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青红酒 不得不说的秘密

(2017-01-01 10:59:17)
标签:

青红酒

红曲酒

分类: 杯酒人生,明月前身。
http://s6/mw690/002b8DPnzy77DK4kZO535&690不得不说的秘密" TITLE="福州青红酒 不得不说的秘密" />

见习记者陈云燕

    众所周知,福州有三宝:油纸伞、脱胎漆器牛角梳。但福州还有一宝鲜为外地人知。它色呈琥珀,口感柔顺绵长,入口极软,易咽爽口。它泥封静置数年,不破而有酒香溢出,破泥而观,酒香扑鼻而来。它后劲十足,陈年饮之,三五碗后,易大醉。色香味俱全的它,就是福州的青红酒。那么,究竟什么是青红酒?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带着诸多疑问,让我们走进青红酒的世界。

    想要了解一种酒,就要先知道它的历史。在三坊七巷红酒坊处,我们听到了青红酒的传说:青红酒,被誉为闽派黄酒的正宗,历史上祭祀和婚嫁民俗专用酒。传说,它须经处子之身的女子亲手经过十八道工序方可酿造。在公元前202年,建冶城,无诸在于山加封闽越王,封王当日,一美貌女子献自酿美酒,色泽青红,无诸饮后大悦,遂在于山之巅大宴九日九夜。自此,青红酒开始从民间走入朝堂,闽越王宫祭祀婚嫁,必饮此酒。到现在,福州还流传着“上花轿,喜鹊叫,新郎新娘交杯酒,洞房就是青红窖”的民谣。它不仅揭示了榕城婚嫁的传统民俗,也在诉说青红酒的魅力。说完青红酒的故事,现在就来开始解开青红酒的秘密吧。

    1:红曲

    红曲古代称丹曲,早在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评价它说:“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在许多古代中药典集中就有记载,它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积饱胀、痕滞腹痛和跌打损伤等症。这样一种药品,和青红酒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上好的古田红曲和糯米是酿青红酒的关键。”位于南后街三坊七巷的青红酒坊负责人陈经理说道。原来红曲既是中药材,又是食品,它的菌种是红曲霉,是一种耐高温、糖化能力强,又有酒精发酵力的霉菌。古时候就有江南靖士写诗云“白莲藕引兴清发,红曲酿催诗醉工”来诉说红曲催酒的故事。正是因为选用红曲酿造,所以青红酒的色泽不同于平常米酒、黄酒而是呈青红色。陈经理说:“其实在福州,女人坐月子,会吃青红酒炖土鸡。并且吃了以后身体会恢复的更快。”生产后极度虚弱的产妇怎么可以喝酒呢?这理由还得从红曲的另一种功效说起——治疗产后恶露不净。产妇在生产后若有恶露不尽或反复的情况,都可以吃青红酒炖土鸡,这样既可以补充失去的热量,增加体能,还可以排出恶露,让产妇更快恢复。

    2:酿造

    青红酒做法工艺看似简单,但是不同的人在工艺上稍有差别口味就有所不同。红纯透底的青红酒是农家制作用于款待客人和自饮。淡清淡黄是福建老酒的特点。这二者的酿造过程、原料几乎没有差别,可偏偏一个成了饮用酒一个成了调味品,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之间只差了那么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糖色。焦糖色广泛用于酱油、食醋、料酒之中。当青红酒中多了这么一抹焦糖色,它就变身为福建老酒了。

    青红酒的酿造也有很严苛的要求。必须要在冬天酿造,否则会发酸。这与温度有关,必须在10度左右。要盖上木盖,这是为了防止酒发酵过程中的水蒸气回滴到陶制酒缸中,导致酒味发酸。酿制青红酒需在糯米中拌入白曲,拌入白曲也要注意。量一定要适中,拌入太多会使酒酿太烂而失去清甜,拌入太少,发酵不足,即使做成了,酒不仅不醇香还会呛口。

    酿完青红酒剩下的红酒糟也被福州人利用做调料之用,糟香海蚌、酒糟鸡等著名福州菜肴都必须使用红糟。

    3:养生

    人人都说酒伤身,却不知青红酒能养生。当女性痛经量多时,温一点青红酒(可加点糖或蛋,不要喝太多,易醉),喝下后,身子会慢慢暖起来,能减轻疼痛和经量,很快能感到舒适。这是青红酒因为由纯糯米所酿,非常滋补身体.。它对男性和女性还有共同的好处:冬天温一杯青红酒小酌,可以暖身并补充身体能量,睡前喝点可以助睡眠;青红酒加一小粒冰糖文火炖着喝可压火气;工作疲劳体虚,可以少量喝些,有促进食欲、舒筋活络、生津补血、调养生体、解除疲乏的功效;它还是做菜煲汤上好调味料;红酒在一道佳肴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青红酒入味调料时满屋溢香。

    夏日雨后的黄昏,微凉的天气取出那套精致的酒具,温上一小壶青红酒,橙黄的美酒搭配上晶莹的酒杯,瞬间驱走生活的烦恼,打开常听的电台,抿一口青红酒,闭上有些困意的眼睛,仿佛梦中的仙境。

 

来源:东南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