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坨古孤楼(2月12日大年初三)

标签:
长城摄影户外行走东驼古孤楼 |
http://s3/mw690/771f74c5td59dd4163f92&690
在西驼古三眼楼以东和东驼古正沟之间,分布着四座孤楼。它们没有驼扁楼的名气,也缺乏陈家峪那座完美楼的金字招牌,而且散布在不同山脊之上,穿越过程比较消耗体力,所以人迹罕至。
http://s16/mw690/771f74c5td59dcf647f8f&690
在东南庄以东进沟后,步行约一公里,即可看到两道巨大的石湖,落差在70-80米之间,非常壮观。若不仔细寻找那条模糊的小路,感觉已深入绝境,要在其上居住生活,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其实,在1970年代,石湖之上尚有三户人家(村名就叫“石湖上”),后因山洪频发,已经迁往密云县城以南的河南庄。
http://s11/mw690/771f74c5td59de0ea6eea&690
辗转绕到石湖顶部,从废村循山脊爬升五六十米,就来到第一座三眼孤楼。其西侧和北侧已经坍塌,但该楼的基座很有特点——条石有红褐色、墨绿色,甚至黑色的。
http://s6/mw690/771f74c5td59dd21ec565&690
过三眼楼后,须先向东北方向上升,再越过一条浅沟后,转向南北方向山脊,即可到达第二座四眼扁楼。它的型制与驼扁楼完全一致,敞间无通道,楼梯位于东西两侧,只是东边的已完全露天。
http://s9/mw690/771f74c5td59de006ade8&690
这座“第二驼扁楼”高居山顶,很难在近距离拍摄其正面。
http://s4/mw690/771f74c5td59dd0272e03&690
如今已锻炼得皮糙肉厚,穿行于灌木刺丛中已不再叫苦连天。
http://s12/mw690/771f74c5td59dcead979b&690
由“第二驼扁楼”下行,可以到达黑圈村背对的那条山谷,若从谷底仰望,已经可以看到对面山脊上的一座坍塌得所剩无几的残楼,但真正来到它的身旁,会发现其东侧还算完整。
http://s16/mw690/771f74c5td59dd59c422f&690
这段路程多数需在阴坡穿行,积雪很厚,一些细小的草籽散落其上,孕育着来日灿烂的春色。
http://s1/mw690/771f74c5td59dd4c2ede0&690
从三眼楼沿山脊绕一个“C”形的大弯,上升一百来米高度,就来到第四座孤楼。
http://s5/mw690/771f74c5td59e1a243ea4&690
走到这里,已是一身大汗,脱掉羽绒衣,换上件薄一些的外套。阳光暖暖,美景当前,手舞足蹈。
http://s5/mw690/771f74c5td59dd0d1a1c4&690
第四座城楼的南侧保存完好,东北两侧却完全坍塌。透过箭窗,可以看见内部的断墙残垣。
http://s3/mw690/771f74c5td59dd3732ec2&690
从第四楼继续上升,可以到达这一带的制高点。在山顶南侧,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圆形烽火台。
http://s15/mw690/771f74c5td59dd17f02ce&690
在山顶遥望陈家峪的两座小棒楼。
http://s8/bmiddle/771f74c5td59dd6d7fef7&690
我们的午餐
http://s4/bmiddle/771f74c5td59dd741aa23&690
蛋糕里居然还配了一个草莓!
http://s16/mw690/771f74c5td59dd7bd733f&690
长城背后的桃儿山
http://s15/mw690/771f74c5td5a51163e89e&690
http://s8/mw690/771f74c5td5a5fc6eaca7&690
汗出透了精神爽。下山时,大丑同志时而大喊,时而唱些跑调的歌,真怕他把真正的“山牲口”招惹出来。
http://s2/mw690/771f74c5td59dd844f881&690
村里人家都挂上了红灯笼,连石碾上都挂上了“吉庆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