者所能负担的姿势和活动,这样疾病迅速消失,而身体逐渐健康起来,以致完全恢复了正常人的工作能力。 

3.强壮阶段 随着患者体质的增强,根据患者本身的兴趣和要求,愿意继续深入钻研的可有系统的进行一些艰巨的复杂锻炼,以保持长久的健康,这就需要无休止的坚持下去。强壮阶段的练功方法,对身体负担能力的要求上较为严格,所以凡是有病的患者,一定要在疾病真正痊愈的前题下,才可适当的进行这种练功,不可因一时的好奇或急于求成心理的指使下,而过早的学习强壮阶段的练功方法。所以必须经医生同意以后,方可进行锻炼,否则是不会有什么补益,此点患者尤须注意。

六、开展站桩疗法以来的一些体会

 1.如何排除杂念问题 

一些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思想负担较重,因而在练功时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杂念多不易入静的情况,甚至觉得这一障碍不好克服,在没办法之中,自己就尽量的加以控制。企图躲开这些复杂的思想活动,可是控制的结果却不理想,虽然是间隔了几秒钟没有想什么,但接着杂念来的较前更多,这就象打仗一样,在这个斗争中,自己完全处于挨打的被动地位,以致苦恼万分。然而从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杂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本身越怕杂念,杂念却偏偏来寻找你,所以说杂念是自己使意念上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产物,意念经常紧张就不可避免的使杂念蜂拥而至。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患者应注意使意念放松,这样杂念就会越来越少。所谓意仿放松就是指对杂念不理睬和意念活动而言,意念放松并不困难,就是当杂念来到时,自己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待之,丝毫不加以控制,甚至采取吸取杂念的办法,觉得自己本身是个熔化杂念的大熔炉,把所有的杂念完全吸收到这个熔炉中,加以熔化,这样使意念上放松以后,才有可能把杂念完全消失干净,自己也就完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很多患者练功开始对这个说法多少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杂念之多,控制尚不能全部排除,采取意念放松吸收的方法,岂不会使杂念更多起采,但是通过实际体会以后,得出一个一致结论,也就是意念放松吸收杂念是排除杂念最有效的措施。 

2.引导入静问题 

一般初学练功患者,都希望快些入静,但是由于对这一治疗还无所体会,一时还摸不到门径,为此也可用人为的办法,帮助入静,除了自己做意念活动以外,还可由医生加以诱导。根据目前采取大小集体治疗的特点,医生用各别引导入静方法,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虽然是几十个病人同时治疗,只由一个医生指导就可以了。引导方法尽量适合患者每次练功的实际需要,如患者情绪表现兴奋些,在诱导时可稍温和低微些,以使患者情绪稳定,如患者的情绪表现差,在诱导时声调可稍微活泼些,以不致患者因情绪差而影响练功。总之诱导声音以使患者有舒适反应为适宜,能使其随着引导声音较快地达到松与静的要求。诱导语言可事先编写好,一定要切合实际,必要时还可配合一些优美缓慢的音乐,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入静的标准 

有些人认为入静好坏的标准,是看患者的感觉如何,甚至故意把入静神秘化,说什么入静就是没有知觉,不吃不呼吸了,达到入定入禅就如同入了仙境。这定全是挂有一种封建迷信色彩的骗人的鬼话,站桩疗法以及一切气功的入静,并不是神秘不可求的,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①浅入静:练功至一定时间后,头脑中有时仍在想些事,但其间有一段时间,什么也没有想,一会又想一会又间歇,这种情况我们就称其为浅入静。 

②深入静:练功时全身达到放松以后,逐渐达到头脑清醒,无思无念,全身轻飘,如醉如痴,舒适万分,从而进入了醒觉的半睡眠状态,在此时别人说话及做些什么,自己完全清楚,但是不愿去听也不愿意去管,很怕打挠了自己的舒适感觉。这种情况,我们就称其为深入静。 

站桩治疗时,患者能够达到入静程度时,其疗效是会好些,但是并不等于没有达到入静程度的患者,就没有疗效。站桩疗法特别是站功,与其他气功不同,因为有姿势锻炼,即使达不到入静时,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果患者在练功期间,一味地强求入静,其结果就必然造成了意念上的紧张,恰恰给入静造成了人为的障碍。 

录自《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大成拳》(胥荣东 编著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