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孙建奇郭军平)

(2018-05-19 18:23:32)
分类: 发表期刊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澄城中学

孙建奇  郭军平

内容简介  本课题旨在研究与探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些不菲的成果。如学校结集出版了成果专著《“3311”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以《古徵文学》《澄中学报》《教改论坛》等校园报刊形式了看得见的成果,学校高考取得优秀成绩,其中6人考上北大、清华。

研究的目的、意义

    探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凸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明确课题实施内涵。我们通过开展专题座谈形式,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明确认识。发展核心素养就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别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去实施,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我们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确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其中包括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最终要靠教师落实。在教育实践落实的途径无非: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3、重视改革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面对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学校一方面秉承学校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顺应时势,抢抓机遇,鼎力革新。学校首先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封闭界限和门户观念,以开放的心态,长远的眼光,虚心的态度,学习他人,扬长补短。其次,学校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进校讲学(座),引导广大教师提升课改理论素养,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另一方面,先后组织师生分批远赴河南永威、山东杜郎口、陕北宜川、山西新绛等地交流学习,借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再其次,把课堂作为学校课改的主阵地,把聚焦课堂,决胜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学校改革中关键环节常抓不懈。为了接受教学实践检验,确立了“三三制”策略下的“1+1“课堂教学模式(简称:3311教学模式)。“3311”教学模式要求坚持以自主学习为龙头,带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和达标检测,实现学习目标,其内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开展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是在师生相互活动中进行的。过去许多教育家都提倡过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让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每个儿童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要摆脱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活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成长。活动教育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智慧、能力和技巧,体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活动教育中的活动,包括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我校提倡“3311”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等,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为学生创造活动的环境,组织学生积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自己的责任,培养起责任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沟通与合作,养成各种社会品质。如我们组织各种社团,组织运动会,开展诗歌朗诵会,辩论赛,远足尧头窑等,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不仅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幸福,而且得到各种能力和品格的锻炼。事实证明,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举办《古徵文学》《澄中学报》推动了文学社团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才能,人文素养;远足尧头窑活动,磨砺了学生意志,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组织玉泉诗社、文学社“清明诗会”师生作品展评活动,为学生打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班际挑战赛掀起春季学习竞赛热潮,营造了比学赶超、竞争进取的学习氛围。举办了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第九届“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艺术大赛,推进学校语文教育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高度,推动了学生审美、情智、表达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举行第六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颁奖晚会,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了师生们的文化生活,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锻炼了能力,发展了特长。

研究结论

  课题在实践中能够逐步推进,采取了座谈讨论法、实践调查、活动开展、学科竞赛等办法,学校结集出版了成果专著《“3311”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以《古徵文学》《澄中学报》《教改论坛》等校园报刊形式了看得见的成果,学校高考取得优秀成绩,其中6人考上北大、清华。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存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存在社会评价方式单一与素质教育冲突的矛盾,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