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龙潭东沟的遗憾

(2012-05-12 10:15:5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龙潭东沟的遗憾作者:ar234hs293

    周六上午和密溪、诗轩、翻山娃三人前往龙潭东沟,气温31度,也许是立夏的缘故,天空惊人的清澈,能见度比冬日雪后还要通透。

    顺着东沟山谷一直向北,在小路消失之后,开始向西北山脊直切,由于灌木的密度超乎想象,上升非常吃力,试了几个方向都觉得太耽误时间,权衡后重新返回沟里,转向八大楼子最西端的垭口。

http://s16/middle/54d3eca7tbfba65e8366f&690
东沟里饲养着各种动物,鸡鸣鸭叫好不热闹
http://s4/middle/54d3eca7tbfba6a6fbdc3&690
由于中途尝试了几次不同路线,外加天气炎热,到达垭口残墙时已经接近11点,等于在刚刚抵达路程起点时,大家已经感觉疲劳,这确实不是好兆头。(东边可以看到“八大楼子”的第7、8两楼)

    从垭口顺墙向西,很快转到阴坡横切,小路很模糊,约半小时到达一座全塌的砖楼(假如按照一开始的设想,就是企图直插到这里,以回避那段没必要的弯路)。继续前进,绕过一个小山头就抵达东沟第一座城楼(也可认为是八大楼子之九)。此后沿山脊上升,岩石嶙峋,需要不断攀爬、转折,约耗费1个小时来到第二座城楼(也可认为是八大楼子之十),在这里吃饭、休息后,立即向南侧第三楼过渡。

http://s9/middle/54d3eca7tbfbdf9e84398&690
站在倒塌城楼处遥望前方,可见第一、二楼位于同一山脊,第三楼在另一山脊上,而更远的第四、五号楼被山体遮掩,无法观察
http://s4/middle/54d3eca7tbfbdfc87a513&690
从第一楼东侧短墙尽头的巨石边缘也可爬上来
http://s7/middle/54d3eca7tbfbdfd9d43d6&690
第一楼近照
http://s11/middle/54d3eca7tbfbdff31526a&690
第一、二楼之间主要沿山脊过渡,灌木密集,但依稀有路
http://s11/middle/54d3eca7tbfbe005768aa&690
第二楼近照
http://s14/middle/54d3eca7tbfbe20cce0fd&690
第二楼北侧山谷中有石灰窑
http://s9/middle/54d3eca7tbfbe22570188&690
从第二楼顶部观察第三楼,可知需要先行下降到沟底,再重新上升方可到达

    这段路程艰苦异常,其中犹以阳坡下降段为甚,完全生切,且柴禾都长死了,总计耗费1.5小时,体力下降严重。到第三楼后,同志们均脸色有异,狼狈不堪,水的消耗也很大。此时如果放弃前方目标,可顺山脊向东出东沟,但大家心有不甘,决定继续奔向第四楼(因为第四、五楼间相距仅30米,到达一个等于全部拿下,从哪里再下到龙潭北沟是有山路的,非常容易)。但起步以后才知道变态程度大大超过前面:首先,下降坡度接近80度,有一定危险;其次,灌木更加茂盛,穿越时几乎就是往树墙上撞;第三,两楼之间约有3道山沟,山沟间横向距离虽然不远,却都要下降-上升很大的落差。

    我们穿过两道山沟后,本人右手严重戳伤,此时又看不到目标具体位置,时间已接近下午4点,遂决定放弃,顺主山谷出北沟。但这又是一条曲折的水沟,断崖层出不穷,好在可以将就逾越。我和翻山娃的水基本耗尽,唯剩下一瓶绿豆粥罐头,也不敢轻易打开……大约耗时3小时后,才终于来到北沟的山路上,人人均显崩溃之状。

http://s1/middle/54d3eca7tbfbe8f0d2630&690
在第三楼给翻山娃留影,她已经没什么情绪照相了
http://s7/middle/54d3eca7tbfbe901cbda6&690
把大红灯笼升起来,从此这里有了色彩
http://s7/middle/54d3eca7tbfbe915cb7f6&690
下一个目标在西南方向的斜下方,最终放弃
http://s2/middle/54d3eca7tbfbe920282c1&690
小拇指过份受力,红肿巨痛,但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http://s15/middle/54d3eca7tbfbe937fd5de&690
出北沟后,我又转到三角城观察一番,最后确定该城堡仍为长方形
http://s3/middle/54d3eca7tbfbe9489ab92&690
这一天的路线图

    总结下来,这种季节已经不适合挑战高难目标了,最好选择有连贯墙体的地段穿越。另外,肉食、鸡蛋、面包等均无须携带,天气炎热也根本吃不下去,不如把重量分配给水或少量流食。

    龙潭沟基本算完成了,只是以后有时间从北沟进入,把这次遗漏的那两个楼子补上既可,好在那边有路,应该可以轻松实现。回想龙潭三沟,总体难度本来都不大,但春天的脚步太快了,造成柴禾的密度逐次增加,体力消耗越来越大——这是教训,也是经验,经历了就是好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